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龙门鹤湖围:走过那座石桥就是另一个世界(组图)
作者:严亮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日期:2013-04-28 11:26:39

 

鹤湖村古民居外观。

 

鹤湖围

提名辞

鹤湖围位于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永汉镇鹤湖村委会鹤湖村民小组,始建于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是惠州市唯一前有大面积池塘连接两侧壕沟,三面环水,围后山地的城堡式客家围屋。

 

唯心

围屋的存在证明建筑不只是“克隆品”

只有当你看到客家围屋时,才知道原来这里曾经有这样一段历史传奇,生活着这样一群人,围屋建筑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走进它就是进入另一个世界,在那里,历史不是遥远的过去,而是可以触摸的痕迹。但是围屋建筑仅仅只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存在于偏远的山区,不要说城市居民,即使是当地的居民也逐渐与其远离,居民们建起一座座崭新的现代建筑,然后“逃离”围屋,而在这种新的建筑物身上再也找不到半点围屋的痕迹。

我们常常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但文化只是一个虚的符号,只有连接到某些具体的事物上,才能感受到它的真切和意义。建筑风格无疑是一个地方和某一族群文化的外在表现,如果按照历史的演变和延续,围屋在当地的建筑中应该得到某种体现,但无一例外,所有的新建筑已经完全不再根植于本地风情,而是仅仅从一种实用价值出发来进行建设。

围屋是农耕时代的产物,也是慢节奏生活下的居住状态,对于现代人而言,它一定有着诸多的缺陷和不足,今天的人们修建房屋也不可能再按照原有的模式去建造,但是围屋中也存有很多的优点和特色,比如“天人合一”理念,环保、自然、低碳的模式,虽然它没有标榜,但实质一直是这样运行着。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为什么今天的人们已经没有耐心去探究围屋的优劣,不是在修建新房屋时“存其精华,去其糟粕”,而是只做简单的克隆建筑?我们似乎不再关心过去,对先人的生活也失去了探究的兴趣,即使围屋就在我们的眼前,也当不存在一样。人们宁愿从千里之外的地方寻找生活的样本,但对近在咫尺的事物却熟视无睹。“克隆”建筑简单而又快捷,而在“克隆品”面前,围屋似乎显得有些“相形见绌”,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围屋的存在证明建筑不只是简单复制,而是在对历史的继承中凝聚着人类的思想之美。

 

龙门鹤湖围。

 

风云

在龙门县永汉镇,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城堡式客家围,它的名字叫鹤湖。据鹤湖王氏族谱记载,王氏十五世洪仁公由梅县松源满田村迁龙门永汉莲塘开基,执医为业,先在下莲塘村建王屋,继建鹤湖围,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竣工。

鹤湖围坐西北向东南,总面阔79.97,总进深77.10,占地面积约6166平方米,共有108间通廊房。其结构为三堂、四横、一外围、四碉楼、一望楼(后围中间的中心楼)、一斗门。堂横屋单层,外围高二层,碉楼高三层,望楼原高五层,现残存墙体。堂屋两侧分隔出明间、次间、梢间和尽间。中轴线宗祠为三堂屋,禾坪南侧有一口古井,斗门前有古石桥通围内,四周筑以高矮不一的围墙。

见“槐堂”三字就意味着是王氏

鹤湖围的祠堂中堂正厅上悬挂木匾“槐堂”楷体字,见到这三个字,就意味着是王氏。鹤湖围村民小组小组长王志昌告诉记者,他们的先祖是从山西迁到福建,然后再到永汉。据《宋史·王旦传》曾专门记载了这个有趣的故事:王旦的父亲王为勉励子孙立志求进,以槐树象征渊博的学问和崇高的地位,便在庭院中手植三株槐树,说:“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后来他的次子王旦在宋真宗时拜相,人们就称其家族为“三槐王氏”。王旦生三子,长子王雍为国子博士,次子王冲为左赞善大夫,三子王素仁宗时任工部尚书。各地“三槐堂”、“槐荫堂”成为王氏风范的象征,在海内外广泛播扬。

日军发射炮弹将望楼炸塌

如今鹤湖围望楼已经只剩残垣断壁,关于其毁坏过程,有两种说法,但都与日军有关。据围内老人回忆,抗日战争时期,增城沦陷,日军攻打鹤湖,百姓将围门紧闭,日军发射炮弹将望楼炸塌。王志昌告诉记者,他听围内老人说,1943年,日军进入鹤湖村,本来围内有机枪和步枪,但是已经给了抗日游击队,村中居民无力对付日军,只好逃往附近山林,日军便在围内住了两天,在临走的时候,从后排围屋中间放火,居民看到日军已经走远,急忙去扑火,甚好围屋结实,以石料为主,木料不是很多,只烧掉望楼,其它房屋得以保存下来。

鹤湖围有30多人参加革命打游击

在鹤湖围墙壁钉有一块木匾,匾中央横“烈属光荣”字,匾左直写“王立南同志于元一九四八光荣牺牲”字,匾右落款“二区人民政府赠”字。记者在同围屋居民交谈中得知,他们的父辈不少都参加了抗日等革命工作。据《龙门县永汉镇人民革命斗争史》记载,1939年秋党在鹤湖村王捷云家成立了“特别党支部”,这是龙门县最早的党组织,支部书记梁永思,党员包括王宏达、王达尊等六人。在永汉地区革命纪念碑烈士名单中除了王日南,鹤湖还有王谦李和王日炎二位。“解放战争时期,鹤湖围30多人参加革命打游击,有4人为革命英勇牺牲,被龙门县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鹤湖围村民小组小组长王志昌说。

围楼仅设一斗门架石桥出入

鹤湖围作为一座朝东南向东北边仅设一斗门架石桥出入的城堡式客家围楼,20015月被录入《南粤客家围》,2003715,鹤湖村古民居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12月,鹤湖村古民居等古建筑被录入《龙门县志》(续志,待出版),200912月,鹤湖围入选第二批广东省古村落,20105月,鹤湖围被列入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寻访

鹤湖围从修建到现在基本上没有改过

现在围屋中还住着六十多位王氏族人

从惠州市区乘车去永汉镇,大约需两个半小时,然后打个摩的,不用十分钟就可以看到鹤湖围,王志昌告诉记者,鹤湖围从修建到现在基本上没有改过,一直保留着原来的模样,现在围屋中还住有六十多位王氏族人。来到鹤湖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镬耳状封火山墙,斗门上的石额刻着“鹤湖”两字,据王志昌介绍,大门已经修建过了,在经历抗日和“文革”的毁坏后,原来的木门已经毁坏,不过,围屋墙上,不少鸟儿和森林的画卷还是显得栩栩如生。

 

壕沟和民居住宅。

 

卫生间连接池塘绝对低碳

走进斗门内宽广禾坪,看到鹤湖古村落的中轴线为三堂屋,堂屋两边为横屋。围屋前的池塘边已经加建了围墙,值得一提的是,围内的卫生间绝对称得上是低碳建筑,在围屋两边分别有男女卫生间,下面直接和池塘接在一起,还有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绝对的天然环保。

两旁通道铺就的是鹅卵石,这些鹅卵石虽然历经百年,但看起来像刚从河里捞起来一样,不得不佩服围屋修建的智慧,他们知道鹅卵石耐磨,特意从外地运到鹤湖。从通道来到望楼,记者看到左边的望楼已经破烂不堪了,而右边房屋的木板门,配置颇有特色的铜锁,用手轻轻转动铜环,门内的木闩就开或关。外围东南西北四角置炮楼,炮楼二层与外围二层相通,墙体有炮眼、枪眼,可以安全防御外敌。

居民至今仍用压水井取水

整个围内在上、下天街及左右纵向天井的内外侧布置的都是自成系统的生活单元,单元内有独立的天井、堂屋、卧室、厨房,有的还有门廊、照壁。比起“集体宿舍”这种设计理念来,表达的是更便于家庭生活和照顾到小家庭私密的“家庭意象”。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每家每户门前的压水井,恰好记者寻访的这一天是冬至,不少居民正在家中宰鸡鸭,用的都是压水井的水。

记者来到围屋中间——祠堂,感受整个围屋的内部建筑布局,观察到这种客家民居充分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突出封建礼制为前提的建筑意象,那就是以祠堂为轴心,私人居所和其他辅助性建筑围绕而展开。而且客家人修建祠堂、居所时,从选址到建筑布局都很强调“风水”,要在风水思想的指导下进行规划。为满足安全、防御的要求,须刻意寻找或制造出“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护卫严谨、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模式。鹤湖围屋的布局完整地体现了客家民居的典型特点。

 

围城

民国铜制水枪现在还可用

围中有二支民国时救火用的铜制水枪。其中一支水枪还可以用。村里两个青年民兵做示范,他俩抬来一盛满水的水桶,把水枪放入水桶里,一人用力执住水枪的下部,一人操作,用水枪吸上水,水从枪口直射出来落到屋顶,可起到灭火的作用。龙门县博物馆已把拍摄的水枪文物照片存入档案,以供研究消防器物发展史之用。

 

龙门鹤湖围。

 

农历正月十三为赏灯节

鹤湖村将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定为赏灯节,当日部分家长集中在祠堂挂起灯笼,然后在禾塘设便饭,全围人团聚在一起共享喜庆。据了解,鹤湖元宵赏灯,源于清同治二年,该村村委会准备就此向县文化部门申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赏灯节当天,村民们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从自己家中搬出饭桌、凳子,摆放在村祠堂门口禾塘中央,村中老人开始敲锣打鼓,燃点鞭炮,进行赏灯仪式。赏灯仪式结束后,600多名村民纷纷入座欢聚一堂,共进晚餐。

鹤湖村盛产年桔

龙门县是“中国年桔之乡”,鹤湖村自然少不了年桔种植,王志昌介绍,村中现有年桔200余亩,共2万余棵,年桔成熟期在1-2月份,正好春节期间大量上市,随着树上保鲜技术的使用,年桔的采收可以延长到4月底。

 

旁观

惠州市永汉镇鹤湖围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交通便利,有广阔的文物旅游发展前景。

———省文联、省民协公布鹤湖围为第二批“广东省古村落”

鹤湖围是我市唯一一座城堡式客家围楼,为研究客家人的生活居住习俗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鹤湖围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既是省级古村落,又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鹤湖围内仍有当地村民居住,文化传承良好。

———《惠州日报》

 

对话

鹤湖围已然是个自给自足的小自然生态圈

龙门县博物馆馆长钟雪伟

问:鹤湖围作为惠州市唯一的城堡式客家围楼,其主要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鹤湖围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科学和艺术的价值。鹤湖围历史悠久,文化传承良好。鹤湖村民依旧在围内安居乐业,继承着先人的信念,传承着先人的民俗。这样的结构保存完整,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在华南地区确属罕见。

鹤湖围的设计与建造融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鹤湖围平面结构呈方形,三面环水,背靠树林,是一座城堡式的围屋。多层次的天井,有利于通风、采光和排水。大门前的禾坪供晾晒、活动和乘凉。池塘蓄水防旱防水、养鱼及净化污水,塘泥肥田,是一个科学的自给自足的小自然生态圈。

问:鹤湖围作为少数保持完好的围屋,在文物保护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学习?

答:鹤湖围的保护经验主要有三点:将文物点纳入法律保护的范围,积极申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严格按照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对文物点进行保护;加大对文物点的宣传力度。宣称到位,使鹤湖围的保护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村民签订保护使用管理协议,制定管理保护制度,在乡镇政府成立文物保护领导小组,确保文物点的保护能得到最广泛的支持。

图片由龙门县博物馆提供

 

(原载20101230<<南方都市报>>)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