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叶挺: 在烈火与热血中永生
作者:陈海峰、胡世文    来源:深圳特区报    日期:2013-04-28 16:56:02

 

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时的叶挺。

 

▲叶挺故居。

 

叶挺独立团攻进武汉后,当地民众铸“铁军”盾牌送给独立团,铁军由此得名。

 

1926年5月血战汀泗桥战役模拟场景,此役威震中外,叶挺由此被誉为“北伐名将”。

 

“你是人民军队的创造者,北伐抗战,你为新旧四军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马功劳。十年流亡,五年牢监,虽苍白了你的头发,但却更坚强了你的意志。精神与天地、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周恩来此席话,表达了对叶挺的无限悼念之情,也形象地概括了叶挺的一生。

叶挺的故乡――惠州市惠阳区秋长镇周田村,此时正是春意浓浓,沿着“将军路”进入叶挺纪念园,两边新平整好的广场绿地上,小树已经冒出新绿。再往前,刚刚布展完毕的叶挺纪念馆中,翔实的史料,再辅以声光电等高科技,还原成一个又一个逼真的画面,将记者带入那战火纷飞的岁月,亲身感受将军为民族为民主而献身的戎马一生。

 

戎马一生 威震中外

刚步入纪念馆,随行的馆长张少阳按了一个“机关”,突然馆内炮声隆隆、烽烟四起,枪林弹雨间,叶挺左手持望远镜,右手持枪,岸边的战士拼命往江面射击,掩护桥上队伍一拨又一拨地冲锋。

这是北伐战争期间著名的汀泗桥战役的场景。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在湖北咸宁汀泗桥与直系军阀吴佩孚军队进行激烈战斗,如今这一幕再次在叶挺纪念馆新馆内,以声光电的技术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

1912年,16岁的叶挺说服父母,考上广州黄埔陆军小学堂,1916年考入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工兵科学习。两年后投奔粤军,开始了他戎马一生的革命生涯。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开始大放异彩。

北伐战争,叶挺所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即叶挺独立团),是先锋也是主力,史书评价该团“作战之勇,牺牲之多,军纪之佳,为各军之冠”。全团2100多人,伤亡1000人。为此,1927年独立团攻克武汉后,当地人士造了一面嵌着“铁军”两字的铁盾赠予第四军,铁军威名由此而来。

时间转到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呈现在记者眼前的这幅油画是著名的南昌起义,画面上周恩来举起右手,正在作战前动员,其时,叶挺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张馆长称,南昌起义的主要力量还是叶挺领导的部队,叶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和组织者之一,这就是明证。

大革命时期的三大起义,叶挺参与和领导了两场: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流亡海外近10年。直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叶挺毅然回国,临危受命,出任新四军军长。

华中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既是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日本极力争取的重要目标,又是我党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地区。叶挺意识到,新四军挺进华中敌后,面对的是武器精良、训练有素的正规化日军,不仅要打游击战,还要打阵地战、攻坚战,大部队协同作战。故此,他严格要求部队正规化训练,提出了对日作战的具体要求,强调要从国家、民族、阶级的观点来认识战争。

1939年春,他主持编写《关于新四军对敌作战说明书》,对新四军进入江南敌后作战一年进行总结。这份说明书,不仅成为我军的军事教材,连蒋介石都批示:“所陈各节颇有见地,已令择列教令,以供我游击各部队之参考。”记者看到,纪念馆还珍藏有一本叶挺所著《关于一年来作战的经验与心得》,何应钦在报告封面也有批示:“此报告颇有价值,可作我军战术研究之资料”。

至1941年1月,新四军从初建的1万多人发展到10万余人,对日、伪军作战4000余次,歼敌10万余人,毛泽东称赞叶挺“领导抗敌,卓著勋劳”。

 

党的忠诚战士

叶挺短暂而悲壮的一生中,仅有三年多的时间是在党内。但他却始终是党的忠诚战士。1924年,叶挺第一次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国民党员,次年受命组建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即叶挺独立团),这也是我党直接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

叶挺治军,既是军事家,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其时,第四军副军长陈可钰得知独立团官兵军政训练成绩突出,便到肇庆视察。他看到独立团官兵打成一片,训练刻苦,不但唱《国民革命歌》,还唱《国际歌》。营房里不但挂孙中山的像,还挂马克思、列宁的像,陈可钰惊讶地说:“你们真是革命军!但是太红了。”叶挺回答:“红,才能打胜仗。”如今的叶挺纪念馆内,陈可钰视察第四军的油画就被冠名为“红,才能打胜仗”。

1937年叶挺回国,担任新四军军长,一直“在党的组织外,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1941年1月,蒋介石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遭重创,当月14日,为保存力量叶挺奉命下山与顽军谈判,被无理扣押、囚禁,长达5年零2个月。几年的囚禁生活,并没有泯灭叶挺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也没有影响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身的意志。

1946年3月4日,叶挺出狱。出狱第二天,他就急切地致电党中央,要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7日,中共中央复电,批准接受叶挺加入中国共产党。

记者看到,纪念馆里陈列着一份当年经毛主席反复修改后的中共中央复电。在电文开头对叶挺的称呼上,毛主席反复修改,先是“叶将军”,再改为“叶挺同志”,再改为“叶挺将军”,最后定稿为“亲爱的叶挺同志”。而在此前的1937年11月3日,延安为叶挺举行的欢迎大会上,其时打出的标语还是“欢迎叶挺将军”。

张馆长颇为感慨地说:“当年能称呼一声‘同志’不容易呀,‘同志’二字表明了毛主席和党中央对叶挺的衷心接纳与认同,对叶挺于人民民主和民族解放事业所作出贡献的高度赞赏。”

 

“人民的军长”

纪念馆里,有一张叶挺身着便装,坐在田头休息的照片,反映了战场之外,另一个亲切的叶挺。

1938年7月,新四军军部迁至皖南云岭,叶挺在训练和作战之余带领战士参加劳动,帮农民种田。张馆长特意提醒记者说,叶挺手上拿着的那根手杖,名叫‘倚剑’,非常神奇。他手握的地方是个椭圆形的铜环,下面连着长长的钢管,钢管外面套有不锈钢的套子,手杖底端着地处是一个钢塞。平时,它是一枝普通的手杖;在紧急情况下,拉开上面的铜环,装上子弹,手杖就会自动跳出一个栓,拧掉钢管朝下一端的钢塞,手杖转眼就变成了一支左轮单发步枪。

其实,对于党和人民,叶挺何尝不是一把宝贵的“倚剑”,哪里需要到哪里,都好用。早在北伐战争时期,叶挺练兵就宣布了三条纪律:连队军官和士兵吃一样的伙食,不得另设小灶;经济公开,定期公布收支账目;严禁体罚,废除肉刑。这些关系着士兵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使士兵们看到了新旧军队的区别。再者,为扫除旧军队的各种恶习和维护社会治安,叶挺在独立团组织了一支军警巡查队,执行纠察任务。

抗战时期,叶挺在战场上的威名四方皆知,但他平日对部下、待农民如亲人。张馆长称,叶挺得闲时还会教小战士和当地的小孩子游泳,军民关系处得非常融洽。为解决叶子河农民交通困难,他还亲自筹款、亲自设计并参加劳动,给当地人建起了一座桥,群众称该桥为“叶挺桥”,称叶挺为“人民的军长”。

 

“不辞艰难哪辞死”

移步向前,呈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本翻开的书,不经意间还以为是一块石雕,随手一扬,居然能翻动书页,页内一行行的文字和图片清晰可读,“不辞艰难哪辞死,生死原来相游戏。只问此生无愧怍,赤条条来光棍逝……”这正是1942年叶挺将军在重庆囚室里写就的“囚语”。18页的《囚语》中,叶挺回顾了自己思想性格的形成过程和参加革命以来经受的种种危难,特别是表达了对“皖南事变”死难者的深切悲痛和对部属的思念,以及被囚后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在纪念馆内的另一角,1941年叶挺在重庆红炉厂囚室的场景被还原了。墙上,正是叶挺那首有名的诗:“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署名“六面碰壁居士”。

5年多的牢狱生涯中,蒋介石屡屡派人劝降未果。1941年7月,蒋介石下令将叶挺从上饶押往桂林,关在七星岩附近的一个山洞里;1942年,又将叶挺押往重庆。这时,叶挺的老同学兼老部下、时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的陈诚,向蒋介石担保可以感化叶挺,但仍是徒劳。

蒋介石恼羞成怒,取消了对叶挺的一切优待,将他关进重庆白公馆,并决定亲自出马劝降。那是1942年5月12日晚,在一个灯火通明的厅里,蒋介石说:“我指示尔一条正路,尔能绝对服从我,跟我走,尔一定可以得成功,不然,尔就算完了。”叶挺应道:“我早已决定我已经完了。”

 

人物

口述

听乡亲们讲叶挺:

人要上进

叶要上挺

春日的午后,记者来到叶挺故居旁边的腾云小学,其时正是上课时间。

漫步在村头的小巷子,课室里仿佛传来先生抑扬顿挫的讲书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窗外突然一个稚气的童声应对了起来:“人人‘净’读书,先生米煮,衫穿,柴烧!除开做贼唔好学,样样都好做,一定‘爱’识字?”(客家话,意思是,人人都去读书,先生就没米煮没衣服穿也没柴烧了,只要不做贼,做什么都可以,为什么非要读书呀!)这个稚气的声音正来自幼时的叶挺,其时,叶挺正在腾云学堂(1924年改名腾云小学)念书。听此对答,先生有一天问叶挺,干吗要骂先生,叶挺答:“涯(我)听先生讲过,男人样样都好学!今下先生又讲样样功夫都是下等的,先生,人人都来读书,人去耕田,先生唔系米煮(不是没有米煮)吗?”先生被问到哑口无言。

如今,腾云小学的校长名叫张少阳,如不是亲耳听到村里的老一辈讲起叶挺幼时的故事,年轻的张校长也很难将这个聪明调皮爱思考的小男孩,与威震中外的军事家叶挺联系起来。

叶挺在《囚语》中,亦回忆起他充满叛逆的童年时代。“塾师严酷无比,屡哒(打)我,我必暗中报复,为其煮饭时私混沙于米中,或摘通心菜时私入苍蝇于孔内。我幼年性格倔强,一直至成人没有改变。”

1908年,具有进步民主主义思想的新派老师陈敬如到腾云私塾任教,十分欣赏好学的叶挺,为其取名“中挺”,意即“人要上进,叶要上挺,挺身而出,拯救中华”。其时,叶挺12岁。

叶挺的侄子、已故的叶春城老人,曾四处搜集叶挺儿时的故事,据他写下的资料称,陈敬如老师的侄子陈卓立,当年正是叶挺的同学,两人关系很好。据他回忆,其时在陈敬如老师介绍下,叶挺读了不少章炳麟、邹容的书,受到早期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有一天,叶挺同两三个同学从秋长去淡水圩,途中有好几个伯公庙,他将每个伯公的香炉拿到几丈远的树下,第二天又去看,个个香炉都在树下,没一个回到伯公坛。“这证明神灵是不会自己动手拿东西的,神灵不是万能的,不能拿神灵来骗人!”此事发生后,叶挺回家受到父亲一顿痛打,“大闹土地庙”也成为叶挺幼时的趣事,周田村人尽知。

15岁,叶挺考入惠州府立中等农业学校,校址在西湖边的永福寺,同学们每每进门都要先拜门厅的四大金刚神像。一天,叶挺当着很多正在跪拜的同学,一声不响把神像的眉毛、胡子扯下来放在神台上,对同学们说,今天夜间看神明安上去吧!第二天早上,眉毛胡子还都在神台上,从此同学们再也不拜了。

先生问叶挺:“你不信神鬼,信何人?”叶挺答:“忠诚老实肯帮助人的我信服他。我要做一个有志气――‘一举成名天下知’的人。”

倔强、叛逆的叶挺认定了“天下无神”,他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10年海外流亡、5年的铁窗生活,蒋介石无数次的威胁利诱,都没能动摇他的信仰。

 

专家

点评

在任何环境下

都要坚持学习

――访叶挺纪念馆老馆筹建者之一钟国良

今年是建党90周年,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今年84岁的钟国良老人称,长期“在党的组织外,在党的领导下工作”的叶挺,虽然在党内的时间不过短短3年多,但他的革命言行却是共产党员和爱国青年修养的典范。钟国良原是惠阳县(今惠州市惠阳区)党史办主任,并负责筹建位于秋长镇的叶挺纪念馆老馆,对叶挺同志的事迹有着长期的研究。

叶挺1924年第一次入党时,其入党介绍人王若飞说,叶挺此前在陈炯明叛变时曾率部保护孙中山脱险,后见国民党颓靡现象严重,心生悲观,再经到苏联亲身学习,明确认识到无产阶级才能成为革命的先锋,遂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及至1946年出狱,谈及他的入党志愿时,他又说:“如时说为中国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工作,当然我考虑过真正为中国人民幸福而努力的那么个政治集团,在我5年多的考虑中,我认为只有中国共产党的同志能贡献其全部力量为中国人民来工作……”

据此,钟国良分析说,叶挺能带着中国革命实际问题学习马列主义,提高对共产党的认识,这也是对新时期的共产党员的要求,因为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也要“与时俱进”。

1946年叶挺遇难后,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悼念“四八”烈士,社论提到,叶挺出狱后第一句话就是请求政府释放一切政治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社论称叶挺“这一员北伐时期的虎将,抗战时期的岳飞,他的毕生奋斗是足以使每个中国人为之感动,每个中国军人为之感动,足以使反动派羞愧无地”。钟国良称,叶挺绝对担得起这样的高度评价,因为他总能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处理所遇到的重大问题,这一点非常值得后来者学习。

“他能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加强自己的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自我修养。”钟国良认为,叶挺的言行体现了这一特质,这也是作为一名好党员的必备要件。

1937年11月3日,回国参加抗战的叶挺,应中共中央邀请抵达延安,受到热烈欢迎,在这里他有一番肺腑之言“同志们欢迎我实在不敢当。革命好比爬山,许多同志不怕山高,不怕路难,一直向上走,我有一段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了,现在又跟上来。今后,一定遵照党所指示的道路走,在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抗战到底。”钟国良分析说,叶挺这个爬山的比喻,是经过9年沉思和运用马列主义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自我修养的结果,显现了他光明磊落的胸怀。

与此同时,叶挺善于学习、不断学习的精神,亦应是当代共产党员所必备之素质。叶挺从小就养成爱读书、爱思考、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10年海外漂泊、5年牢狱生活中,他都一刻不停坚持学习、反思或是写作。钟国良认为,现代生活不再艰苦,但诱惑多多,党员青年们都得学习叶挺这一点:在任何环境下,都要坚持学习。

 

(原载2011518<<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