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武村古建筑群位于惠州市龙门县辖下的龙华镇,毗邻增城,建村于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龙门廖氏来自江西,乃广东廖氏之始。这一脉廖氏世代为官,其中四世祖廖金凤于南宋开庆元年(公元1195年)考上进士,初为增城县令,后从戎,官至太尉。因廖氏曾连续三代功在于武,故起村名为“功武”。 功武村地势周边高,中部低,据说此属“五水归源”之格局,先人相信该格局含聚财之意。周围三山似笔架,龙关蜿蜒不断,增江、香溪河绕村而过,呈鱼跃龙门之势。村落布局点线相接,次序营建。 功武村古建筑群包括五宅第、古码头、正街、廖氏宗祠等。 五宅第 五宅第是一个将客家围屋和广府民居的特点完美结合的清代民居。五宅第为廖氏四世祖兰窗之五子云谷(明代秀才)于明代中期从大夫祖居(现六宅地)迁至今址所建的新居,因兄弟排行第五,古称五宅。清顺治辛丑年(1661),十四世祖廖观公考取进士,清康熙六年(1667)族人按进士第的等级对五宅进行扩建,形成现有的规模格局。五宅第坐北向南,建筑占地面积约9200平方米,两侧的民居联排布置,呈“梳式”布局,四周围以高墙,有碉楼的守望和防御。围内左中右三路房屋、两条主巷道,东西两侧还有两条侧巷(青云巷),皆平行排列。每排房屋以四合院组合,均采用南北中轴线、左右对称、主次分明的建筑格局。五宅古堡是一座四层的碉楼,青砖砌筑,红泥粘合,石灰填缝,占地面积约269平方米,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有近四百年的历史。 古码头 几百年前,功武村是广州到龙门水路客商往来的必经之路。古码头的建造时间不详。民间相传有“先有龙关、后有龙门之说”。根据“万里龙关”牌坊遗址及石匾分析,该码头兴建不晚于清楚。石匾正面阴刻“万里龙关”四个楷体大字,落款为“大清乾隆丙子年”、“孟夏穀旦重修”。 正街 呈东西走向,西端与古码头相连,整条街长约500米。正街是功武村的主要街道,现存不少店铺,如“畅记”杂货店等及杏春书室、璞轩书室,反映了当时一个山区乡村商埠的兴盛景象,浓缩了功武村数百年的繁华和沧桑。 廖氏宗祠 廖氏宗祠位于功武村的东隅,坐东北向西南,是一座四进五开间的清代建筑。建筑内有拜亭、(厢)廊、台次序展开,规格型制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