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天气多晴,蔚蓝的天空,白云朵朵。气温也不算很高,适宜人们出外之行。为深入了解惠州乡土文化,做好宣传古村落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于2012年9月份组织会员在博罗、惠东、龙门开展“惠州古村落风情”采风活动。9月9日、10日,龙门组参加“惠州古村落风情”惠东采风活动,初探惠东县多祝镇田坑、皇思扬、蔡屋等古村落。这些古村落很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不愧是中华文化的优秀遗产。 田坑古村落,始建于明代晚期。步入围门楼倒座,就看见红沙岩石墙基的古宅,行几步地铺鹅卵石的巷道,便看见“大夫宗祠”,就是宁静两公祠,即是陈宁、陈静两房的合建祠堂,就好似我们龙门县龙华镇水坑村的宜亮二公祠(李宜、李亮的合建祠堂)。宁静两公祠,建于清乾隆中期,二进三开间的硬山顶建筑。一进门厅,面阔三间。一、二进之间左右为廊,中间是天井。二进面阔三间,叠梁式木构架,堂上后壁置神龛供奉陈氏祖先,龛上挂“宁静两公祠”阳刻楷书木匾。村里住宅多见两进院落式或单栋式的房屋,巷道、天街多用鹅卵石铺地。据田坑村干部介绍:明末陈氏迁徙田坑开基创业,至清代中期,八代为官,从第七世到十一世的五代中田坑出了10个大夫(官名,高级文职阶官称大夫)。田坑围墙很高,四角设炮楼,墙体有枪眼,易守难攻。《南方都市报》女记者夏文格问:“围墙高有几米?”我看了看有两个人头高,不知谁人说:“墙高足有3米。” 中午饭,多祝镇府热情招待我们。我与《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的记者同一餐席。记者对多祝小吃冷粉很感兴趣,拍摄了特写镜头。午饭后,我们继续上路坐大巴到皇思扬古村落采风。一下车,就看见石栏杆和望柱,再抬头就见一座石牌坊,牌坊呈四柱三间三楼式,额坊上方阴刻楷书“恩荣”,“介寿诒谋”匾。传嘉庆皇帝为表彰肖凤来屡立战功,又值其父母八十大寿且五代同堂,故赐予“介寿诒谋”、“恩荣”牌匾,并恩准建造石牌坊。皇思扬门楼,座东向西,在城门顶。门额嵌青石质地阳刻楷书“皇思扬”。皇思扬门楼左挂“广东省古村落”牌匾,右挂“广东最美丽乡村示范点——人文历史类”牌匾,名誉来之不易。 随后考察蔡屋围古村落,在奉政第中堂听多祝山歌。村落中有一座古建筑,上厅中央悬挂一块红底黑字的木匾,匾中央楷体横书阳刻“维新纪念堂”字,左右两边小楷竖书阳刻,上款署“丙寅年季月吉立”;下款署“旅港澳、台湾、美国、新加坡、巴拿马后裔仝人敬奉”。维新纪念堂和木匾额的发现,为研究华侨历史文化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晚上,我们在平海富利大酒店住宿,还在K10厅开展文娱活动,欣赏惠东平海渔歌歌王李福泰演唱,采风团会员独唱或对唱,形式多样,大家欢欢乐乐。 第二天清早,我们游览了平海、港口的名胜风光。我生长在山区,很少见到海,邹主席安排小车和司机载我同惠城区文化馆摄影师等同志上山,大家居高临下举起相机“咔嚓咔嚓”地拍摄大海的风光。中午在海边的一间餐厅饮靓汤、吃海鲜。餐后大巴上,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邹永祥作了这次惠东古村落采风的小结。 大巴行至惠州市内云山西路,我下车再搭龙门班车。上车后,同行志叔问我:“多祝古村落与我们龙门县乡镇的古村落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我回答:“其选址及建筑的形制有很多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例如相同点:其一,依山而建。多祝皇思扬古村落与我们龙门县龙华镇水坑村都是依山而建。其二,建筑形式,有双堂屋、三堂屋等。其三,村村建有祠堂。其四,屋顶。多是硬山。其五,铺地。屋内多用条砖平铺,屋外多用河卵石铺地。其六,梁架。梁架用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结构,亦有抬梁式木架构……。”随着汽车行进中的晃动,我闭上双眼渐渐地进入梦乡,陶醉在古村落采风之中。 田坑古村落头门
蔡屋古村落济阳堂
田坑宁静两公祠
宁静两公祠上堂的叠梁式木构架
田坑古民居及巷道
田坑进士第
皇思扬门楼前铺鹅卵石级,左右及门楼后面置民居等古建筑
平海渔歌对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