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老屋村清代围屋深藏九架梁
作者:朱如丹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4-10-13 23:30:18

 

曲水楼的古巷。

 

 

 

专家在老屋村考察。

 

 

 

专家在老屋村一座古建筑中,发现了民间建筑中极为少见的斗拱。

 

 

 

曲水楼外景。

 

 

开栏语:今年,我市惠东溪美村、洞上村,博罗林屋村,惠阳老屋村,龙门功武村、合口村等6个古村申报“广东省古村落”。日前,5位广东省古村落考察专家专程到这6个古村进行认定前考察。这些古村有何特色?专家对它们的评价如何?《惠州日报》记者跟随专家前往龙门县、博罗县、惠阳区等地的4个古村,了解其前世今生,敬请读者垂注。

 

“壮观!”日前,5位广东省古村落考察专家来到惠阳区淡水街道洋纳村老屋村民小组(以下简称“老屋村”)的曲水楼时,纷纷发出赞叹。曲水楼总占地面积16400平方米,主体建筑11600平方米,总面阔116米,总进深为100米。在老屋村,还有缉清新居、葆素楼、双盛楼、如山楼、卓立新居等5栋保留较完好的清代建筑。专家对其中一栋古建筑的九架梁和斗拱很感兴趣。据专家介绍,斗拱一般使用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中,作为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衡量标准,在民间建筑物上极为少见。

 

百余年持续扩建加建,曲水楼有住房330间

曲水楼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背靠杨梅嶂(山名),面朝红花寨(山名)。取名为曲水楼,是因为门前有一条九曲十八弯的小溪。小溪由东向西迂回斗转,汇入西枝江再至东江入海。

村民介绍,曲水楼的叶氏祖先从梅州迁徙到淡水沙坑一带。清雍正七年(1729年),19岁的叶茂兰在科举考试中考取贡生。一年后,叶茂兰迎娶黄氏。此后的18年中,叶茂兰夫妇养育了5个儿子。

叶茂兰不甘屈居沙坑求水岭一隅之地,于是来到老屋村定居,于清乾隆二十年购置宅居地及良田若干,积极筹备建房事宜。由于在外奔波劳累过度,叶茂兰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辞世。此后,叶茂兰的长子叶继高等兄弟5人,继续筹备修建房屋,6年后曲水楼竣工。

由于老屋村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水稻一年两熟,叶氏族群逐渐扩大。原来的曲水楼不够居住,在清嘉庆七年(1802年),叶继高的儿子叶熙甫扩建外围房屋。扩建后,外围墙有3层楼高,在4个角又新建造4个阁楼。加上原来的4个阁楼,曲水楼因此成为回字形、有8个阁楼的客家围龙屋,故村民亦称为“八阁(角)楼”。

清光绪三十三年 (1907年),叶氏子孙又加建正门楼屋5间,并将 “曲水楼”更名为 “南洋新居”。1930年,加建围前禾坪及池塘,遂形成当今的规模。经过持续百余年的扩建加建,如今的曲水楼占地面积已经有16400平方米,有住房330间,鼎盛时曾入住近600人。如今,随着叶姓子孙先后在外建新楼逐渐迁出,曲水楼已无叶氏后人居住。只是每年大年初二,叶氏子孙从四面八方回到曲水楼祭祖,这座古建筑才得以再现昔日的热闹。

 

新娘巷老人巷各有专用,回字形八阁碉楼惠阳首见

曲水楼进深100米,中轴有5进。围屋中轴的两边为对称的两条天街,前后还有两条横天街。除了天街外,房屋与房屋之间还有不少小巷。当地村民说,众多小巷中,有4条最为特别,其中两条是“新娘巷”。新娘进门时,不能从祠堂的正门进,要从祠堂的两侧门巷进来。新娘进门时一直走到花厅才进洞房;另外两条是 “老人巷”,围屋内有老人去世了,就要从这条小巷送走。

曲水楼的外围墙厚约0.8米、高约10米,顶端外侧还砌有约1.5米高的青砖矮墙。一条被称为“走马廊”的过道,可通往四角的角楼。站在过道往下看,曲水楼外围的情况一目了然。

曲水楼内的屋檐、横梁上有许多木雕,荷花图案占了多数。专家表示,荷花多产莲子,房屋内雕刻有莲花,寓意多子多福。楼中两块牌匾大有来头:一是“鼓手厅”后门楣上悬挂的“圣旨”牌匾,另一个是 “接旨厅”门楣上悬挂的“奉天敕命”牌匾。相传此誉源于叶姓子孙叶耐宪被钦授清代布政使司理司 (诰封儒林郎,五品文官),为此专门修建了“接旨厅”,跪承皇恩。围楼正面两侧横门楣上分别镌刻着“礼耕”和“义种”,意指以农为本,以礼耕作,以义种植,学则朝惜寸阴,夜勤青灯,求为名士;耕则早作晚息,不辞劳苦,求为上农。

据了解,曲水楼独特的回字形八阁碉楼在惠阳还是首见,也是目前发现的粤东地区最大的客家围屋之一。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专家组组长唐孝祥说,像曲水楼这样五进的房屋很少见,一般的建筑物都是三进。因此“曲水楼”的建筑比较特别,加上建筑规模宏大,非常值得保留。

 

卓立新居有很高研究价值,将作为专家研究课题

老屋村还有缉清新居、葆素楼、双盛楼、如山楼、卓立新居等5栋清代建筑,建筑面积1000~6000平方米不等。专家们考察了其中的葆素楼和卓立新居。

卓立新居,又名卓立堂,占地面积4000平米,建筑面积2453平米,是典型的客家围屋。卓立新居虽然没有曲水楼壮观,但修建得非常精细。房梁、屋檐和门窗的木雕瑞兽栩栩如生,色彩依然鲜艳。房梁上的瓜柱做工精美,官式风格在当地民间非常少见。

专家们根据申报材料的记述到现场考察,发现卓立新居建筑风格是清代官式,但中厅竟然是九架梁(每榀梁架中主要的梁,按本身所承托的檩数定称谓。例如上承九檩者称为九架梁,依次有八架梁、七架梁,直至三架梁),还立有4根柱子。据了解,在封建社会,第宅等级制度方面有较严格的规定。一般来说,一二品官厅堂五间九架,下至九品官厅堂三间七架,庶民庐舍不逾三间五架,禁用斗拱、彩色。

唐孝祥表示,在民间建筑物的厅堂九架梁是不能使用的,估计在这个家族中有一位显赫人物,才能按照官式风格修建有九架梁的房屋。“这座古建筑物非常有研究价值,日后我要将其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唐孝祥说。

 

27位叶氏后人参加东江纵队

老屋村位于革命老区,革命战争时期,许多叶氏子孙走上革命道路。1926年,以叶长盛、叶衍珩为首的“擎犁旗”闹农运,参加彭湃领导的大革命。1934年,叶振基、叶寿成等人组织“扬风社”参加彭湃组织的农民起义。1939年,叶森盛、叶绍永等创建了中共洋塘支部。叶氏后人有27人参加东江纵队。叶氏后人叶崇实热心桑梓教育事业,曾于清朝末年赴南洋募捐筹建崇雅中学,是惠阳崇雅中学创始人之一。200多年来,叶氏子孙牢记祖训,耕读传家,繁衍生息,出了不少人才,有着特殊的人文历史。

 

今年我市6个古村申报“省古村落”

日前,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孝祥带领的专家组,前往我市6个古村进行了认定前考察。据了解,这次考察后,省民协2007年以来的古村落成批认定工作将告一段落。

经市文联、市民协推荐,今年我市有6个古村申报“广东省古村落”,分别为:惠东县铁涌镇溪美村、平海镇洞上村;博罗县湖镇镇林屋村;惠阳区淡水街道洋纳村老屋村民小组;龙门县龙华镇功武村、永汉镇合口村。专家们除了考察古村的建筑外,还要了解该村的人文历史、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等。

市民协主席邹永祥介绍,从2007年6月起,省文联、省民协在全国率先正式启动“广东省古村落”普查、认定工作。广东省古村落认定的标准是:在广东范围内,清代以前形成的,现存历史文化实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丰富和集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民俗风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村落。进入广东省古村落名录的项目将上报国家古村落名录,有望进入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我市已有23个古村落被评选为“广东省古村落”。省民协专家表示,今后,已申报成功的“广东省古村落”将3年复评一次。

 

相关链接: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按建筑所有者的社会地位规定建筑的规模和形制。这种制度在周代已经出现,直至清末,延续了2000余年,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从汉代以来,朝廷都颁布法令作出规定。明代建国之初,对亲王以下各级封爵和官民第宅的规模、形制、装饰特点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并颁布禁令。清代与明代的建筑等级制度大致相同:亲王府门5间,殿7间;郡王至镇国公府都是门3间,堂5间,但在门和堂的重数上有差别。

从等级制看,开间愈多,等级愈高,而九、五仅是帝王专用,即皇宫大殿9开间,5进深(即所谓九五之尊)。现存北京故宫太和殿,在清时由9开间增为11间,以更加显示皇威。清朝规定,公侯府第大门3间,有金漆兽面锡环,前厅、中堂、后堂各7间。一二品官厅堂也是7间,三品至五品厅堂5间,六品至九品厅堂3间,门为黑色,有铁环。百姓建筑的正房则不得超过3间。

 

 

(摄影:魏云鹤 ;原载2014年10月8日《惠州日报》)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