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咚咚咚!”脑海里再一次回想起谜台上那铿锵有力的鼓声,只是身边的谜友已经不再是故乡那熟悉的身影了。 小时候,每到春节,老爸就会带着哥哥和我到镇里的谜台前去凑热闹。每次看到一些老谜人装了一袋有一袋的奖品,看到他们猜中灯谜解释时的气概,我真的很崇拜,幻想着有一天我也能猜中拿个奖品回去跟老妈报喜。然而,我们父子三人往往是在谜台下一连站了三个晚上,却空手而归,但这并没有使我猜谜的热情冷却。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谜台下,听老前辈们讲多了,渐渐地也熟悉了猜谜的一些门路。有好几次,想到了谜底,但都没敢举手报猜,生怕当众猜错了,不好意思。结果总是在别人猜出谜底后叹息遗憾。 有一次,我看中了一条谜,谜底是一个专业术语,拼凑出来了,但心里没底。我怯生生地举起手,谜台上的老师一通鼓。我报了谜底,老师凝思了片刻,再通鼓,要我解释。我支支吾吾地糊弄了一通,声音很小,还是在一个老谜人的转述下完成的,最终老师还是三通鼓,撕下谜笺包着奖品递给了我,第一次猜谜斩获奖品的感觉是最难忘的。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谜台下的小男孩已经长成一个小伙子。我猜谜的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并且开始尝试学习创作谜语。跟身边的老谜人也渐渐地熟悉起来,他们经常鼓励我,然而我发现这个圈子的平均年龄在四十岁左右,很少有年轻人的身影。 谜,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文学样式,但又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猜谜,是一种互动性非常强的活动,即能增长见识,又能锻炼智力,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是一种男女老少咸宜的益智活动。 然而,谜,作为跟小说,诗经,讲史书同根同源的智力文学,为什么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小众文化,而没有像诗词之类的得到人们的重视呢?这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的。 传统谜人在追求谜的道路上,为了追求深度,陷入了隐晦生僻的窘境,而失去了谜原有的趣味性,其结果自然是圈子越来越窄。好谜并不一定是难谜,真正做的好的谜,往往是深入浅出,巧妙而又能让人理解,不至于晦涩难懂。 谜界的缩水,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很多传统谜人思路老套,缺乏新意,久而久之,人们也就觉得没什么新鲜感了。 于是,我怀揣着弘扬传统灯谜文化的梦想,来到了惠州。在大学里,我一直在想办法拉近传统灯谜文化与年轻人的距离,致力于灯谜文化的推广工作。我开始整理一些与年轻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谜材,还跟同学的名字结合起来,出的谜确实比传统谜材更加有吸引力。 经过两年的时间,学校里面的谜文化氛围也渐渐浓了起来。我们成立了灯谜协会,并且组建了创业团队将灯谜文化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探索文化产业之路。 今年五月,在师友的引荐下,我进了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近日,在惠州市第二届民间艺术博览会上,猜谜区成了最火爆的黑马。尽管我们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准备,还是存在很多不足。 当我看到博览会上猜谜的市民一个个陶醉在谜的海洋里时,我真的很欣慰。然而,遗憾的是没能听到老谜友们熟悉的乡音,也没有见到那熟悉的谜台,还有那节奏鲜明的鼓声。 乡愁就像一个谜,让人捉摸不透。在民间,我一直在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但是却始终难以忘记那一抹淡淡的乡愁。 故乡的谜会 惠州市第二届民间艺术博览会猜谜区男女老幼全家福 |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