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优秀教师李元经
作者:李显明    来源:    日期:2019-09-10 12:39:31

 

李元经,字午汉,1892年出生于惠州城白珩巷一间破旧小屋中。世代贫穷。八岁开始从师读私塾,熟读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四书、左传和历史等书,十四岁入惠州镇第二小学,十七岁入惠州府中学堂,成绩优异,尤其是数、理、化考试成绩都在九十五分以上。辛亥革命前夕(19081910年),学生革命思潮高涨,成绩优良的学生阅读章太炎主编的《民报》极感兴趣,体育兼生物学老师郭守艺(公接)暗中发动学生加入同盟会,李元经由同宿舍同学王映楼介绍入会参加革命。

1911年入广东高等师范物理化学系学习,次年龙济光兵蹂躏广州,衣物被抢一空。龙统治广东后,广州不时发生爆炸,出入常受军兵检查,在恐慌与贫困中勉强完成四年学业。

1915年高师毕业后,先后在肇庆、阳江、从化、廉州、广宁及惠州等地中学任教,五十余年如一日,一生为教育事业而呕心沥血,为国家培养人材,分布于祖国各地。退休之后,仍然义务为一部分高考落选学生进行辅导。这些学生经辅导后绝大部分都考上了大学。他教学认真负责,尚遗留备课算稿两箩,对数学难题解法多有创造。对学生作业逐条批改,丝毫不苟,依时发还,深受师生敬爱。肇庆中学学生曾给他一个绰号叫“李负责”。抗战期间教师生活艰苦,一些分散各地工作的学生主动集资捐献给他。他一生教学,收入不多,但从不贪非份之财。1934年间肇庆市一间葡萄牙天主教会办的中学,暑期聘他去教夏令班,当时只说了工资的数字,但没有说明是按什么时间标准来计算,教完之后该校送来了比原说数字多几倍的工资。因为葡萄牙人是按照外国习惯,以一周为单位计算的。他说,不要给外国人说中国人贪钱,这是有关国体问题。结果把多给的钱退回去了。他生活简单朴素,从不计较个人享受,但助人为乐,亲友有困难者,必尽力帮助。他平日少理家务,对我们兄弟姊妹的行为很少干预,不过如发现有讲假话的不老实行为,必严加教育。我们兄弟姊妹受他以身作则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他工作负责,为人真诚。当时在西江一带广为流传一事,可以说明其在社会上的声望。1944年西江沦陷,肇庆中学由德庆再迁往广宁木格。当地是有名的土匪出没之地,杀人越货之事常有发生。曾有一股匪伏击县兵,并抢去一些枪械,后来广宁县府准备对其招安,但土匪有顾虑。有一晚匪首纪遇春突然来我家敲门。“平日不作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但实际上我们还是有点惊的。后来该匪首说明来意,要求我父亲如果肯作保证,就愿意接受招安。他知道广宁县长左新中是我父亲在阳江师范教学时的学生(后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左对我父亲是很尊敬的。我父亲亦相信左不会反口,答应为他作保,结果问题很快就解决了。自此当地群众就较能安居乐业,而肇庆中学的师生也得以安心教学。据说当时学校附近一些地方如果路上碰着土匪打抢,只要说认识李元经就可以安全无事了。一个无权无势的教师,能得如此威望,这大概是由于其平日能以诚待人吧。

在旧社会,由于军阀连年混战的影响,学校经常拖欠教师工资,其中有三年时间只支五折薪。在阳江中学时,因讨龙济光之役,整个学期不发工资。本来,在旧社会他有一些同学与学生做了高官,大有可能找到一官半职。但由于他生性淡泊,不喜钻营,1944年肇中因战事停课停薪,广宁县长为照顾老师,叫他当广宁师范校长。但那时做校长总得要做一些应酬逢迎的事,非其所习。所以一到肇中复课,便辞去广宁师范校长职务,回到肇中任教了。

抗战胜利之后,广东省教育厅聘他为厅派教师(即由教育厅安排指派,不受校长去留的影响,且待遇较高),但此时他已年近花甲,回到家乡惠州中学,不再去外地教学了。

194910月,惠州解放,他从新旧社会对比中认识到新社会的好处。他关心政治,努力学习,自我改造。他在笔记中写道:“我国自清末以来,国耻重重,被外国人看不起,现在解放才三年,遂有此光辉灿烂的成就,衷心自喜,荣誉归于共产党与毛主席。”他以喜悦的心情,写了下列一联:

“贫穷出身,滥充中学师资,随俗浮沉,虚度年龄花一甲;

光荣留用,苦钻苏联教法,决心改造,欢迎革命第二关。”

他写道:“由于我对旧社会的憎恨日深,同时逐渐了解共产党革命的真实,使我参加革命工作时能顺利接受党的教育,由落后而变为先进。”事实上他并没有因长期生活于旧社会而落后,而是始终跟上时代的步伐,解放后,他常常得到党和政府的推崇和奖励。1953年被派参加广东教育厅召集的教导主任及科组长会议。1955年,政府和学校为有三十多年教龄的教师举行庆祝大会,他得到精神及物质奖励。1956年被评为优秀教师代表赴广州参观。1957年暑期出席省优秀教师代表大会时,与会的开平中学校长兼副县长陈家骥发现,由李元经教下的五代教师同时出席此会。因此各报刊称之为“五代同堂”优秀教师。党政首长一同合影留念。1958年与学生一起参加马安甘蔗场劳动,大炼钢铁,主动争取工作,人称之为“老黄忠”,受到表扬。同年出席佛山专区宣教干部代表会议。1959年负责主编佛山专区出版的数学教科书。1960年先后出席县和省文教群英大会,获得中共广东省委和省人委发给的“文教战线先进工作者”奖状。解放多年以来,凡是学校举行教师评比时,都得到“上游”、“标兵”、“积极分子”等称号,获得学校特等奖状。196151日,学校(县一中)为他举行庆祝七十寿辰大会,全体师生摄影留念。他在笔记中写道:“我历四十余年的专业,已届暮年,若在旧社会已走入穷途悲观的日子,但在党的领导下,非常重视我的工作,照顾无微不至,使我常在欢欣鼓舞中,身体不至衰弱,不自觉其老。”1964年他被选为广东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及惠州镇人民委员,并参加惠阳地区的视察团到东江地区各地视察,对视察结果均作了详细记录。七十四岁高龄退休之后,仍争取多做工作,义务辅导学生补习功课,积极参加居民委员会的学习、办公益事业和医疗站等工作。经常阅读或抄写毛主席诗词。他在生命的最后三几个月,有时听见居委会的人说开会学习时,他仍说要去参加。精神稍好一点就要拿着扫帚扫地。他平日所想的都是有关国家集体和后辈人的事,而没有去想个人的问题。

李元经一生,以坚强的毅力与忘我精神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了半个多世纪平凡而伟大的工作,他热爱祖国,思想常新,实事求是,不拘泥于一些教条和空话,为祖国的前途命运而进行不断的思索。

早在1937年,他在肇庆中学为毕业学生同学录题词写着:“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解放后,他积极响应党提出的向苏联学习的号召。他给初生的孙子命名为“学苏”。但他是富于独立思考的,在学习苏联教学方法中发现凯洛夫的《教育学》一书叙述繁琐。他说:“我学了数年,只懂得五个环节、五个原则,这在我国何尝没有?不如把我国的教育学修改、补充,使能为新社会教育服务,何必一定要学凯氏的?连记分法也要学凯氏的?”对于当时采用的苏联课本大代数学,认为不够系统,浅的反而说成深,当有的没有,不当有的则加入。不如用范氏大代数。

1976年他因不慎跌伤,身体日衰。是年8413时,优秀教师李元经与世长辞了。88日由惠州市民政局主持在工人文化宫举行追悼会。广东省、惠阳地区及惠州市的革委会和统战部都送了花圈,市内中学及桥西公社、立新居委会等有关单位领导人都来参加吊唁,党和政府肯定了他拥护中国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为教育事业而奋斗终生的平凡而伟大的业绩。

为了纪念他从事教育数十年的业绩,为了鼓励青年一代学习成材,从1982年起,在惠州市一中和惠阳高级中学设置李元经奖学金。

 

参考资料:

李元经:自传

李元经笔记

李元经信稿

李元经:在学习会上的思想总结材料

李元经题词手迹及照片等

李元经在惠州中学堂的成绩单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