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东江少年——记革命烈士罗国辉
作者:彭芝楷(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9-03-18 16:09:44

  

东江像一匹骏马,从粤东北端的山地起步,昼夜不息,穿过高山峻岭,跨过丘陵平原,向祖国的南大门奔腾……

198943日,东江之畔的惠州市第七中学,全校师生职工1600多人集聚在学校会议大楼中。会场挂着“追认罗国辉烈士大会”横额,横额下面那幅放大相片,就是于1987103日在东江河上为抢救溺水同伴而牺牲年仅15周岁的罗国辉同学。他的遗像上端挂着黑纱,两侧苍松翠柏环绕,下面摆放着许多花圈,写着:“舍己救人的精神永垂不朽!”、“向罗国辉同学学习!”、“向罗国辉同学致敬!”……

惠州市惠城区教育局副局长黄锡城同志代表省政府宣读了革命烈士证明书,当他读到“罗国辉同志为抢救溺水小学生而壮烈牺牲,经广东省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时,全场1000多人庄严肃立,向烈士遗像深深鞠躬致敬。

追认大会后,许多领导同志来到主席台上,向烈士的父亲罗振文同志表示亲切的慰问。黄锡城同志握着罗振文的手,深切地说:“罗国辉是个好同学,他舍己救人,见义勇为,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谱写了新篇章!你教子有功,党和人民感谢您。”

罗振文眼里闪着泪花,心情激动地说:“国辉是党和人民的好儿子,他的成长离不开党的哺育,还有学校老师对他的教育!”

 

19721126日,罗国辉出生在东江上游的紫金县义容镇棱角村。远在河南省渑池县解放军某部服役的罗振文接到爱人生了男孩的来信,十分高兴。他立即回信嘱咐妻子把孩子取名为“罗爱军”。他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学解放军、学英雄,做一个对祖国和人民有用的人。妻子接到丈夫的信后,照丈夫的意思做了。“罗爱军”这名字一直用到他十二岁上初中时。

1977年,罗振文得到部队的批准,把妻子和五岁的罗爱军接到部队生活。

北上的火车,风驰电掣般奔驰着。小爱军靠在车窗边,贪婪地望着窗外的景物。他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地方呀?”父亲说:“祖国呀!”当火车经过长江大桥时,他拍着小巴掌,又问:“这是啥地方?”父亲照样答:“祖国。”罗爱军兴高采烈地欢呼:“祖国真大真美,我热爱……”

罗爱军来到河南渑池县父亲所在的解放军某部驻地。解放军战士对他十分亲热,使他感到这里也像故乡一样可爱。

罗爱军在部队里耳闻目睹着战士们有组织有纪律的生活,小小的心灵受到陶冶。平时他在操场上玩,看着战士们操练,也在旁边学着喊:“一,二,一。”他还在操场边用小泥块搭个垒,然后用小石子学投弹。特务连李连长笑着问他:“小军,你玩什么呀?”爱军答:“练武。”李连长带着几分讪笑又说:“你小小年纪,练什么武?”爱军翘着小嘴巴:“练好武,我也当解放军,保卫祖国。”李连长拍着他的肩膀,称赞着:“小家伙,志气可大啊!”

19789月,还不到6周岁的罗爱军在部队上学前班了。开学那天,他放开小喉咙,响起银铃般的童音,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我们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

在老师的辛勤教育和家庭的严格要求下,罗爱军不但学习成绩很好,而且从小就知道怎样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有一次,机枪连杨连长塞给爱军一个苹果,他拿着苹果兴高采烈地回到家里。他爸爸感到诧异:我今天没给爱军零花钱,他是怎样得来的苹果……难道他……他爸爸立即把罗爱军叫到面前,并从儿子手中拿过苹果问:“这个苹果,你是怎样得来的?”

“杨叔叔给我的。”

“以前我是怎样教你的,你自己怎样说的?”

“不贪别人的一针一线。”

“既然这样,你应马上把这只苹果送还给杨叔叔。”

“是。”

杨连长见罗爱军拿着苹果走回来,就问:“小军,你怎么了?又拿着苹果回来?”

“爸爸以前教我说过——”爱军回答着。

“说过什么?”

“说过不要贪别人一针一线的东西。”爱军一边说着,一边把苹果塞回杨连长手里。

杨连长看着这个六、七岁的小孩忍俊不禁地说:“这是我给你的,不算贪啊!你拿去,不怕嘛!”

罗爱军摇摆着小手:“杨叔叔,我不能要啊!如果我拿了苹果,爸爸一定会批评我的!”

1982年,九岁的罗爱军看了《少林寺》电影后,成天学起拳术来。有一次失手把一个在旁观看的小孩打出鼻血来。父亲罗振文知道后,责令他立正半小时反省认错,并责成他向被打伤的小孩及其家长赔礼道歉。从此,罗爱军渐渐懂得要学习雷锋精神,对同志要团结、友爱。

有一次,他在操场上拾到一只烟盒,认出是李连长的,便急急忙忙把烟盒送去。

 

1979年春,罗爱军的父亲所在部队奉上级命令,开赴中越边境前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

战斗进入两个星期后,部队深入到敌人的纵深地区。这里是亚热带的深山老林。那天,罗振文在硝烟弥漫的阵地上,第一次接到罗爱军写来的信,信纸上面写着歪歪斜斜几行字:

爸爸:

我和妈妈在家都好,请你不用挂念我们。

我盼望你和战士叔叔在前方勇敢杀敌,打胜仗。在你胜利归来时,请您给我买好多本图书,好吗?

祝胜利!

儿爱军

197932

 

罗振文读着这封信,不由热泪盈眶。他想起那天出征时,妻子抱着孩子到火车站送行的情景。当火车徐徐开动时,爱军的小手在使劲地挥动,并大声地说:“祝叔叔们打胜仗!”罗振文想到此,顿时斗志倍增。在1个多月的频繁战斗中,他和战友们并肩冲杀,胜利完成了反击任务。

19794月底,部队凯旋归来。罗爱军和一些孩子欢蹦活跳地迎接亲人。他急切地往队伍中寻找着。

“爸爸!”罗爱军眼睛一亮,看见爸爸了。他迅猛地向前跑去,罗振文一把抱起儿子,亲了亲。

“爸,你有给我买回图书吗?”

“有,一共10多本。还有给你买回爱吃的白糖呢。”

回到家里,罗爱军捧着父亲从前方带回的十几本图书。这些图书有《黄继光》、《董存瑞》、《刘帅大军》、《南征北战》、《雷锋的故事》……。爱军平时讨厌那些渲染脂抹粉的美女小姐和显露性感色情的图书。他现在手中拿着这么多心爱的图书,高兴得跳了起来。

但当罗爱军听到部队一些叔叔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时,特别听到特务连李连长在身中七弹还顽强坚持战斗的经过,感动得泪流满面。他不声不响地从书包里取出李连长在车站出征时送给他的乒乓球,清楚地记得李连长临别时对他说的话:“小军,你喜欢打乒乓球,我这个昨天买的乒乓球就送给你吧,希望你好好学习,不断进步。”他想着想着,竟悲伤地哭泣起来。爸爸走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这些同志都是好样的英雄。他们为保卫人民共和国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献身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呀!”

罗爱军抬头望着爸爸,并用小手抹着鼻涕和眼泪,声泪俱下地说:“爸,我……要向英雄学习……”。

 

1983年,罗爱军的父亲从部队转业到惠州市水产供销公司工作,他们一家从遥远的北方回到南方的故乡。同年9月,十二岁的罗爱军转进惠州市第七中学念初中,改名“罗国辉”,他要从爱“军”到为国争“辉”。

惠州市第七中学就在惠州市下角东江堤岸边。在这里,他听到很多关于东江的故事。在学校的课堂上、校会上、共青团的集体活动中,老师辅导员向同学们一次又一次地讲述革命烈士争取新中国的诞生,鲜血洒在东江河畔上。东江,在罗国辉心中是一条流淌着光荣历史的河,掀起过许多可歌可泣的惊涛激浪。

罗国辉经常在假日课余,约上同学,漫步在东江堤岸上,面对东江激流,抒豪情,谈理想……。

罗国辉上学从不迟到,为了能及时赶赴学校的上课时间,父亲每天给他五角钱,叫他在街上买早点吃。

有一段时间,父亲发现罗国辉回到家里用午餐时总是狼吞虎咽,倘若遇上午餐未做好,见到冷生食物也乱吃一顿,看样子肚子饿极了。爸爸问:“国辉,你在街上没吃早餐吗?”国辉掩饰地回答:“有。”爸爸将信将疑,背后又补充了一句:“我每天给你的五角钱早餐费,你可要专款专用呀!”

又过了几天后的一个晚上,爸爸来到国辉的卧室里,发现放着一叠厚厚的书籍。其中有《英语辅导材料》、《中学生数理讲座》、《与青少年谈理想》等,这些书籍还散发着新纸墨的香气呢。另还有一个崭新的圆规。看来这些至今也得花十几元钱。罗振文想:我每天除了给儿子五角钱早餐费外,其余再也没多给他一分钱了。这些钱他是从哪里得来的呢?父亲把儿子叫到面前,指着桌上那叠新书,问:“国辉,你买这些东西,钱是哪里来的?”

“爸,是你给我的。”国辉答。

“我从来没给过你这样的钱。”

“是你每天给我的早餐费,我把它节省下来……”

“难道你每天没吃早餐?”

“……”罗国辉支吾不答。

这时爸爸明白了真相,他被儿子感动了。他嗔怪地对儿子说:“国辉,你要买书籍和文具,怎么不向我讲一声呢?我会给你钱啊!”

“爸,通过我学习和实践,懂得花钱容易,但挣钱不易啊。在学校里,老师还经常教育我们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呢。”罗国辉平静地说着,接着他又从书架上取出一本笔记本,说:“爸,这是我近来写的日记,你看看,我写了一些心得体会,不知对不对?”

罗振文接过儿子递过来的日记本,细心地翻阅着,其中有几则日记,这样写着:

1986711   星期五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安珂叔叔孤身一人勇斗歹徒的事迹,使我感动。我一定学习安珂叔叔的精神,为社会安宁作贡献……

 

1986716   星期三  阴有雨

通过两天来的卖鱼,我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以前以为挣钱很容易,现在

我才感到挣钱那样难,挣钱要经过辛勤的工作,要流许多汗水……一定要改掉乱花钱的毛病,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少先队员。

 

罗振文看着儿子写的日记,心里很感动,他一把拉过儿子紧抱着,喃喃地说:“国辉,你写得好。”

罗国辉在学校里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他勤奋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他不但自己搞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它同学搞好学习。大家都称他是“小老师”。他读初三时的同桌陈远雄和邻桌女同学吴肖雄说:“自己之所以能从落后的成绩赶上来,其中就有罗国辉的热心帮助。”全校师生一致公认:助人为乐是罗国辉同学的最大特点。在上学和放学路上,他看见病弱老人走路不便,总是上前挽 扶;放学后或节假日,他经常到离家不远的东江码头渡口,帮助工人叔叔推车运货。

1986年,罗国辉被评为“三好”学生,不久后又光荣加入共青团。入团那天,在鲜红的团旗下面,他举起双手,庄严地宣誓:“……我要听党的话,服从党和团组织的领导,勤奋读书,学习知识本领,提高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水平,准备将来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及自己的一切。”

罗国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875月,大兴安岭发生特大森林火灾,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罗国辉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很不安宁,他给灾区人民寄去慰问信和自己身上仅有的几元钱,表达自己一颗赤诚的心。

 

1987年秋,罗国辉在高中部一年级(1)班就读。

103日,天空一片蔚蓝,万里无云,这是多好的秋天!

那天是国庆节放假的日子。下午三点左右,罗国辉与同班好友梁宏斌,还有初一班陈诚、市五小六年级吴江涛、翟国良等10多位同学,来到惠州市面粉厂后面的东江沙滩上玩足球。他们活蹦乱跳,玩得多么快乐!足球似乎也伴随着孩子的心情,飞舞着、欢跳着。

孩子们用宽阔的沙滩做球场,分成“对阵”的两方。双方各堆起两小堆沙丘,作为各方的球门。他们踢得势均力敌,不分胜负。

这时,一个英俊的少年,巧妙地截住了对方运来的球,灵巧地左冲右突,一对乌亮的眼睛瞄准着方向,忽然他两道剑眉一锁,飞起右脚,足球像流星一样射入了对方的球门。这个少年就是罗国辉。

“好球!好球!”大家欢呼着把罗国辉拥举起来。

“休息一会再比赛吧!”有人建议。此时大家也觉得很疲倦了,于是“球员们”开始在沙滩上休息起来。

孩子们经过一场球赛,个个汗流浃背。虽然中秋时节,但在南国的惠州,气候还是很火热的,有的孩子便跳进沙滩边的浅水里游泳。

这时,罗国辉和梁宏斌几个较大的同学,还蹲在沙滩一个角落里咕哝着什么。只见罗国辉手指在沙滩上比比划划,蹲在周围的那些同学们凝神注视,估计又是乘此空隙向他求教数学上的难题。

突然,正在游戏的孩子们那里传来几声惊叫:“救命呀!救命呀——”

罗国辉几个人惊愕地抬起头,向游泳的小同学那边望去,只见几个同学惊慌失措,罗国辉大声问:“什么事呀?”

“小宏坤被水……卷到河中心急流……去了。”一个小同学手指东江河中心,结巴着说。

罗国辉顺着这同学手指的方向往河中心看去,只见一个孩子的头露在蓝澄澄的河中心。那里波浪澎湃,那孩子还不时拼命用手划开一些水花……

看着这危急的情况,大家焦急万分。梁宏斌面如土色,小宏坤是他10岁的弟弟,他问旁边的罗国辉:“国辉,怎么办好呀?”梁宏斌平时在学习或生活上遇到什么问题,都是爱问罗国辉的。这时他真是心急如焚啊!

回家去叫人来抢救吗?时间来不及了!

呼喊船只来营救,在宽阔的江面上,这时看不见一只船只。

时间就是生命,再不能迟疑啊!此时,罗国辉红朴朴的脸上,两道剑眉一抖,果断地说:“没有别的办法,我们立刻去抢救!”

罗国辉边说边脱掉身上的衣服,往沙滩一扔,向着小孩出事的地方跑去。梁宏斌也飞快跟上,紧接着在后面的还有陈诚、吴江涛、翟国良等同学。

“扑嗵”一声,罗国辉一马当先跳进小宏坤沉浮着的急流中,接着梁宏斌几个也陆续跳进去。小宏斌沉到水中去了,罗国辉他们也钻到水中去寻找。

罗国辉虽然水性不太纯熟,但他用尽全身力气在水中划泅,以顽强的毅力忍耐着,坚持着。只见他浮上水面吸一口气,又“扑嗵”一声钻进水中。

他们在水中泅呀,找呀。罗国辉终于找到了小宏坤,他用手抓住小宏坤,并拼力撑出水面。梁宏斌他们见状也迅速泅过来协助营救。经过一场奋战,终于把10岁的梁宏坤救上沙滩。

溺水小孩被安全救上岸后,同学们纷纷从水中游上沙滩,大家在擦拭身上和拨弄头上的水花……

一会儿,他们清点人数,发现十多位同学少了一位,一查,是罗国辉没有上来呀!他们想罗国辉还在河里泅呢?大家向河中望去,只见蓝澄澄的东江,奔流激荡,杳无人影。大家默默地看着,等着,他们期待罗国辉会从这深深的激流中突然冒出来。但他们等了好久好久,都没有看到罗国辉浮上水面。

同学们心急如焚。梁宏斌紧张得额上冒满冷汗,他两手合拢,当成一个喇叭,放在嘴边大声呼喊:“罗国辉!罗国辉——”

小宏坤也哭着喊:“国辉哥,你快上来呀!”

尽管大家喊哑了喉咙,还是听不到罗国辉的回答,看不见他的身影。看到的只是激荡的东江河水和上空展翅飞翔的雄鹰,听到的是“哗哗”的流水声。

太阳下山了,大家还没有见到罗国辉的身影。梁宏斌看见沙滩那边,有罗国辉下水时扔下的文化衫。梁宏斌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过去,弯下腰捡起这件文化衫。他看着看着,心里一酸,泪水夺眶而出,他声泪俱下地说:“国辉,我的好友,你不能离开我们呀!”

翌日,人们在下游几里远的地方,寻找到罗国辉的遗体。他为抢救溺水的小同学而献出自己宝贵的青春!

噩耗传开,罗国辉的父母和全校师生悲痛万分。人们面对东江,默默地向这位少年肃立致哀。他——罗国辉,用自己短暂的年华在东江上又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