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有句俗语:正月不出游的神是傻神。迎神,俗称:出游,观音菩萨出游。后来又陆续加上了关公、财神。之前一直是在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出游,所谓的闹元宵。同一个镇,现在还有很多其他地方保持在元宵迎神。只是我们村,考虑到大多数年轻人都要出外找生活,假期没有那么长。等到元宵迎神,村里只剩下老幼,搞不起气氛。最后经过村民一直同意,向观音菩萨请示,改为正月初五出游。
儿时的记忆,迎神是一件大事,是每年过年最期盼的事情。现在的迎神,方式方法没有以前那么复杂了。以前迎神是在晚上,用自制的竹筒火,打寨围。竹筒火,是叫人去上山砍生竹子,一条一条的拿回村里。然后把竹子切断,大概一米一条。再把竹子的馕打穿,罐上满满的一竹子水油。再用棉布塞在竹子口上,这样水油就不会漏出。再用火柴把棉布点着,村里参与迎神的男女老少,每人手持一条。在晚上,就像一条火龙一样,慢慢的游动着。那叫一个美!虽然结束之后,满手,满身都是那个煤油味道,但是却欣喜若狂。
打寨围,就是围村子转一圈。寓意观音菩萨所辖的村落,其他牛鬼蛇神,妖魔鬼怪,不准在此兴风作浪。打完寨围,就是游神。村里的大街小巷一一游遍。观音菩萨所到之处,村民放鞭炮,点香火,祈祷国泰民安,老少平安,“想安多赚安多”。然后把香插在家门口的门龛上,保佑家人一年平安健康顺利。出游完毕,观音菩萨、关公、财神等回到观音庙前,接受集体祭拜。这时,家家户户担篮提桌,篮里是一些三牲之类,祭拜观音菩萨,俗称荤拜。祈祷风调雨顺,祈祷老少平安。祈祷最美的愿望,祈祷,心中最真诚的最朴素的情感。
荤菜祭拜中,有村民自己表演的敲锣打鼓舞狮助兴。狮子先绕着祭拜场转三大圈,翻滚叩头,用最传统方式向观音菩萨表示最高的敬意。然后在每个拜台上停留一下,做出叼唅动作。最后在祭台后面,面对观音菩萨,再舞三个圆圈,荤拜才算结束。大概半个小时后,村民们又从家里拿些鲜果来做最后的祭拜。鲜果,一般是苹果橘子,寓意着一年平平安安,大吉大利。鲜果祭拜完毕,再把观音菩萨请回庙中。
迎神,就这样结束。
据村里老人说,我们村的观音菩萨,是我们先祖在宋末明初南迁时带在身上的神。那时候南迁,先祖在梅州大湖洞的地方先定居下来的。住了一段时间,观音菩萨托梦说,这里不是你安居乐业的地方,得继续南迁。直到挑我的“篓绳”断了的地方,才是你传宗接代定居的地方。第二天,我们的祖先又开始了新的征程。一直到现在的五云镇,在营前寨的“寨肚”,箩绳断了。在这个小盆地的高岗上,箩绳断了,断了箩绳。祖先举目远眺,前高峰(庙山),后仰望(山高障)中间近看脚下的“寨肚”。直感叹:前高峰,后高峰,中间隆起,乃罕见的双龙吐珠啊!从此,我们黄家就在这块风水宝地上,世世代代繁衍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