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房地产瞭望:说房道市(7)——权威专家学者对楼市政策松绑和市场走向解读
作者:钟逸人(惠州民协顾问)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4-08-26 11:24:15

【导读】在住建部提出下半年工作三个重点后,围绕“千方百计去库存”,大部分限购城市纷纷松绑,市场观望心态在逐步减弱,开发商以价换量回笼资金的增多。从政策面看,有的城市政策解禁的幅度相当大,包括减免税收、财政补贴、买房送户口等,甚至多地解禁豪宅市场,寄望于改善型需求成为托市的主力。但从7月份乃至8月前半月看,全国房地产的库存量有增无减,一线城市销量全线下探,令人生疑纷至沓来的限购放松的实际成效。向来以正眼看待楼市发展的住建部专家秦虹,尽管与众多权威人士都预测下半年回暖,但头一回说出“房市已很难用好坏来形容”。巴曙松也预言,未来房地产市场会变得非常复杂。顾云昌以“变态、变味、变型”似乎有些难听的字眼来对当下市场和未来走势作出预判。叶檀则以“三大红利消失”来描述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众多外媒更是指出中国房地产更艰难的日子还在前面。不妨读读本期言论风标最后一则《楼市松绑不可矫枉过正》,它会警醒我们,房地产投资、销售、房价数据连续走低,正将一些地方政府从松绑楼市推向拯救楼市的关口。但此轮调整与2008年相比具有不同特征,最重要的是宏观经济增长中枢整体下移,房地产已步入中期拐点区域,再走救市老路不合时宜,不仅弊大于利,还有可能刺激新一轮房地产投机风潮,放大市场泡沫,恶化房地产绑架经济的结构性难题,添堵经济结构调整。本期论述对我们清醒头脑大有裨益。开发商绝不应该盲目乐观捆绑自己变成囚徒陷入困境。

 

权威信息:全国楼市深度调整大势确立

受调控未见明显放松、银根收紧、行业周期性特点等因素影响,多地楼市现量价齐跌,深度调整大势确立。有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行业在经过高速发展的15年之后,整体格局已经发生改变。新房高增长时代已经终结,处于向平稳发展的过渡阶段中,地区之间、不同需求之间的差异分化凸显。7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发布1至6月房地产市场相关运行数据,商品房销售面积4836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0%,住宅销售面积下降7.8%;商品房销售额31133亿元,下降6 .7%,住宅销售额下降9.2%。各项指标显示:房地产投资增速继续回落,新开工面积降幅持续收窄;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放缓,价格同比小幅回落;房企资金增幅继续放缓,销售回款占比出现下滑。总体而言,上半年房地产行业调整态势依旧,市场库存压力持续加大。全国楼市深度调整大势确立。进入2014年以来,商品房销售额的下跌速率已经超过了商品房销售面积下跌速度,这意味着价格深度调整的步伐已经明显加快,并将会逐渐成为市场趋势。

 

楼市步入历史低点 下半年或迎政策调整潮

在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看来,目前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即从总体偏紧转为结构性过剩。2010年之前,商品房供给的速度和销售速度基本持平,2010年以后,销售速度只有供给速度的50%,过去总体是偏紧的,现在进入阶段性的总体偏松,部分区域过剩。未来的市场将处于一个下滑式周期,房地产业的趋势性机会已变为结构性机会,房企只有坚持多元化和创新才有更多发展空间。不过,秦虹认为,虽然上半年多项指标均显示楼市处于下行通道,下半年的房地产市场将会好于上半年。2013年的房地产销售和投资两项指标都是前高后低,也就是说上半年是高基数,下半年的基数已经降低了,有利于房地产下半年的走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也认为,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回落,是理性回归的正常反应,长远来看,对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很有好处。

 

官方数据:楼市低迷经济依旧实现增长目标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年同期增长了7.5%,增速与政府设定的全年增长目标相一致。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中国第二季度G D P折合成年率增长8 .2%,增幅高于第一季度的6 .1%,证实了早些时候有关经济增速加快的迹象。其中原因不难理解。中国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刺激举措对经济产生影响,包括人民币贬值、信贷条件放松以及政府支出力度加大。社会融资总量增速在持续放缓一年后,于今年5月和6月开始回升。社会融资总量是衡量中国信贷规模的最广义指标。一项重大的刺激政策来自铁路建设。经济学家估算,今年新铁路的建设支出可能会超过人民币1万亿元,比去年高出近60%,也高于2010年的水平。2010年,中国将铁路建设作为刺激手段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当然,要预见至关重要的房地产市场的底部并非易事,这将是中国政府还要推出多大规模的刺激措施才能维持经济增速稳定的最终决定因素。考虑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中国政府要在今年余下时间实现增长目标还将面临更多重任。

 

评论:夸大房地产下行风险不足取

房地产对中国经济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房地产景气恶化导致市场对经济下行风险担忧。房地产关联上下游多个行业,房地产不景气对经济拖累显著。但辩证地看,2013年销售透支是今年地产景气下滑的重要原因,均值回复在起作用,对地产下行不必过于担忧。2014年以来,房地产市场风声鹤唳。房地产投资增速、房屋销售面积大幅下行。同时,房地产库存状况也明显恶化,加重了市场对经济下行风险的担忧。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房地产本身比较大的体量,还体现在房地产关联甚广。产业链上,房地产往上游带动水泥、机械、钢铁、玻璃等行业,往下游派生家电、汽车等需求。金融财政方面,通过贷款与银行、信贷、利率等密切相关,同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仅从投资的角度看,由于房地产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在20%左右,房地产投资增速较去年每下降1个百分点,将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0.2个百分点。但是,由于房地产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拉动效应,仅从房地产投资角度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将显著低估其影响。

 

林毅夫:可持续增长要靠有效投资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表示,在外部经济条件相对低迷的状况下,中国要实现今年乃至更长远的经济增长目标,不能完全依靠消费,还是要依靠有效的投资,这样增长才可持续。他强调,一个高质量的经济体系应该是有效的市场加上有为的政府,二者缺一不可。中国从2010年一季度以来,经济增长速度节节下滑,持续17个季度低于8%,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没有过的事情。对此,有国外机构趁机唱衰中国,国内也有人将其归结为国内的体制机制和增长模式所致。中国的体制机制确实存在问题,但是造成中国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还是外部因素,也就是世界经济还没有完全走出2008年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面对疲软的外部需求,中国经济要想增长更多还要依靠内需,也就是投资和消费。有人认为中国过去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不可持续,所以要转变为依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林毅夫对此并不赞同。消费固然很重要,但是很难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否则就要保证消费不断增长,其前提是收入需要不断增长,而收入不断增长又需要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这样才可能降低交易费用,让劳动生产力的水平不断提高。但无论是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还是基础设施完善都要依靠投资,有效的投资才是经济增长可持续的拉动力。如果仅仅是扩大消费而劳动生产力水平不提高,那只能靠储蓄维持一段时间,储蓄用完了只能靠借债,等到出现过度负债、需要还债的时候,危机就会来临人。

 

樊纲:全国楼市总体平稳 必须有房企倒闭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认为,中国经济目前的种种迷茫,很多都来源于过去十年的两次经济过热。两轮经济过热后的房地产行业需要整合,行业兼并重组不可避免。专注于主业的大房企可以积极收购以往决策出现偏差、处境困难的小房企。行业需要回归理性,近期经济形势有很多迷局。很多投资者看不清前面的情况,也就迟迟不敢投资。国内出现大量产能过剩,房地产企业库存积压,由此又引发了银行坏账、影子银行、地方融资平台相关问题。其实很多问题都和房地产联系密切。必须有房企倒闭。中国刺激政策的退出是以房地产行业的限购为标志的。就房地产而言,由于当时比较及时地采取了政策,而且力度比较强,使得在一线城市出现的泡沫未能波及二三四线城市。在国内一些三四线城市,许多大公司从2008年就开始拿地。第一轮过热对这些地方造成的影响比较深,第二轮也有影响。由于政策调整得相对及时,就全国平均数来看,房价这几年其实是基本平衡的,有涨有跌。经济硬着陆的情况下,大量的企业倒闭破产血本无归,而软着陆就是调整,通过兼并重组把本钱收回。一些小房企,特别是前两年拿了地就进军房地产,或者是跨界的房地产商其实实力不够,他们现在就应该想办法退出。

 

秦虹:房市已很难用好坏形容 预测下半年回暖

秦虹解释,与以往全国房地产行业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的分化不同,今年上半年的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在进行分化,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域也在分化。今年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很难用好与坏来进行衡量了,只能描述为分化,各地差异都非常大。不过接下来房地产走势判断时则认为,下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的总体情况应该会好于上半年。去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增长基数非常高,最高时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速度达到46%,是有房地产史以来第二高增长高年,仅次于2009年增速曾经达到的49%,实际上今年上半年房地产销售面积总量也是房地产市场发展以来的第二个高年,因此也不能判定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和萧条。下半年房地产市场供应量的上升,也会带动销售。为什么判断下半年供应量会增加呢?缘于去年新开工情况的增长非常好。今年下半年陆续上市的项目也就会增多。我始终认为供给能够带动销售。我不想对地方政府的房地产市场调整是对还是不对、是好还是不好作出评价,我只是客观地认为地方政府的这些调整政策实际上、客观上是为购房者提供了更加宽松的购房环境。这就是客观上这些政策将会起到的作用。在接下来的下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将逐渐趋于回暖。

 

谁是广东下个“松限”城市?业内:很可能是珠海

满堂红研究部高级经理周峰表示,与佛山同为二线城市的珠海出现“跟风”现象的概率要比广州、深圳两个城市要高,最可能成为广东放松限购的第二个城市。周峰分析,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存在着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城市凝聚力等差别,珠海和佛山今年的楼房成交率都减少了30%,在佛山放松限购实施后,珠海也会放松限购。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则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土地财政依赖度与松绑限购救市可能性”的关系。土地财政已经成为决定地方政府财力的关键砝码,从目前各个地方政府应对措施来看,各地政府普遍采取的手法是‘救市’,此举被视为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使然。以46个楼市限购城市2013年土地财政依赖度来看,广东4个楼市限购城市中,佛山的“2013土地财政依赖度”为147.5%,显示土地财政依赖度极高;广州则为60.5%,处于全国居中位置;深圳仅27.0%,排在倒数第二;而珠海的土地财政依赖度令人惊讶,居然高达222.2%,是46个限购城市中最高的。广深限购“松绑”没戏?业内:广深或曲线调整限购。

 

姚景源: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不成问题 房价回归新常态

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日前谈到,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不成问题,且认为房价逐渐回归新常态。中国过去一直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由此带来经济的高增长和高速度,但这种增长模式常被定义为粗放的和不可持续的。姚景源认为中国逐渐告别这种粗放的经济模式,经济增速也会由高速转到中高速,过渡到高质量的经济“新常态”。中国经济无论从潜在的增长力,还是诸多的基础性的条件,它还会支撑中国经济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中国不是增长速度问题,而是努力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问题。这种中高速增长的支撑力,源于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经济运行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结构的优化和创新技术的进步。此前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并非一无是处,因为基础设施投资仍能拉动经济增长。中国的基础设施成就辉煌但远远不足,未来一个相当长时间基础设施的投资还有着一个了不得的空间。房价疯狂上涨因货币超发。2001年广义货币M2的数量是15万亿,到去年年底已经上升到110万亿,十多年的工夫货币蒸发的数量7倍多,恰恰这十来年房价处在一种疯涨状态。

 

楼市去库存需降价先行 以价换量恐成唯一出路

结构性过剩正在倒逼楼市加速去库存。在市场步入深度调整期、销售压力剧增、资金链持续吃紧的背景下,地方松绑限购救市的效果难以在短期内释放,房企若想加速去库存必须以实质性降价为前提。首先,目前房企打折促销的力度并不能令购房者买账。零首付、买房送精装等各种促销手段层出不穷,但多属“雷声大雨点小”,首付优惠政策的房源也会被要求限期内补齐房款,实质降价的楼盘屈指可数。其次,持续攀升的库存为房企进一步降价让利促销提供了动力和可能。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2011年至今,典型城市可售面积增幅高达100%。出清周期高达18.3个月,是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攀升的库存说明市场供求形势正由供不应求向阶段性、结构性过剩演变,这表明房价短期进一步调整不可避免。再次,日益紧绷的资金链条也在迫使房企进一步“以价换量”。虽然信贷环境并未显著恶化,但如果房企不能通过降价有效回笼资金,或找到其他有效融资渠道,势必将面临经营困境。现实充分说明单纯寄望地方救市拉动楼市成交很难成行,对于正处于深度观望期的市场和购房者而言,开发商的竞争力只剩下价格了,若想去库存唯有降价先行。限购放松并不代表楼市即将回暖,房地产市场下行仍将维持一段时间,开发商卖房“以价换量”恐成唯一出路。

 

李宇嘉:传统救市思路解决不了高库存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宇嘉认为,仅仅半年,主要城市楼市的消化周期普遍在15个月左右,需求被过度透支是首要原因。表面上看,新增商品房供给与新增城镇人口和拆迁需求一致,甚至小于后者,但新增供给漏掉了保障性住房、小产权房、个人自建房和部分企业建房等等,实际供给要在商品房供给的基础上增加50%左右。2013年,全国城镇商品房竣工750万套,但保守估计的实际供给在1000万套以上。一个健全的楼市,投资需求或改善需求始终不能占主导,供应过剩、高房价、有效需求不足、靠信念和资金支撑楼市购买力的局面也不可能长期维持。在货币紧缩、清理影子银行、清理地方债务、房价下跌预期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下降的冲击下,首先退场的是投资需求,而消费需求不仅无力接棒,而且不愿意接棒,因为房价高是一回事,供应效率太差是另一回事,这不是他们能够支付得起的房子,更不是他们想要买的房子。住建部部长陈政高提出下半年楼市政策要落实三个方面的工作,给出了消化库存的解决办法。但是,目前各地“去库存”手法五花八门,但基本上还在延续过去救市的思路,为的是激活楼市,缓解短期经济增长压力,增加地方政府土地收入,而并非是住建部要求的“去库存”。  

 

巴曙松:未来房地产市场会变得非常复杂

2014博鳌房地产论坛现场,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大会上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二手房市场主要集中在一线和个别二线市场,二手房的成交面积占比和成交金额占比在不同的城市差异比较大,但是这种爆发正在孕育中。二手房崛起的条件应该说已经逐步具备。存量的商品房规模已经足够大,目前商品房存量已经超过1亿套,如果考虑在建施工的规模,2015年应该到1.25亿套。城市家庭房屋的自有率已经很高,这么高的住房自有率是二手房市场崛起的一个重要条件。同时我们新一轮人口流动的流动会带来二手房交易,特别是租房市场的巨大的需求。巴曙松认为,这不是一个下行通道的市场,而是一个在上行起点上的新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发展到今天,如果说过去十几年市场很简单,政策弄得很复杂,未来这段时间我们会发现,房地产调控政策已经非常的简单、清晰,市场本身变得非常的复杂。

 

新华社评论:改善型购房“松绑”是时候纠偏了

全国首个省级救市文件,本月起在福建实施。它以公文形式把改善型购房者定义为刚需,并给予首套房政策待遇,为改善型购房者提供了低利率房贷的可能。“新闽八条”对改善型商品房的限定条件十分宽泛——增加住房面积、增加电梯功能、优化地段等级、购买“学区房”等,都能享受政策优惠。这相当于给每个具有改善型购房需求的家庭,提供了价值数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的购房兑换券。可以说,给改善型购房者适当“松绑”,并提供税费优惠和信贷支持,是“新闽八条”的救市抓手。在改善型购房需求长期被调控“误伤”的大背景下,此举不但能有效释放改善型购房者的市场需求,还能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首先,改善型购房者拥有现实购买力,是完成住建部下半年“千方百计去库存”目标的中坚力量。其次,改善型购房者能继续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在楼市低迷期释放改善型购房需求,等于把潜在的投资需求提前转化为现实的居住需求,这为楼市软着陆设置了提前量。再者,改善型购房者能促进二手房市场流通。改善型购房者多以“卖一买一”的形式置换新住房,原有房屋需要快速流向市场以求变现。因此,发生囤房惜售、坐地涨价等无良行为的概率较小,释放其需求能促进二手房市场健康发展。预示着未来调控主线,势必从“鼓励刚性购房需求,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转向更加精准和细化,让其成为房地产市场稳定的需求增长点。

 

渣打:中国房地产最艰难的时期还在前方

渣打银行发布《中国-房地产开发商调研报告》。报告结果显示,由于房屋建设放缓、住宅销量下降、土地市场降温、融资环境紧张等问题客观存在,中国房地产行业最艰难的时期还在前方。受访开发商认为目前中国房市正处于低迷期,房屋销售不景气且近期前景亦不乐观。部分还表示企业融资成本正在上升。即使建设活动规模扩大的开发商也表示,不断攀升的融资成本和土地价格令人担忧。基于房地产市场的低迷现状,受访开发商普遍预计房市政策还将进一步放松,这是由于目前中央政府对地方为房市“松绑”的忍耐程度正在增大。若房市政策维持不变,多数开发商预计房价将持续跌幅在10%以内的温和调整,且少数地方开发商可能会破产。目前15家城市的地方政府已确定将废除或放松限购政策,部分其它城市也通过调整按揭贷款、税收补贴、户籍政策和住房公积金等方面进行了其它形式的放松。然而,多数受访开发商认为地方层面的放松效果有限。据受访开发商反馈,接下来地方政府最有可能通过银行贷款放松房市政策,预计限购政策也将进一步调整。

 

范剑平:长效机制未建立前一线城市取消限购需慎重

不少二三线城市纷纷加入限购松绑的大军,一线城市的情况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在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范剑平看来,一线城市房价调整幅度不是很大,真正出现房价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到目前为止,不论是开发商以价换量还是地方政府出台救市性政策,都不会改变房地产市场的下滑趋势。但是,目前来看一线城市房价只是环比有所回落,同比仍在上涨。在这种情况下,一线城市取消限购需慎重。限购作为一种行政性手段,已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干扰。在房产税、不动产登记以及全国房产信息联网等一系列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建立起来后,一线城市的限购也应取消。但在这些长效机制未建立之前,是否取消要看市场。如果房地产市场本身调整比较充分,没有多少人拿房产做投机或投资,那么,一线城市的限购不用等到长效制度建立起来也可以放开。对今年房地产市场作何研判?范剑平表示,影响未来房地产走势的因素主要看两大指标:一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有没有积极性购置土地,这个指标今年一直很弱;二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购置土地后有没有积极性开工,这个指标下降的幅度曾达到20%以上。从这两个指标看,未来房地产投资增速会进一步下滑。预计今年全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从去年20%降到10%左右。

 

贾康:房地产税不会照搬美国模式 或只调节高端

“房产税改革难有动作”,这是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的最新观点。贾康认为,资源税和房地产税有望成为今后地方税的主力税种,但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三中全会的表述是加快房地产税立法,立法先行。但到目前为止,房地产税立法还没有列入人大立法工作的计划,所以年内也不会有任何动作。最理想的状况是到2015年有一个初步的文本,到2016年可能有动作,在2017年实施,这是可以推测的大致时间点。此外,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中国的房地产税不会照搬美国的模式,而是更多地借鉴日本,给出“第一单位扣除”这样有东方色彩的模式,或者只调节高端。无论多富的人,他的第一单位的消费住房是要受到免税待遇的,所有人在这个框架下一律平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政策。从过去三十多年的经验来看,改革都有个轻重缓急之分,其推进方式一般都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尽管如今改革已经到了“啃硬骨头”的阶段,需要更大的勇气,但在众多的硬骨头之中,挑出来那些最软的先啃,依然不失为一种务实的方法与态度。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不断的退烧降温中,而房地产税的最后结果无疑是减少流转税而提高直接税,因此其对炒房囤房者的威慑力是极大的。从时机上看,如果房地产税此时成熟并推出,很有可能对楼市造成致命一击,导致崩盘。由此可见,在改革的大蓝图中,房地产税不可能位列前头,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盲目的、一窝蜂式的改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局面失控,甚至导致改革的夭折。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是改革者应有的态度,待准备充分、时机成熟,房地产税自然瓜熟蒂落。

 

聂梅生:楼市最低迷时期已过 市场已经处在底部

全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聂梅生在“博鳌论坛”接受采访表示,房地产市场最低迷时期已过,市场已经处在底部。但什么时候能回升还不好说。她判断,目前房地产市场已经走稳,在向良好方向发展。如果政策不出大的问题,市场信心会慢慢恢复。同时她认为,开发商目前都“活得很好”。开发商的资金组成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按揭贷款,即个贷;第二部分是订金收款;第三部分是自筹资金;第四部分是利用外资情况;第五部分是开发贷。开发商一季度投资之所以出现急挫和个位数的增长,这是因为一季度个贷卡得紧。开发商资金来源中,涨幅最大的就是企业自筹资金,包括信托、基金以及海外发债等等,自己找来的都是自筹资金。由于银行出现了大量影子银行问题,个贷和开发贷的利息远远低于表外这一块,银行当然不愿意放贷,因为表外可以达到15%,个贷是6%,开发贷是8%到9%,谁愿意做呢?开发投资为什么会下降这么快,这与上半年银行的货币政策,银行自身的运转是有关系的,这造成企业不得不拿贵的钱顶着。聂梅生呼吁,政策应当支持改善性住房部分。她认为这部分需求属于误伤。同时,应该调整限贷政策,银行不应再提高当前的首套房房贷利率。以前偏紧的信贷政策已经不适用于处于调整期的房地产市场。

 

顾云昌:下半年楼市难回升 市场处于变态变味变型新阶段

当前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一个新的阶段:变态、变味、变型。近日,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在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时,对于当下房地产的现状以及未来走势都给出了分析和预判,他表示,房地产市场现在面临着市场变态,政策变味,产业变型的一个新阶段,预计市场要在明年某个时段见底回升,整个行业处在深度调整阶段,房地产企业要经历一个冬天。在他看来,房地产市场的状态已发生改变,正在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变化。政府的房地产政策也在调整,从控房价到去库存。在此大环境下,房企正在由粗放式经营,转变成集约型经营。而这与当前中国整体经济大环境相关,也与房地产本身的市场需求有关。整个房地产的发展离不开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此同时,过去“房改”带来的红利逐渐减少,市场需求下行。整个市场已经在“变态”,再加上楼市小周期的变化,预计下半年楼市依然不会见好,实际上现在市场还在下行当中,投资增长速度还在放慢,我觉得现在还没有见底的这种趋势,但是崩盘不会。我认为明年某个时段见底以后会往上走。

 

叶檀纵论中国经济转型之道 商业地产成投资重头戏

三大红利消失,中国经济遇到拐点?8月9日,“财经女侠”叶檀在成都举行的商业论坛上,开场便直截了当地抛出了这一惊人论断。中国经济正在消失的三大红利是制造业红利、货币红利和出口红利。如何破解经济困境?决策层提出“经济新常态”的概念,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容忍经济增速放缓,为改革留出更多余地。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如何让中国本已缺乏投资渠道的广大投资者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在叶檀看来,无论从高铁干线建设,还是棚户区改造等,均会带来投资扩张和土地增值,房地产仍是政府倚重的一把利器,更是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重要部分。不动产投资要看配置什么资产,商业地产成投资重头戏,投资商业地产需注意三点,即看地段,看开发商背景,看租金回报率。其中,货币红利消失直指货币M2和CPI。货币M2指标的增速过快和CPI的上涨,这也导致货币红利很难存在。中国M2/GDP的比例,从1997年3月的109%到2014年3月末已超过200%,6月末至205%,表示有必要紧缩信用以缓解加杠杆风险。此外,中国经济还有两大顽疾缠身,国企效率和民企诚信两个问题。国企效率偏低,尤其是依靠创新效率极低,而民企低成本造假上市泛滥,圈钱惊人。那么,如何走出经济震荡?7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提高财经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释放民间投资潜力;通过完善消费政策和改善消费环境,不断释放消费潜力等。

 

观点:楼市松绑不可矫枉过正 防止新一轮投机暗伏

房地产投资、销售、房价数据连续走低,正将一些地方政府从松绑楼市推向拯救楼市的关口。考虑到本轮楼市调整主要源自市场自身因素及行政与市场边界的亟待厘清,楼市松绑不可矫枉过正,再走买房送户口、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救市老路,应让“有形之手”归位于保障房建设和长效调控机制建立,防止新一轮投机暗伏。与2008年相比,本轮楼市调整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从宏观经济看,现阶段经济运行是周期性因素与结构性因素共同推动的中长期调整,经济增长中枢整体下移,彼时更多是国际金融危机这一外部冲击下的短期波动。从宏观调控看,现阶段货币信贷环境整体仍偏宽松,但政策基调是定向宽松的“滴灌”、“点灌”,彼时更多是“大水漫灌”。更重要的是,从行业发展看,现阶段房地产已步入中期拐点区域,总量上步入供过于求时期,彼时住房刚性需求旺盛。上述差异意味着再走救市老路不合时宜,弊大于利。最直接的是刺激新一轮房地产投机风潮。在目前房价探底阶段,想抄底楼市的投资、投机者不在少数,政府不会放任房价下跌是这些投资、投机者看好后市主因,限购放开和信贷刺激为他们提供了可能。如各地政府贸然救市,无疑将做实房价得到政府信用隐形担保的预期,放大市场泡沫。二是进一步恶化房地产绑架经济的结构性难题,添堵经济结构调整。房地产已成为事实上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辐射数十个上下游产业的规模溢出效应绑在一起,房地产“大而不能倒”有碍于实现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培育和经济结构优化。如此,楼市调控政策的调整应着眼于“矫枉”和“归位”两大方面,不可矫枉过正或继续越俎代庖。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