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政府花巨资大搞西湖水净化工程,其做法有清淤挖泥,排污砌渠,引红花湖水入湖,种植水草等等。此等举措确实为民心工程而载入史册。
翻开解放前惠州西湖的照片看,其时西湖水是清澈的,但疏于管理,堤岸崩塌不整,树木参差不齐、花草稀疏杂乱。解放后,西湖收为国家管理,经数十年的经营、整理,现在堤岸牢固、树木茂密、花草缤纷繁多,景点建筑充实完好。
但,西湖水却脏了。
笔者经常与一些老惠州人唠叨,都念念不忘过去湖水的清澈。湖水清澈主要有两个自然原因:其一,湖中生长了大量水草、莲类植物;其二,西湖长年有三支(生)水换水。
其时,特别是冬下天,湖水清澈可见湖底,湖底生长了水菜(菖莆草)、水茜、荷花、猪肝莲、狗头莲(菱湖较多)。这些水草都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如现在元妙观前的小塘(原为湖中的横槎溪通道),就采用水草净化水,实质上过去的西湖就是这样的。
“长流水”是保护西湖水洁净的关键。西湖原来有三支长流水,就是史书所水的水簾水、新村水、横槎水。这三支水分南、西、北三个方向长年流入西湖。
南面的水簾水,经石埭山(亦称大石壁,即今市党校左侧)流至佛祖坳(今汽车站前),再流入飞鹅岭后,再流入油罐口(即今玉滩宾馆前),此水主净化南湖、丰湖水。
西面的新村水,经鳄湖尾(今城区政府前)经螺山(今部队西门口外)入鳄湖,又经紫薇山前永福寺前入平湖,此水主净化鳄湖。
北面的横槎水,从黄洞入半径过都田、虎尾又弯入小沥(此前段雨旱季均为溪);再沿游龙山(今市第二人民医院)过四驳桥注入马牯说水(市中医院前)直落伯公下(今君豪大酒店)顺黎屋前至元妙观前入湖(此段雨季为西湖一部分,旱季则是横槎溪)。此水主净化菱湖与平湖水。
全年流动不息的三支水汇入平湖,流入拱北桥,这样起到了“流水不腐”的效果,西湖水也就常年洁净了。
此外,湖水清洁,还有一个人为因素,就是惠州人自觉保护湖水的洁净。惠州人,特别是湖周边的居民,以西湖水为饮用水。西湖水出自周边的山,其山深层为花岗岩结构,水质好。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山大学有关部门曾为湖边岩层中水作过检验,此水含有人体所需的四十多种微量元素。所以西湖水饮用时略感甜味,用来淋菜,所产的蔬菜特别甜脆。有经验的老惠州人买菜首先问道“你是新村或半径人”,如答曰“是”,此档菜肯定容易卖完,而且价钱也较高。
保护水的洁净,历来政府都重视,严禁人们破坏水质。人们为自己的健康,也少见有人往西湖倒垃圾或扔死鸡死狗之类腐物。这里有解放前惠阳县政府发布的公告,为了以示永远,刻石以记,今录示,也许对现在有所裨益。
惠阳县政府布告第三二号
为布告事。案据,县属公民邓蔚廷等呈称。为呈请禁止布口在江、西湖上流漂洗洋纱,以免流毒,而重卫生事。窃查漂白粉,一切各布厂多用,以□□□□□□□□垢之功,究含有毒气之质。若任其随地漂洗,则江流受毒,贻害居民。□□□□□□□□□长,为慎重卫生起见,指定洗纱地点:准在府城北门外下流地方。前□□□□□□□□□。查附城沿河及西湖一带地方,向由居民在此汲水,以供饮料,无如各布□□□□□生贪图便利,不顾害人,近日具在西湖埗头任意漂洗者,□西湖之水停积湖内,大□长流者不同,一经漂洗洋纱,则漂白粉之毒气积于水内。居民汲水为害。更□公民□□见于斯,不敢安于缄默,拟请钧座,重申禁令,布告周知:凡在大江湖水上流,不准漂洗,以免遗害,而重卫生,实□恩便等情。据此,查漂洗洋纱,经周前任,令饬在府城北门外下流漂洗,不得任意改易。尔乃日久坑生,为一己之便利,置公共卫生于不顾,殊属不法。自布告日起,凡漂洗洋纱,务须照原定地方漂洗,不得故违。如敢牯恶不悛,一经查觉,定行严惩不怠,各其凛之。此布。
中华民国二十年七月十一日
县长任绍明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一些湖区被占用来建楼设厂,西湖水遭受破坏。特别是水系经过的地方被破坏,山水被截,水质越来越差。上世纪60年代初惠州人始饮用自来水,而周边郊区下角(大队)、龙丰(大队)等地直至70年代才饮上自来水,其时两大队人也还有饮用西湖水或井水,用水则主要用西湖水。
湖水脏了,虽不致害于饮用,但碍于观瞻,不利于旅游。于是采取“亡羊补牢”的办法,采用了上述的四项主要措施。
笔者认为,上述办法虽好,但不完善,完善办法还是实施古人总结的经验(规律):“流水不腐”。也许有人会说,现今红花湖水可以为西湖水换水三次。据知,此种换水法,每隔一段时间,先将湖水放走一部分(一般是三分之一水),然后再从红花湖流入补上。这样做是否能起到“流水不腐”的效果,值得探讨。稍有经验的人都知:一盘水盛放至有臭味,倒掉三分之一,再补清水,这盘水肯定还会有臭味。
如何才能做到“流水不腐”?笔者与一些老惠州人认为,鉴于目前只有红花湖这一支干净水,可以从红花湖引来水,然后按原三支水的流向用管道引进原来的入口;即南湖的油罐口,北面的小沥口,西面的保留原来的入口。这样三支水按以前的水向汇流至平湖中。经过计算,采用全年不断放水,即“长流水”,这样也许会达到“流水不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