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一个90后谜界新人的自白——浅谈高校谜文化普及推广的新思路
作者:叶裕华(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8-02-07 17:32:30

 

不觉间惠州学院灯谜协会创立也快一周年了,回想起学校灯谜社团的早期组织零零星星的灯谜活动,到灯谜协会得到校方的正式审批过程中的曲折与坎坷,再结合当下高校灯谜文化普及推广的现状,在此简单地谈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理解。

 

星星之火,何以燎原

我从小学开始就接触灯谜。然而在惠州学院2012级社团招新的现场,我转了好几圈也没找到“谜”的影子。我清楚地记得,创建惠院谜协的想法是在2012年的圣诞之夜凌晨两点于惠州学院天桥上诞生的,当时我一个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同学也在场。

当我在第二天跑到惠州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办公室找主席谈这事时,她的第一反映是:“你说什么社团来的?”我重述了一遍,她的回答是:“会不会太窄了?”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在不到两年以后的20148月举办的惠州南国书香节的惠州市民间艺术博览会上,灯谜竟成了一个万众瞩目的亮点。同年818日,《南方都市报》以《惠州书展迎客超14万猜谜最火爆》为题做了跟踪报道,事后据书展组委会统计,累计入场人次约21.5万。

是什么原因,将一个被人认为是小众文化的谜,推到了一个规模逾20万人次的大型文化盛会的舞台,并且成为焦点呢?这是一件值得思考的问题?谈到这个问题,就不得不从惠州学院灯谜协会的创建讲起。

 

谜文化普及推广要走大众化方向

在广东地区,作为灯谜文化之乡的潮州,韩山师范学院有将近30年历史的谜社。广州作为广东的省会,汇集了大量潮汕地区的谜界新人,有中大、华农、广工,广金和广外等五大高校灯谜社团,无论从时间跨度还是空间广度的角度来说,惠州学院的谜优势都不是很明显。

尽管在惠州学院相对贫瘠的谜文化土壤上,有过零零星星的谜事活动闪烁,但其中的原创元素相当稀缺。怎样在一片谜文化的“沙漠”中创造一块“绿洲”,成了惠州学院新一代谜人不得不去探索的问题。  

为此,我整合了闽粤各高校近年来的谜文化普及推广史料,也在网络上咨询了不少高校谜界的学长,其中不乏高校谜社的创始人,悉心求教,经过多番求索,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当代谜人刘世勇先生在其《谜论》一文中曾提到:“鲁迅的《小说史大略》写到‘聚现在宋人通俗小说观之,其源盖出于说话’又指出‘说话’有四家之数,即小说、诗经、讲史书和商谜。商谜就是谜的前身。可以看出,谜同小说不但同源异支,而且地位并列。”那为何这么多年过去后,当今小说之类的要远远比灯谜收欢迎呢?这也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的。

传统谜人在追求谜的道路上,为了追求深度,结果陷入了隐晦生僻的窘境,而失去了谜原有的趣味性,其结果自然是圈子越来越窄。好谜并不一定是难谜,真正做的好的谜,巧妙而又能让人理解,不至于晦涩难懂。谜界的缩水,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很多传统谜人思路老套,缺乏新意,久而久之,人们也就觉得没什么新鲜感,青黄不接的情况也就慢慢出现了。

作为21世纪的新人,我们应该以一种创新的思维来看待谜。谜这个老酒坛,装了新酒,依然会变香。我们并不否认谜文化的深度研究工作,就像音乐,即有高雅的古典音乐,同时也不乏大众化通俗的流行音乐,谜界也需要有高地。可是我们觉得谜界同样不能缺乏谜文化广度工作的推进。

谜走大众化路线也要尽量避免落入流俗,古语云:“谜戒浅白”。但其实真正的大师级人物往往是平易近人的,他们常常能够做到深入浅出,可这就为谜的创作提出了又一个难题。在2014年央视《中国谜语大会》节目访谈当中,姜文清老师就谈到:

“回过头来再叫接地气有一定难度,现在搞灯谜的这些人,都有这个切身感觉,你要叫他出一点水平高的,出一点难的灯谜,你说吧,你什么时候要这个东西,几天要,我们拿出来,他敢答应,现在如果叫他出,出一点又有趣味性,被广大电视观众接受的灯谜,敢答应的人不是很多了,这个问题就在于大家在接地气这个问题上,感觉由于年头多了,已经很陌生了。”

于是我和几个伙伴通过实践调查,整理了一手符合当代大学生口味的谜材,并且采用比较基础的“离合字谜”思路,创作了不少富有年轻人生活气息的新谜作,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年轻人对灯谜的兴趣。

除了传统击鼓引猜式的现场谜会,我们还通过各种新兴的网络平台开展猜谜活动,从微博,到Q群,再到微信……随着灯谜活动的增加,对灯谜感兴趣的人也越来越多。

就这样,我们在组织活动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筹划组建灯谜组织。经过一番努力,20143月底,在广大灯谜爱好者的呼吁下,广东省最年轻的的灯谜协会——惠院谜协终于成立了。

 

谜文化事业与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战略

南国书香节期间,《惠州日报》还提到了书展的谜文化产业化现象:“据了解,猜谜区现场除了可以猜谜语,还有一些谜文化制品。如以本人名字创作一个谜语,并制成“名谜相框”或水杯,还有把谜语与龙门农民画、古村落一起印成的谜语明信片,以及在纸折扇上写出与惠州有关的谜面和注解等,颇受市民欢迎。”

关于谜文化产业化道路上的探索,有这样的一个小插曲:

在一次开会讨论中,有个同学提了个建议,让我们尝试以同学的名字为底材创作富有诗意的“名谜”,让同学的名字通过灯谜变得更加有韵味,这一点得到了广大谜友的一致好评。为此,我们还特意开了一个微博,通过搞名谜活动,粉丝一下子暴涨几百个,可见“名谜”的受欢迎程度之高。

由于“名谜”的新颖独特,我们发现了这个巨大的市场,于是组建了一支谜文化创业团队。我们的团队构想是,以学术研发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要致力于名谜的设计、加工和销售等。团队以学生为主要消费群体,以学校为主要消费市场,同时兼顾校外市场,充分利用高校的研发力量,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化。这是一个挖掘传统谜文化的潜在商业价值的尝试。

传统谜人长期从事谜事活动的组织策划,但这在人民群众的意识形态当中被当做是义务或者说公益的事业,而很少有人会以一种服务业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由于政府对谜事活动的扶持力度相当有限,谜人往往是通过以商养谜的模式,来筹集谜事活动的奖品和经费等问题,这也是影响谜人组织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谜文化推广上的一个不小的阻力。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正如一个朝阳冉冉升起,很多文化人投入到这个行列中来。著名策划人王志纲先生在《谋事在人》一书中提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社会科学是不是生产力?”他进一步指出,只是的生产力已经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知识已经成为首要的产业,这种产业为经济提供必要的、重要的生产资源。

我们从中得到启发,于是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谜也是文化知识,为什么就没有人把谜引上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呢?于是我们在高校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

团队早期主要致力于名谜 (以名字做谜底的谜语)设计,并加工成相框、字画等样式销售出去。我们的产品在一开始就已经走出大学的校门了,当初我们推出第一期产品时,广东、福建、安徽等地都有客户请我们设计,其中一个在惠的福建人朋友新店开业,还特意请我们设计了一份土豪版的古风名谜。那幅是以450元的优惠价,拍下来快递到福建去的。

2014年暑假,我们对高校以及旅游景区明信片市场做了初步调研,发现大多数明信片不是彩色实景的就是手绘的,没什么新意,于是我们将文化创意和美工设计创造性的结合起来,突显了谜的元素,推出了一套中国风的“谜你”明信片,惠州、广州、泉州和汕尾等部分高校与景区相继找我们,下订单做专题设计。

谜文化产业化道路的探索让谜友们看到了希望,至此,以惠州学院灯谜社团谜文化事业与谜创业团队谜文化产业的循环发展的经济模式建立起来了。这是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并且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是一种多赢的结果。

 

走出校园,服务社会

高校谜文化普及推广工作,不能被关在学校的围墙里,也不能止步于不同高校的谜艺交流,还要肩负起走出校园,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

早在惠州学院灯谜协会没有成立之前,就有校外国学馆的老师在参加完惠州学院国学班的周年庆典谜会后,邀请我们过去帮忙组织“夏荷汉风端午祥”活动的猜谜环节。

2014年元旦,惠州江北华贸天地搞了一个跨年盛典,为惠州学院提供了几个摊位,要求准备一些自主创意营销活动。经过激烈的竞争,我们的谜文化创业团队从众多队伍中脱颖而出。晚会现场,华苑名谜是在场所有高校摊位中人气最旺的一个,其中有一个市民的小孩很突出,竟然是全场猜中谜底最多的人!

20148月广东省南国书香节惠州书展上谜文化现象的兴盛无疑是谜文化事业与产业循环发展模式的一个成果展示,最终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

高校大学生,作为灯谜传统文化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希望将这一中华国粹进一步发扬光大。尽管我们在大学期间一直在不断的努力尝试和探索一条更加行之有效的谜文化普及推广之路,但是还是发现举步维艰。不过我们坚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谜人的未来不是梦!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