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抢救保护古村落文化:一场与"推土机"的马拉松赛——访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邹永祥
作者:    来源:    日期:2015-05-18 22:38:28

 

前言:因时代的久远,古村落作为百年历史文化的载体,具有极大的建筑艺术价值与民俗文化研究意义。时下,古城文化热在岭南掀起了一阵人文旋风,对于民间文化的尊崇,激起了更多人文志士对历史文化的关注与兴趣。那么在古城遗迹逐渐向现代都市华丽转身的今天,如何挖掘古村落特色,抢救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我们采访了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邹永祥先生,请这位“惠州民间文化的守护者”来谈谈如何抢救、保护古村落遗址,实现古文化的复兴。

 

图片1.png 

 

3D互联:3D互联以古村落为题材,对惠州古村落进行一次全面的3D影像记录,请您谈谈对《古韵惠州》这部作品的看法?

邹永祥:首先,《古韵惠州》作为国内首部3D人文纪录片,把古村落典型的文化意义提炼为安居、乐业、诗礼、问道等四个主题很精辟,通过主题的开掘,散落于各县区乡野的民间瑰宝联缀成珠,熠熠生辉,勾起观众对古窗棂背后故事的探究兴趣,引发了观众和草根人物纯净心灵的共鸣。影片既是百姓历史的揭秘,也是古文化风姿的再现,唤醒的是一段历史,开启的是对文化敬仰的新旅程。

其次,影片取材精当。制作者前后三年冒着严寒酷暑,起早摸黑奔波于惠州各地,广泛发掘素材,在详尽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真实地再现了惠州古村落的典型风貌。影片展现的一些民间活动是我都不知道的,我相信影片的播放能促使更多人在了解的基础上自愿加入古村落保护行列。

再次,影片的构架循序渐进,逻辑清晰,是一部有高度、有技术、有内涵、有意义的作品。《古韵惠州》运用影视界目前最高端最科学的手段,以全新的视觉,将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当代记录形式与古老的内容相辅相成,为我们探讨运用新观念、新技术、新方法保护传承民间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启迪,树立了标杆。

最后,对于古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古韵惠州》这部作品实现了文化与企业的对接。制作人有胆识,有魄力,其爱乡爱民之情令人钦佩。为了延续惠州的人文精髓,我们非常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尤其需要企业家的参与和扶持;作为时代文明的传承者,追寻古文化足音是责任,保护文化遗址是义务,我们都想为复兴古文化尽绵薄之力。

 

3D互联:在城镇化发展越来越快速的今天,古建筑逐渐失去了原来的风貌,赋上了新时代的特征。您认为这是否意味着老城古韵文化正在逐渐走向消亡?该采取什么措施?

邹永祥:新农村的建设,城市的翻新改造,是时代赋予的新标配。古村落作为一种独特的象征,在时代之风的熏陶与感染下,受到冲击是不可避免的,它在现代文明的撞击、交融中已演化为传统与现代交汇的窗口。农耕文明的衰退确实引起部分传统文化的消亡,但辨别文化消亡与否,不能仅丛破败的村落、生产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改变去衡量,中国古代文明植根于民间,保守、稳固的社会、家族结构,使口传身教的民间文化传统在一代代人中坚韧地相承、繁衍,哪怕历经战争、政治的摧残或影响,自发的、约定俗成的文化仍在民间生生不息,以各种方式顽强地蓬勃发展。

惠州的传统文化有部分消亡,但更有传承和创新。在惠州铸造全国文明城市的今天,越来越多人在自觉不自觉地尊崇传统文化,《古韵惠州》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说到古村落等传统文化的保护措施,《古韵惠州》启示我们:需要有许许多多的热心人以笔录、摄影、摄像等各种方式发掘、整理、研究、宣传。文化是大众创造并共同享有的乐事,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让大众尤其是年轻人共享文化,要结合现代需求推广传统文化,塑造大众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

 

3D互联:在深入挖掘宣传古村落文化的同时,定会引来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因而“发展古城经济和乡村古文化旅游”也就成了题中之议,并由此迎来旅游观光潮的兴盛。对此,您怎么看待“保护古村落”与“开发旅游”两者的结合,两者如何寻求平衡点?

邹永祥:我认为:保护与开发,两者是不能并列第一的。首先是保护,在能保护好古文化的前提下科学地开发利用,一切不利于保护的开发绝不能进行。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在寻求平衡点的过程中,开发的速度和力度要有政府的政策导引,还需要明确的规章条例去规范实施。开发旅游景点不能千人一面,也不能囿于一地,应该立足于全市或全县的高度,旅游的线、面、点相呼应,吃、住、玩相结合,合理、科学、健康地开发。通常,乡村文化不以精致而是以独特、淳朴、原生态见长,“古文化游”若注重这一特点,自然就能把握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此外,应特别重视游客的参与,加强当地村民与游客的互动,只有让游客亲身体验独特的地方文化,才会真正感受到民间文化的魅力,意识到保护传承民间文化的重要性。

 

3D互联:城市改革开放的力度越大,对于传统的文化艺术破坏性就越大,倘若不能迅速地采取措施,一切的记忆终将流失。您认为在抢救传统民间文化的过程中如何体现速度与力度?

邹永祥:关于速度,抢救民间文化遗产时不我待,刻不容缓。以惠州为例,最近几年,5个镇、街先后被认定为“中国麒麟文化传承基地”、“广东省麒麟文化之乡”、“广东省舞龙之乡”、“广东省龙形拳之乡”、“广东省龙形拳传承基地”、“广东省李家拳之乡”;28个古村认定为“广东省古村落”,2个古村认定为“中国古村落”;4种地方小吃认定为“广东传统特色小吃”。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显著的成果,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不懈努力起了关键性作用。

关于力度,关键在于地方党委、政府的认识。目前民众的自发保护缺资金,缺专家指导,缺工作经验,需要地方党委、政府牵头,组织各方力量,扎扎实实地调研,梳理出抢救重点,尽快制定保护计划,实施抢救工程。其次,加强舆论宣传。《惠州日报》近几年积极宣传报道地方文化遗产,对于抢救惠州文化遗产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3D互联:在惠州,对于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已是颇有起色,那么在探寻保护开发民间村落文化的历程中,您认为目前存在的问题在哪里?

邹永祥:一是部分无人居住或很少人居住的古村落,保护利用落不到实处;二是缺乏科学的保护利用规划;三是村中老人不断辞世,导致古村人文历史的调研缺乏深度和厚度;四是缺乏相关的专项经费,即使民协,也是靠自筹资金或自我奉献开展古村调研申报工作。五是古村保护不严密,已发生几起古建筑构件失窃的事件;六是有些地方党委、政府或村民抢救保护意识不强。

 

图片2.png 

 

3D互联:那么未来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在保护惠州民间文化方面有什么规划?

邹永祥:民协在下来五年将以发掘、整理、研究、传承、弘扬、惠州民间文化为目的,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

(一)全面、深入地普查、整理、研究惠州民间文化。努力弄清惠州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风俗的基本情况,努力掌握惠州民间文化的源流、分布、传承、规律、特点、作用及影响。

(二)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继续调查和推荐历史、文化价值高的古村申报“广东省古村落”,系统总结、研究惠州古村落的保护利用状况;继续开展民间艺术之乡和传承基地的命名工作;发掘、扶持、推广濒临消亡的有价值的民间文化项目。

(三)办好一年一届的“惠州市民间艺术博览会”。集合本会各门类人才,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突出惠州民间特色,注重艺术水准和品位,培育民间文化市场。

(四)与企业家合作,打造民协总部,面向大众展演、培训惠州民间文化。

(五)建立若干个“惠州民间文化传承基地”;加强“惠州民间文化网”和惠州民间文化微信平台的建设;继续开展“艺润万家”、“艺传万家”活动,普及、推广民间文化。艺润万家以展览、表演等形式,到学校、农村、社区、企业展示和推介惠州民间文化。“艺传万家”以工艺为主,走进基层,义务向民众传授民间技艺,让民众参与民间艺术的互动。

(六)编写一批惠州民间文化书籍;办好“惠州民间文艺家艺术团”;“惠州民协影视工作室”摄制一批惠州文化专题视频片。设立“惠州民间文化优秀成果新圆奖”,每年奖励一批优秀民间文化作品。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