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纪实文学】石溪河蜂绕山花采蜜忙——惠东县多祝镇石溪村扶贫脱贫纪实
作者:李华生(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6-03-11 21:31:32

 

引 子

 

公元2010年的11月。

惠东县多祝镇石溪村,在层峦迭嶂的最高峰,几乎祖祖辈辈都不曾见过冰雪的粤东人,却感受到了冰封着的晶莹剔透和寒气袭人……

“啪”!一个标准的军礼。

从新疆某核试验基地转业、刚刚脱下军装的莫社成,此刻毕挺挺地立正在惠州市环保局局长王细波、副局长许国良的面前,接受着他始料未及却又十分严肃的一项政治任务:奔赴惠东县多祝镇石溪村,去接替刘海波同志,担任这个村扶贫帮困工作的驻村干部。

刘海波开着一辆吉普车,带着莫社成去石溪村认亲戚。

从中国西部边陲的戈壁滩,来到中国的南海前沿。眼前的景象并不是莫社成期待中的波澜壮阔,他也听不到这里有音乐般的海浪声。吉普车令人胆颤心惊地颠簸在通往石溪村那条唯一的村道上,一忽儿“吭哧吭哧”地喘着粗气、歇斯底里地向着峰峦之巅艰难爬行,一忽儿又像失心疯般地直向谷底窜去。村道两旁栽种着高入云端的桉树,那桉树似是没有尽头地直向深不可测的远处延伸着,静谧中久久地不见一抹人烟。

懵喳喳中,莫社成只听到“咔吱”一声,吉普车在村委会前停了下来。他环顾四周,除了高山还是高山,依山而建的是一家家土坯砌成的农舍,那农舍的土坯墙被雨水冲刷过后,显露着年代久远的斑驳与沧凉。一条据说流向西枝江的石溪河宛若溪水有气无力的流淌着。通往外面世界的那条村道,向东向西孤零零的坚韧而顽强地延伸着。

莫社成看了看手表,从惠州出发到石溪村,吉普车足足开了整整三个小时。莫社成没有想到自己从一望无际的大戈壁,又跑进了茫茫的深山老林。

他长长地吐了口粗气,喘息中有着深深的无奈与无助……

 

上篇:尴尬与执著

 

内心深处矛盾着的莫社成,不曾想自己铁定一颗心,带着感情去扶贫的真正动因,却是缘于几个同学的一次惠州相聚。

刘海波曾对莫社成说,要当好驻村干部,你得买辆车。局里虽然有公务车,终归没有自己的用起来方便。

莫社成一想是这个理,但理通却银子不让。自己刚从部队转业,寥寥无几的安置费早已用得捉襟见肘。向朋友开口?人家原本都羡慕自己有能耐,在部队官至营级,转业后又考上了公务员,还进了行政执法机关,这口如何开?况且自己安家买房的钱,本来同学们就已资助了不少。再说一个扶贫干部咋能上任时,先让朋友和同学们扶贫?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这话一点不假。

闻讯莫社成即将走马上任,好多的同学都来惠州祝贺。在温州当老板的同学来了,在深圳当老板的同学来了……可叹天公不作美,学友们把酒言欢后,老天爷竟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一行人可怜兮兮地在酒店前就是打不到的士。看着即将走马上任的驻村干部那付窘状,一合计,同学们决定给莫社成置台车。温州老板唬着脸道:“记住,下次来惠州,开着自己的车来接我。”深圳同学道:“别忘了,有钱了记得还哟。”

这件事解决了莫社成的燃眉之急,也在他的心灵深处引发了强烈地震撼。是呵,渴时一滴如甘露,危难之机见真情。这对于刚到地方,就被差遣到贫困村去扶贫、原本并不太乐意的莫社成来说,莫过于在上任之初,就被同学们上了一课。

人与人之间是需要相互扶持和提携的。播下一颗种,你将收获遍地金。况且自己也是从湖南隆回的深山老林里,一步一步茁壮成长起来的。莫社成在心底里暗暗地想。

石溪村的村支书傅燕辉、村主任宋云钦远远地把莫社成从村口接到村委会,向他介绍完村里情况后,用低沉的声音疑惑地问道:“你能象刘海波那样,带着感情来扶贫吗?”

“我能!因为我曾经是军人,同样是党员!他能干好,我照样也能干好,并且还要比他干得更好!”莫社成信心满满地说。

诗情与现实

莫社成开始从心底里喜欢石溪村,就像回到了老家隆回一样。

这里一切都是纯天然,山峦迭障,泉水叮咚。密林深处中铁矿、水晶石、石灰石储藏资源丰富。总面积4.8万亩的南木桥自然保护区里,其崇山峻岭中,时常有野猪、野牛、黄黥、花斑豹以及猫头鹰等珍稀野生动物出没。石溪村宛如一个庞大的四季如春的植物园,又像是一个鹰啼鸟鸣、处处洋溢着生命活力的动物世界。可叹这一切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如同客家人的梅菜扣肉,香醇袭人、令人垂涎欲滴的肉儿,却偏偏在烹蒸制作的时候,深藏在黑乎乎的梅菜内。直到万事俱备,然后扣入碟盘之中,这才露出梅菜扣肉的本来面目。

石溪村就如同一盘梅菜扣肉。

老支书傅燕辉和村主任告诉莫社成:村里的集体经济不足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不够2000元,经济的主要来源则是靠砍伐山林,种植芭蕉等农作物。因为贫穷,年轻有为的青年人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多为老、弱、病、残,整个村子就是一抹的“夕阳红”。

莫社成最苦恼的并不完全是石溪村穷,愚昧和传统习俗才是束缚石溪村发展和脱贫的思想根源。莫社成面对着扶贫工作,有时他甚至还要成为村民的“出气筒”。

2011年的时候,环保局在石溪村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实施整治就要对影响村容村貌的泥砖危房(有的房屋就只有墙体)进行拆除或统一粉刷加固,局领导计划对村前原有的污水坑改造成为一个鱼塘,再修一个供村民休闲锻炼的广场。莫社成在征求村民意见时,就遭到了部分村民的百般阻碍,理由是动他家的房子或动他家门前的土地,就会破坏他家的风水,对于子孙后代诸多不利……

仅仅就是为了改变村里的破旧面貌,莫社成就做这部分人的思想工作多达十几次。直到让这一工程得以实施,村民们发现自家门前变美了。才心服口服地对莫社成说:“谢谢你的坚持,要不我们的生活环境不会这么美”。

由于执著和坚持,两年来的扶贫“双到”工作带给石溪村的不光是经济的增长,更可喜的是村民思想意识的变化。一部分外出打工的青年人选择了回乡创业,在今年村委会换届选举会上,这些青年人回乡积极参选,还主动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这是石溪村十多年来从没有过的事情。那些因为过去穷,村民之间因小利纠纷不断,邻里之间不和导致经常上访的问题,也从此消声匿迹。

 

中篇:情感与奉献

 

莫社成为了实现对村支书的承诺,把石溪村的扶贫工作做好,在接下来的驻村扶贫工作中,他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帮他们下地劳作,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莫社成的真情付出,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信任,村民们有什么事情也会主动找他反映,有什么问题也毫不避讳地请他出面帮助解决。

贫困户王燕琼,丈夫去世后就一个人带着两个还未成年的小孩,生活十分艰辛,她希望通过领取低保来缓解家中困难。在得知她的想法后,莫社成知道在按低保评审政策,王燕琼家的条件要想申请难度很大。但他还是多次上县民政局,进镇政府努力为她们一家努力争取。在扶贫政策的利好机会下,她家领取低保的申请有望获得批准。

在为贫困解决各种困难过程中,莫社成也遇到过困难和质疑。

为了给贫困户朱玉环二女孩评残,莫社成就遭到过县残联工作人员的质疑。那天,他陪朱玉环一家三口到县残联为其做评残鉴定,经工作人员鉴定,她的伤残达不到评残条件,在走出残联的那一刻,看到她们那失落的表情,莫社成为她们感到难过和心有不甘。于是,他又返回鉴定中心找相关工作人进行沟通,并想请他们吃个便饭。鉴定中心工作人员说:“我知道你的想法,但我不理解你一个扶贫干部这样为她们办事,你图什么?”

莫社成在扶贫中还经历了一些误解与委屈。

2011年,贫困户梁石坤、傅文英两户贫困户被列为危房改造户,因为这两户家庭实在贫穷,连自筹资金的钱一分都拿不出来,他们打算放弃危房改造名额。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莫社成的心里急得上火,赶忙到他们家中做思想工作,要他们别急着放弃,他会为他们想办法筹钱,在实在筹措不到资金时再放弃,到时也没有什么遗憾。在做好贫困户思想工作的同时,莫社成第一时间找他们的帮扶干部反映这一情况,希望得到帮扶干部的帮助,并与他们经济条件好一点的亲戚朋友联系,为他们建房筹款。当帮扶干部与他们的亲戚朋友得知这一情况后,有的亲戚朋友一开始对他的这一举动表示怀疑与不理解,通过反复沟通求情无效时,莫社成甚至买着礼品去登门拜访,才最终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通过想方设法,这两户贫困户去年一户完成了改造,一户进行了维修,他们再也不用过担心害怕的日子了。

扶贫工作光有积极性是不够的,还要带就感情与真心,把贫困户的困难当成自家的困难去做这样才能做好贫困工作。

20123月,贫困户梁石坤突患重病,无钱医治,他爱人在无奈的情况下拨通了莫社成的电话。当时,莫社成因公事回到了惠州,得知这一情况后,莫社成一方面要叮嘱他爱人,到村委会先借钱送病人到医院;一方面莫社成又打电话到村委会那边担保,告知村干部他会在惠州想办法解决钱的问题。同时,莫社成在向局领导汇报后,又赶紧与梁石坤的帮扶干部王建军沟通,当天就得到了王建军本人及他所在的单位党支部,单位其它员工的捐款8千多元,并在当天驱车赶往惠东县人民医院,为梁石坤送去医药费及慰问品。为了筹措更多的医药费,莫社成还利用他家所在的小区QQ群和同学、战友QQ群,发动大家共献爱心,其间陆陆续续收到不少爱心人士的爱心捐款,莫社成一一代表他们向梁石坤一家转达了爱心。

石溪村在远离城镇的惠东县西北大山深处,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家产品,加之村民对家产品的种养不注意市场信息与产业发展规律,往往是头年什么产品价钱好,第二年就种什么,这样就造成了产业发展滞后和产品过量,在面对贫困户艰辛种出束的家产品遇到销售难时,莫社成的心中就别提有多着急。

莫社成总是利用节假日和回惠州休息的时间,到处为村民的农副产品寻找销路。驻村两年来,他发动单位职工及亲朋好友购买村民的蜂蜜就有好几千斤,他还联系德赛等企业到石溪村进行农产品的上门收购。为了促进村民农产品销售与方便单位职工和亲朋好友帮助购买村民的农产品,莫社成把自家刚买的新车当货车用,每回回惠州就带上一车村民的农产品销往惠州的亲朋戚友。往往是产品一卸,车上就泥土一层,有时为帮村民多销,甚至出现好几次过千斤超载现象,莫社成甭提心里有多痛。

 

下篇:扶贫与脱贫

 

2009年底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以来,惠州市环保局在以原局长王细波与现任局长黄水祥的带领下,成立了以许国良副局长为驻村工作组。经过科学调查论证,统筹安排,以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突破口,结合石溪村实际,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最可能实现的事情入手,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有力的推动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三年来,惠州市环保局围绕“政策引导,资金帮扶,产业扶持,自我奋斗”四个方面,针对石溪村的扶贫脱贫工作,为石溪村实现产业脱贫提供了资金,技术、信息支撑。他们前后主要实施了18个帮扶开发项目:

1. 建设水力发电站。投入45万元资金,联合市委办、市供电局、市发改局、市质监局、市国税局等5个帮扶单位共同出资兴建惠东县多祝镇三家村发电站,以投资分红的方式每年可让石溪村实现分红收入3万元左右;

2. 入股建造农贸市场。集中市30万元、县10万元扶贫资金参加惠东县华侨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工程,石溪村每年参股收益分红3.4万元;

3. 建立养蜂基地。利用省扶贫专项资金15万元发展村养蜂基地,养蜂基地为石溪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2.5万元,贫困户也将从中受益千元左右;

4. 扩建鱼塘。投入4万元在村前水坑的基础上扩建一口10M×50M的鱼塘,发展溪水养鱼产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改善村容村貌;

5. 加强村容村貌整治。统筹6万元对年久失修的民房进行统一粉涮加固;

6. 建造村文化广场。投入19万元修建村文化广场,使村民有休闲娱乐场所;

7. 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5万元对村道进行裁弯取直、路基(涵洞)的修复、道路绿化、修建垃圾池、改造河堤、建立农家书屋和文化活动室、完善村委会办公条件等基础设施;

8. 修建拦河储水大坝。投入4万元修建拦河储水工程,改善农田水利设施与饮水工程;

9. 进行村道硬底化。2011年统筹交通部门245.7万元对7.02公里村道进行硬底化改造;

10. 改善医疗、交通硬件设施建设。统筹政府财政6万元建设村卫生站,村级公交站;

11. 完成危房改造任务。统筹协调8.3万元帮助3户困难户解决住房难问题;

12. 协调林业部门为石溪村新增生态林1.4万亩,新增生态林每年将为集体与村民增加15万元以上的生态林补偿款,且逐年增加;

13. 创建市生态示范村。2011年,惠州市环保局协助石溪村创建市生态示范村,为石溪村争取生态奖励金2万元;

14. 改善了通信不畅的问题。针对石溪村通信不畅的问题,惠州市环保局协调惠州市移动公司,投入15万元为石溪村增加通信设备,提高了石溪村通信质量;

15. 进行农网改造。为确保石溪村用电安全,惠州市环保局协助电力部门投入60万元,对影响石溪村经济发展的电网进行改造升级;

16. 协助石溪村做好省扶贫专项奖补资金20万元的申报工作及成立养蜂合作社的工作。养蜂产业已成为石溪村及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为更好的把该产业做强做大,使村民增产又增收,惠州市环保局全力为石溪村申报省扶贫专项奖补资金20万元。同时针对蜂农各自为战的状况,惠州市环保局着重把协助石溪村成立养蜂合作社作为头顶大事来做,通过养蜂合作社的成立,强化了蜂农在产品销售中的话语权,改变以往产品销售难,产品由收购商说了算的局面;

17. 加强石溪村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建设,惠州市环保局投入4万元为石溪村建起了生活污水设施,改善了石溪村的生活环境,保护了水源;

18. 加强对贫困户生产生活的帮扶。两年来,惠州市环保局统筹安排21万元加强对贫困户生产生活的帮扶,使贫困户生产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截至201211月,惠州市环保局筹措帮扶资金600余万元,其中单位出资100余万元,统筹政府财政与社会资金450余万元,为石溪村及贫困户做了18件实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为该村建设起扶贫长效基金50万元(些款由县扶贫办统一管理),贫困村贫困户收入明显增加,石溪村集体收入由帮扶前的2.9万元增长到现在的12万元,是帮扶前的近4倍,对接帮扶的23户贫困户100%实现了脱贫。

 

尾声:花红与蜂舞

 

石溪村是省级贫困村,全村有山地面积43800亩。惠州市环保局邀请有关专家深入石溪村的山水之中进行调研,终于在石溪村找到了扶贫最快捷的办法,那就是养蜂。

莫社成说,经过华南农科所检验,石溪村的蜂蜜对人体的保健作用非常好,惠州市环保局根据石溪村的地理条件,投资了15万元建立养蜂基地。他们不仅将蜂种、摇蜜机、割蜜刀、蜂刷等所有养蜂器具统一配备发放给村民,还请专家手把手地教他们养蜂技术。考虑到产蜜企业收购价较低,惠州市环保局发动全局干部职工及亲友按市场价上门收购贫困户及村集体蜂蜜。仅2011年,全局干部职工及亲友就收购石溪村的蜂蜜1000多公斤,极大地解决了贫困户增产不增收的问题。目前石溪村共有蜜蜂1000多箱,养蜂产业已经形成规模,村民收入明显提高。

村民宋伟和笑呵呵地说:“我养了30多群蜂,一年纯收入可达5000元左右。”

石溪村,当年的贫困村,如今在县城也有了自己的物业:被称之为“贫困村在县城的物业”的县城华侨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改扩建项目,是市和惠东县两级财政集中扶贫资金建设项目。三家村水电站开始施工建设;石溪村大力发展养蜂业。成立了养蜂专业合作社,计划养蜂400箱,可带动45户农户,其中贫困户18户,并与绿之源公司签订蜂蜜购销合同,预计年利润可达4.8万元。

村支书傅燕辉告诉我:再过一段时间,这里山花竞妍,群蜂飞舞。水蓝山青,蜂惹花红,蜜甜和花香,那才是石溪人的好日子哩。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