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气候,有如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南京人们正脱下厚重冬装换上绚丽衣裙享受着四月天的春暖花开时,寒潮突至,气温大跳水。而我这“广佬”,虽然查了天气预报心理有所准备,可下了飞机还是冷得牙齿直打架。冷归冷,我们一行还是饶有兴致地游览了夫子庙、玄武湖、雨花台等景点。
来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时已是下午时分,天色更显阴沉,树枝冒出的新芽也在这寒风细雨中瑟瑟发抖,街上的行人下意识地裹紧了棉袄,步履匆匆。纪念馆免费开放,也许是天气的原因,来参观的人并没有平时万头攒动的景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上的一个名为《家破人亡》的巨大雕塑:一位被日军凌辱的母亲无力地托着蒙难的儿子向天呼号,似悲鸣,似控诉,她是千千万万受难家庭的代表,更是受难祖国母亲的象征。雕塑设计者
接下来几组雕塑也让人触目惊心:婴儿趴在死去母亲身上吮吸最后一滴奶;年迈的儿子搀扶着八十岁的老母亲逃难;被日军强暴的少女为一洗清白而投井自尽;逃难僧人途中在死者干枯的尸体边停留,为其抹下含冤的双目。这就是当时在日本屠刀下苦难挣扎着的人们,有悲愤,有无奈,也有抗争。参观的人群默默看完这组雕塑,像被电击了般,顿时收起了欢声笑语,脸色变得凝重,神情略显哀伤。
那面黑色的花岗岩墙壁,名为灾难之墙,墙上多种文字书写着“遇难者
以前只在历史课堂上听老师讲过或读几本书简单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境况,知道30万死难同胞这个数字,可很少感伤。也看了很多抗日剧,常常为剧中日本鬼子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发笑,为他们杀人时吊儿郎当的表情发笑,心中也不曾有过触动。因为我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和平年代里,战争和杀戮似乎是很久远的事情,已无关痛痒。可馆内大量资料图片和幸存者的讲述,让我觉得电视电影对日军的残暴只是表现了一二,真实的情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德国人约翰·拉贝当年用摄像机记录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看着那孩子们因为失去父母那痛苦绝望的眼神,被日本兵轮奸导致精神崩溃的女孩子那失神的目光,被日本军刀一劈两半的脑袋,还有成千上万被烧焦的尸体,无数个没有身体的头颅……眼泪一次又一次地模糊了双眼。人群里有人握紧了拳头,有人咬紧了牙关,有人正擦拭脸颊上的泪水。这是悲凉的泪,是同情的泪,我们为那死去的30万同胞的冤魂哭泣。我庆幸自己没在南京的其他景点留连,而是利用一下午的时间走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了解这场人类历史上的浩劫和灾难,从心底觉得,这才是我人生中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爱国主义教育。
有屈辱就有反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坚持和浴血奋战,无数中国同胞为之抛头颅洒热血,我们最终赢得了这场迟来的胜利。这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一楼展厅出口处一个巨大的问号:你记住了吗?我相信,来过纪念馆的人都会记住,一辈子不忘。而尾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八个大字也格外引人注目,我想这正是建大屠杀纪念馆的意义所在吧,记住历史,但不要记住仇恨。
从纪念馆走出来,我的心久久的不能平静,30多万同胞的血,还有无数为驱赶日寇牺牲了的人们的鲜血好像就在我的面前淌着,这是日本帝国主义欠我们中国人民的一笔无法偿还的血债。可是,血债血还已经不适应时代潮流,正确理解和对待今天的日本对我们民族的现在和未来非常重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警示未来,珍爱和平”,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日本国内,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事实,歪曲历史,篡改教科书,伤害两国建立起来的友谊,这是我们不能容忍的。大力宣传南京大屠杀事实,让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日军在中国犯下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但日本成熟的社会管理体制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发展壮大自己,这更是我们应该做的。因为落后就要挨打,弱肉强食,正是这个世界颠扑不破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