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猎红旗飘,江山更多娇。回忆当年事,感恩心如潮,风雷激荡,气壮山河;一种精神,穿越时空,辉映未来。岁月沧桑,历史不老,血与火淬炼的民族精神,熠熠生辉。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怀着一份神圣的崇敬之情,向永载历史的抗日忠魂、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之士深深地鞠躬并致敬。
翻开历史的画卷,面对凶残的侵略者,面对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不甘屈辱的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在激流汹涌的东江,在巍巍的南昆山下,在奔流不息的龙门河畔,孕育着一群中华好儿女,他们挺起了民族的脊梁,杀豺狼虎豹,用鲜血谱写了民族解放胜利的篇章。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在广东大亚湾登陆,10月21日,日军侵占广州,东江下游和广州地区沦为敌占区,在广州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下,离广州不远的龙门山区,有比较普遍的抗日宣传活动,一批爱国青年和有识之士,他们张贴抗日标语,举办墙报,演奏抗日的戏剧歌曲,大声呐喊地唱着《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唤醒民众团结起来共同抗战。目睹侵略者的铁蹄,目睹日寇的进犯,亲眼看着敌机对这一片土地的轰炸,亲眼看到群众的悲惨情景,他们自发起来组织抗日自卫队。
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龙门人民的歌谣“日本仔上岭岗,被红军打两枪”家喻户晓。1944年7月6日凌晨,龙门县的龙江镇发生了“石墩围血战”。当时,由增城向博罗方向调动的日军,经永汉到龙华后分三路(黄山水、田背水和大鱼潭)取道路溪向博罗横河方向窜扰,其中从大鱼潭上龙江路经石墩村的有1000余人,日军到达石墩围前一天,爱国乡绅刘其敬刚好回到石墩家里,他意识到日军的残暴成性,必定洗劫村落,当晚即召开村民会议,应对事变。石墩人民做好战斗准备后,抗击日军进迫。这次战斗,日军遭到打击,组织兵力三次轮番进攻,在遭受重大伤亡之后,更加疯狂地报复,派兵到村外竹林砍竹,企图利用竹梯强行爬墙进村。石墩全村人民在刘其敬的指挥下,没有枪支的村民往各岗位送水、送弹药,坚守阵地,有枪支的村民准确射击敌人,枪杆打至滚烫时,村民用花生油浸泡降温后又继续射击。日军不敢接近石墩村围墙,只得在射程外的田野上嚎叫。气急败坏的日军,狗急跳墙,调回已开至路溪黄泥坳的两门无后座力炮,配合迫击炮、轻重机枪,组成强大火力,向石墩村发起总攻。敌人的三发炮弹把后左楼阁及旁边的围墙击破。在这场斗争中,刘炳光发射500多发子弹,击毙日军30多人;刘玉粦左手被打断,右手提竹篮给各岗位送弹药,直至被炮击中阵亡。在指挥战斗中,刘其敬与刘亚焕相继中弹牺牲。
石墩围失守后,凶狠的日军,灭绝人性,兽性大发。强迫刘应石进屋缴枪捕人,刘应石不从,被踢翻在刘其敬尸体旁,被日本兵用刺刀猛刺头部死亡;刘全安被刺刀刺入肛门挖出大肠而死;小孩刘细九,被抓住项圈悬空打转取乐,项圈不固而断裂,小孩远摔一旁发出惨叫,日军则哈哈大笑。村内已暴露的群众20多人,被押至禾坪强迫分列下跪,两名少妇被拉去强奸。日军用刺刀刺、枪托撞、锄头击死跪着的群众,禾坪鲜血流淌,令人惨不忍睹。此时,日军听到六子元村的机枪响起,以为援兵到来,仓皇逃离。
1947年2月26日,龙门当局在县城东较场为石墩村抗日建立纪念碑,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张治中题词“忠烈可风”。
“条条山歌笔笔债,大人细仔切莫忘,抗战打足八年长,抗日意志更坚强,全国军民齐备战,打倒日寇回东洋”。岁月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走过,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生不息,顽强奋斗的精神,靠的是一种信念、一种信仰。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已经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的价值,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的永恒追求!历史如镜,丰碑不朽。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的经验教训,永远不可忘却为了民族解放而牺牲的英雄革命先辈们。今天,我们沿着复兴的道路,走在开启“中国梦”的地方,相信明天会更好,华夏儿孙万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