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散文】人世温情的天空
作者:苗理洁(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5-06-21 23:40:24

 

初见余小伦作品,是在惠州市第二届民间艺术博览会民俗馆的陶瓷展廊。摆设那里的瓷器造型新颖,别具一格。展出期间每天人头涌涌,好评如潮。他的作品,解说为釉下彩装饰手法,多以青花料和釉里红釉料为主。我不懂陶瓷,以我这外行人眼光看来,他的作品是时尚不失典雅、传统不失现代的新时代风格。故而展示在我等人眼中,是纯净大气、优雅安详。仰目欣赏,会情不自禁产生情感的共鸣。在美的天地里,人们的情感都是一样的。看那瓷器白净细滑,瓷上的花鸟、草木、山水,虽寥寥几笔,却自成天趣。仿佛人世间的淳朴温情,都蕴含在不经意的恬淡与自然中。未见余小伦其人,而名字就这样镌刻在脑子里。

说来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惠州人,对本地陶瓷行业的人和事,却是孤陋寡闻。原来我们都是民协(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会友,而他的名字,早在广东陶瓷界如雷贯耳,立一方天空。后来我从协会网络得知他近年一些作品,在对手如云的竞争中频频获奖。如,他的得意之作《江风》,获广东省第七届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大赛的银奖;《紫气东来》获铜奖,等等。他是惠州陶瓷艺术家协会会长、广东省陶瓷协会常务理事、惠州民协常务理事,还兼大连大学、惠州学院客座教授。

巧的是在展廊认识了他的妻子阿慧,一个全身心支持丈夫事业、每每把微笑挂在脸上的温柔女子。我由此知道余老师家在城区江南办事处的“厦廓”(地名)。而江南办事处,是我曾经工作的地方。上世纪90年代初,我被组织部派往那里挂职锻炼,分管街政工作,那里许多居民认识我。阿慧还说,曾听小伦母亲提起过我。呵呵,虽不是“他乡遇故知”,也陡生几分乡邻的亲切感。此时脑际不知怎地竟飘过西湖的烟霞,闪过三月鹅黄的柳枝,因为余家的祖屋就在湖畔不远处。似乎有些明白了,这样的好风水地,正是酿育人才成长温暖的摇篮。

机缘接踵而来。甲午年一个清爽的秋日,我随民协采风团参观了余老师的创作基地——“东平窑”。终得一见真人,刚阳壮实,朴素谦虚,全无骄矜傲慢之态。温和的笑容,率真的谈吐,时而不失幽默的调侃,显露敦厚淳朴的个性。亲临 “东平窑”,更感余老师非一般艺术家的超然与大气。想想呵,“东平窑”,宋代已名噪岭南,与广州西村窑、潮州笔架山窑并称广东三大名窑。那时,“东平窑”已誉满天下,所产的陶瓷不仅内销,还运往东南亚各国。这个在中国陶瓷史上成就过一百多年辉煌的名窑,因战乱、瘟疫等缘故而灰飞烟灭,让后辈的惠州人谈起只能连连叹息。沉寂八百多年的名窑,今日能让它重燃窑火岂不令人震撼?我不由对余老师肃然起敬。

可以想象么?余老师心中的“东平窑”,应是盛开在岭南瓷壁上的一片彩绘江山,那瓷上盛开的青花,是岁月时光走过的悠长蜷曲的藤蔓。

不是妄猜吧,抑或就是如此?重燃“东平窑”窑火,绝不是余老师个人单纯的愿望。他是智者,他以睿智的思绪追溯故乡的历史,明智地认定,千年古邑的惠州,已经迈向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高度,需要重温昔日的繁华旧梦。

说实话,我想寻找答案,我想读懂我故乡这位年轻艺术家不寻常的故事。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东平窑”。这座穿越时光遂道、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古色古香两层建筑,现在是陶瓷艺术家集思广益、研讨学习的地方。至此我才知道,这又是余老师一件超前大胆的“杰作”。几年前,他到江西考察学习,在婺源发现一座两百余年的老屋,三进的精美古宅令他怦然心动,思索再三不惜倾囊买下。这是辛卯年3月,婺源油菜花盛开的春天,曼舞的花海给人增加灵动和活力。余老师以艺术家的精细与严谨,将老屋每处标上编码与记号,然后逐一拆下空运回惠州。过程繁琐自不必说,不久,人们在惠州郊外平潭镇新田埔村一处清静的山坳里惊讶地发现了这座古屋。此事经当地报纸披露,曾轰动一时。

我细细观赏这座 “飞”来的老屋,在余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复原重建而焕发了“新生”。那高高的马头墙,形成一个“品”字轮廓,厚实古朴,墙头上饰着飞翘角。岁月砥砺的墙体,百年不变的古砖,呈现青铜的颜色。入门处,令人瞩目的大匾挂在檐壁上,这是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桂光先生欣然为余老师命笔,用古老的金文书写 “东平窑”三个遒劲的大字,实是意韵深长。

阵阵秋风,飘来桂花沁人的清香。众文艺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手中的相机“咔嚓”、“咔嚓”、拍个不停,而我此时最想大声喊一句:“东平窑,惠州人爱你不容易,你终于重生!

顺着二进缓缓而行,院内还有盆景鱼池,花花草草,令人感到生机勃勃。走进宽敞的厅堂,这是余老师凝神创作的地方。从甲午年5东平窑复火以来,这里云集了各地陶瓷大家,成为技艺切磋之地。几杯香茗,数页图纸,沉淀了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景象。

我轻轻走上楼,只见楼上窗棂,屋顶的横梁都雕刻着古老的花纹,记忆下久远时光。我眼花缭乱,惊喜不已。这里摆设的都是“东平窑”复火后的作品呀,大小瓶类,扁形的、方形的、长筒形的,很古朴、很典雅、又很时尚。还有各种陶塑,生动传神、甚是可爱。有趣的是,一个威风凛凛、双目怒视的钟馗,旁边摆放的是温柔可爱的“招财羊”。一只只披挂金钱的羊儿,仿佛向人们虔诚祝福:“恭喜发财……”

走出楼外,秋阳灵动,秋风舒爽。十月的惠州,山峦仍是碧莹莹的一片青翠。原来山上有座古老的“谭公庙”,流传悠久的传说。“谭公”,是这里百姓口中保一方平安的神仙,故而庙里长年累月香火燎绕、香客纷纭踏至。可喜的是庙前还有一股山泉清澈见底,当地称为龙泉水,泉边长满开着黄穗子花的霸王草。龙泉水顺着山崖蜿蜿蜒蜒流经“东平窑”,又渐行渐远归于远方的田野。好地方呀,真是山清水秀、诗意盎然的一方“世外桃源”。不能不佩服余老师将“东平窑”座落此地,确是目光独到深远。

采风幸运赶上“东平窑”开窑时辰。民协邹主席被邀请一起参与开窑仪式。当代表着“窑门”的电炉门一经打开,顿时满窑华彩、熠熠生辉。那出窑的瓷器,薄胎的、厚胎的、嫩滑的、艳丽的,各领风骚。

我感叹艺术家内蕴的灵气,巧夺天工的技艺,可将那无形的泥土,塑成有形的胚胎;可将那卑微的泥土,变成高贵的艺术品。余老师告诉大家,复火以来,“东平窑”以艺术陶瓷、高品位陶瓷日用具、陶瓷雕塑为主要创作方向,旨在重推古东平窑昔日雄风,弘扬惠州本土陶瓷文化。我听余老师说,每次烧窑他都亲力亲为,复火半年来已烧了近50窑。我发现此时的余老师,脸上洋溢着幸福愉悦的笑容。

我顿悟,这就是我想寻找的答案啊。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技艺最好的依托就是自己的情感。“因为热爱,所以担当”。从余老师重燃“东平窑”窑火,就可以看出,他情感的世界里,深爱的是心中的艺术,他更深爱自己的故乡。尘世的暖意,万物的灵动,都融入他的心中。“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地春。”秀山丽水的惠州,激活他身上每一个细胞并烙上印记,如影随行。他内心升腾对故乡大爱的情感既含蓄又鲜明。故而,“东平窑”每次开窑都衍生一片生春幽谷,都有惊喜的奇胜之作。这也正是他所希望的结果:每件作品都透着尘世的烟火与喜悦,每件作品都洋溢着寻常的人世温情。

我庆幸自己,无需费心费力,即可从欣赏他的作品中得到美的享受,更庆幸与他共享惠州这方人世温情的天空。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