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散文】一蓑烟雨任平生
作者:肖建国(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2-07-02 10:03:47

 

身处惠州,满眼见得最多的就是西湖。水光潋滟,山色空,日有所新,美不胜收。由湖及人,自然而然就想到了一代文豪苏东坡,他人生的坎坷,造就了“惠州西湖并杭州”之美誉。观西湖,思东坡,一本由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就这样放在了我的案头。

纵观苏东坡一生,可以说是“一肚子不合时宜”。当王安石轰轰烈烈变法之时,他作为一名御用秘书,其老板神宗皇帝已颌首赞许,他竟然用满腔的热忱写出了上万言书,提出反对意见。这种思想不能与领导保持高度一致,险令他聪明绝顶的大脑不保。等王安石被保守派司马光击落下马,流浪在外的苏东坡应召回京,面对即将到手的荣华富贵,苏东坡稍唱赞歌,即可飞黄腾达。可这老先生“竹杖芒鞋轻胜马”,硬是不与当权者同仇敌忾,落井下“石”(指王安石),反而例举了变法中的一些好处,并想加以推广。呜呼哀哉,这样“不合时宜”的人物在皇权至上的时代不被淘汰出局,打回到原点,是可忍,孰不可忍。

难道说苏东坡真的就是一介官盲吗?非也。用他自己的话说,遇到看不顺眼的事物,就“如蝇在食,吐之乃已”。这种异秉,伴随而来的是大无畏的勇气,敢于直言,敢于进谏,从没有想到自身的后果,表现出的是一个古代文人真正的良心,一个儒家为政者的自励精神。赤子其人,星斗其文,不论身在何处,不论流放何方,他都能“一蓑烟雨任平生”,超然物外,让平凡之身,散发出独特的光芒。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在黄州,苏东坡朝嬉黄泥,暮宿雪堂。脱长袍,穿短褂,放狼毫,荷锄头,开垦心中的农田。日子虽然清苦,但他苦中有乐。豪饮春草亭,三更醉复醒。夜游承天寺,月下我独尊。泛舟赤壁下,文章惊鬼神。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气势恢宏、豪迈大气的诗词背后彰显的是诗人广袤千里的豁达胸怀。在惠州,三年间,勇于为义。捐犀带,修苏堤,捐赏赐,筑新桥。更难得的是,苏东坡亲自与建筑民工为伍,巡视施工进度,监督施工开支。每当堤坝河桥竣工之日,他都要与全城父老共同庆祝。他踏遍西湖山水,尝遍岭南甘果,留下了千古名句:“日啖荔枝三百棵,不辞长做岭南人”。以致朝廷当权者认为他的贬谪生活太闲适了,这才再贬到儋州。在儋州(今海南岛),当时号称海外,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不要说是吃肉,有时也大米也吃不上嘴。苏东坡虽是被贬之人,但时刻不忘体恤百姓,为民请命,为民造福。他不顾朝廷对自己的成见,三番五次上奏表章,请求为儋州拨款救济,预防灾害。朝廷在他多次请求之下,居然免除了一些税赋,以此来减轻民众的负担。

  从苏东坡坎坷的一生,我读出了他心灵的坚守与坦然,读出了他的担当与道义,读出了他的淡泊与飘逸。在当前全民呼唤建设幸福社会的今天,无论为人、为文、为官,我们都需要苏东坡这样的风骨,这样的精神。为人,要始终保持一颗快乐平静的心,胸中有爱,天下皆为好人。用苏东坡的话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是好人。”因为憎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为文,则要心胸宽阔,眼界高远,深入生活,发现真情,感受真情,笔底字句才会流淌一片真心。“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酒酣胸坦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这就是胸有丘壑、激情燃烧的真实写照。为官,更要学习他的崇高坦荡的政治品格,“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不畏权贵,不求名利,不求回报,常修为政之德,以豁达的胸怀处理得失,以奉献的精神为民服务。毫不夸张地讲,苏东坡在我们面前已树立起古代文人从政为官独特的丰碑,真正达到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境界。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坦坦荡荡的来,坦坦荡荡的走,正如林语堂所讲,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