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天下风水看江西。 ——旅行者说 世界风水在中国,中国风水在三僚。 ——风水家说 一 江西,赣州,兴国,梅窑,三僚。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形村庄。 这里是传说中的世界风水文化基地,这里是现实中的中国风水文化中心。 带着对神秘玄学的敬畏和对神奇风水的好奇,我们走进了这片风生水起的古村落。在充满神秘意味的“气场”中,领略了风水玄机的博大精深,感悟到阴阳乾坤的波诡云谲。 三僚村,初看与许多乡村大同小异,并没有什么奇崛之处。远眺青山绿树环抱,近看小溪流水蜿蜒,村舍零零落落布局其中,炊烟缭缭绕绕弥漫屋顶。一样的人间烟火,一样的乡俗民风。但细看却能发现,平淡山水之中,确有许多天然巧合的微妙。看村前青山逶迤,如青龙盘旋,村后石山拱翠,似玄武屏卫;村落四周氤氲紫气升腾,东华寺、西竺寺、南箕庵、北斗庵雄踞四极;九尾杉、七星池、章罡土等八景彰显八卦;两条水温不一的小溪在村头汇合,穿村而过,俨然阴阳;站在高处,目之所及,无一不透露出“天人合一”、“人地和谐”的奇妙融合,清幽静谧之中,似乎隐藏着许多令人不解而又探寻不完的神秘。 三僚的起源,得从风水祖师杨救贫说起。据说当年掌管朝廷灵台的杨筠松为避黄巢之乱,携御库秘籍弃职,断发云游四海,于南迁徒中行至赣南,见这里山美水美,前有罗盘吸石,后有包裹随身,是堪舆人家的宜居之地,于是与弟子曾文辿、廖金精在此搭起三座茅寮,隐居下来,三僚村由此得名。 师徒三人在此定居后,杨筠松自号“杨救贫”,将中国宫庭御用的风水术散播民间,普及于世,为民造福,白天开门讲学,晚上闭门著书,经20多年切磋磨砺,写下了《疑龙经》、《撼龙经》、《葬法倒杖》等数十部风水经典著作,创立了中国风水文化的理论新体系,形成了影响中国一千多年的风水流派——形势派亦称赣派风水。自此,三僚大师云集,人才荟萃,传人辈出,从这里先后走出24位“国师”,72位“明师”,36位钦天监灵台博士,成为古今名符其实的风水文化圣地。时至今日,三僚也几乎家家有罗盘,户户子承父业,数百名风水传人奔波于乡村、都市,为世人指点迷津,点拨风水。 在中国众多的风水流派中,留下风水范例最多,影响最深远的当属三僚。从百姓居家建屋择地,到皇城、皇宫、皇陵建设,令人称奇的风水经典之作信手拈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曾从政勘定天坛、相度长城,廖均卿卜选八宝山、择定十三陵,廖文政勘定永陵、显陵,曾邦旻堪择定陵,曾辑真勘定清东陵……这些作品无一不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如今都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风水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三僚风水之旅,对许多人来说,会有一种在岁月沧桑中昏睡,在时空穿越中梦游的迷茫,也会有在浩淼烟波中濯缨,在岁月流云中漂浮的顿悟。我想,那定然是一种哲思的苏醒,脉理的梳理。 数风生水起,还看三僚。 二 走进三僚,寻访的是一种神秘,体会的是一种震撼。当我以沉默的脚步踏在这片碎石铺就的乐土上,我发现三僚古村就像一座挖掘不尽,开采不完的宝藏,仿佛每片山石都有来历,每株草木都有故事,每幢建筑都有说法,每处地理都有玄机。从砂手的民间传说,和合石的有趣典故,到出夜、哭嫁的民俗风情,狗形祠、七星池的风水作品,无不透射出三僚深邃的堪舆文化底蕴,处处映照出人与自然密切契合的奇妙现象。 在村东北,有一道人工堆砌的山梁,连接蜈蚣山脉向三僚河畔延伸,这就是三僚著名的“曾氏砂手”。所谓“砂手”,是指风水建筑两边的侧翼,即堪舆术中常说的“左青龙右白虎”。曾氏家族的兴旺,就起始于这座砂手。据说很久以前,三僚村是“先有陈刘沈,后有高曾廖”。宋元时期三僚村沈氏人丁兴旺,曾、廖二姓屡受沈氏家族打压,风水不得修建,家族不得兴旺。至明永乐年间,曾被明成祖御赐“开国名师”的曾氏族人曾从政,再度奉诏入京都为天坛祈年殿选址时,不幸亡故。明成祖念其有功皇室,派遣宫中的黄衣太监二名,护曾从政灵柩还乡荣葬,并助曾家筑完砂手。自此,曾氏如日中天,成为旺丁之族。而沈氏则日渐衰落,人口寥寥。皆因曾氏砂手封闭了沈氏祠堂的生方所致。 曾氏虎形墓里也埋藏了一个令人震撼的故事。在虎形墓的对面有一幢属于曾氏三房的狗形祠,由于狗形祠做中了真穴,使三房丁财旺盛, 由此引起同宗其他房派的嫉妒和不满。于是,五房曾玉屏为了得到狗形祠对面的风水宝地制约三房,竟不惜舍身弃家,以强奸三房媳妇之罪,领受族法求处死,死后得此地修建了这座虎形墓。虎形墓如一只卧虎,双爪在前,两目怒睁,墓顶望碑俨然额头威风凛凛的“王”字。也许是念及同宗血亲,虎形墓虽然日夜虎视眈眈地盯守、威压着狗形祠,却未成下山猛虎之势,无意置人于死地。可见耿耿之中,尚存体恤;威严之中,不无柔情。正如碑文所写:“石椁觉春仙榻暖,佳城不夜来灯辉。”一语道出墓主人舍命求龙脉只为振兴本房派的心机。 位于村北背坑头的蛇形祠,也是一座心怀叵测、暗藏玄机的建筑。蛇形祠依三僚山形的下山蛇形地势布局,建于蛇的七寸上,院门为蛇口,祠堂左右各按了一扇长条形的窗户犹如蛇的眼睛。整幢建筑围绕蛇的特性,设计得弯曲逼仄,上下左右不对称,是风水术中体现房份轻重的经典之作。 据说当年曾氏家族发现此地适宜建祠堂,便约定五兄弟共同出资建造。谁知老二偷偷考察后,认为此地朝山砂水,祠堂无论怎么建,都有利于他。于是突然变卦,耍起小聪明,诡称家庭困难,无力出资,企图坐享其成。为了教训忤逆的老二,其母请来三僚明师廖炳,在房子设计布局中弄了多处玄关,以扶助孝顺的老四,制约不孝的老二。于是就有了蛇形祠左宽右窄,出路建墙顺照璧左边进出,不开中门而外再开一门成蛇形口,池塘前的照壁中间高两边低等等怪异布局,都是为了控制二房所设。祠堂建好后,老二还真的开始衰败了。于是,老二恳求母舅救救他。母舅在神案地下增设一香案,让老二从此跪着上香拜祖,以便从照壁上看见朝应峰和天空,因此二房香火得以延续。 想不到,兴衰荣辱有时竟取决于一个角度,一种姿势,取决于看似微不足道的变通之策!其实,堪舆术正是建筑应对环境的变通之策。于困厄中求破解,于变化中求通达。尽管它渗透了迷信的色彩,但是,它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应对,却体现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客观需要,反映了人类基于生存需要而产生的避凶趋吉的心理。 三 在我领略三僚风水古韵之时,我彷佛走近了《易经》深奥的文化内核,看到了人类智慧的源头,欣赏了初生哲学远古的朝辉。 风水是什么?其神秘外衣包裹下的,是科学的宠儿,还是迷信的怪胎? 走过了三僚的山山水水,或许,终于可以揭开久久萦绕在心头的神秘面纱,对风水学作出自己的判断了。 风水学的发轫,当推至周易出现的先秦时期,所谓“《易》以道阴阳”。到诸子百家,则有了“精气”一说。及至汉代,推崇“元气自然”,“众生禀焉”,阴阳二气,衍生天地万物。尤以魏晋南北朝,更使堪舆学奇峰兀起。从此,风水学在东方,几起几落,终蔚为大观。 由此可见,中国的风水学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积累和凝聚,在这一过程中,它演变成了一种民俗、一种信仰,而其实质更是一种分析与解释社会现象的哲学。正如法国远东学院 当然,客观而论,中国风水学发展至今,既有其科学的内涵,也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当一种文化成为传统的积淀,深深植根在民众心理深层时,它就会成为世俗承传的共识,就会形成无与伦比的顽固。对这种深深影响着民众心理的风俗,简单地以科学或迷信一言以蔽之,都是对它的一种阉割与亵渎,而无法真正领悟到它的真谛。 在今天科学还远未发达到无所不至的境界时,我们还无法对风水学中许多神秘的异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但这并不能代表今天无法解释的东西,就一定是迷信。要知道,昨天许多无法解释的东西,今天都已被科学所证实。谁能肯定今天尚无法解释的现象,明日不会被更为发达的科学所证实呢? 国学经典《易经》有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说的就是风水、人文,互为依托,互为补充,互为支撑。无论国运还是命运,都脱离不开风水的讲究。所谓“天人合一”,讲“天圆、地方”,也就有了“人和”。 也许,风水也是一柄双刃剑,当它成为人们心灵深层的积淀时,就不由分说地会影响着人们的一举一动。敬畏风水,可以让人找到与自然、与周边环境和谐相处之道;迷信风水,又会让人备受陋俗的煎熬、饱尝愚昧的苦果! 敬畏风水,某种意义上,就是敬畏苍天、敬畏自然。而人,是需要有一些敬畏的。那种无法无天、藐视自然的举止,终究会遭天谴,无法逃脱自然的惩罚!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三僚风水术,无论从正反两面看,都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尤其今天,从世界性的环境恶化给人类造成的威胁来看,风水学说中倡导的人与环境和谐共处,对指导我们的生活、生产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