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当今的中国,物欲横流,熙熙攘攘皆为利往。一直以为,魏晋名士们的那种随性率真简单纯朴的生活方式,遗落在发黄的历史书堆中,梦回文人墨客的字画里。那晚的经历,犹如一场不期而遇的春雨,润物无声,顿时在我的心底氲出一片春意盎然的绿洲。 那天晚上,网友们在我家附近以琴会友。一窍不通,天生没音乐细胞,平时连唱K都不感兴趣,所以当网友电话里让我去凑热闹时,第一反应就是搜索推托之词。网友不容置疑地说,就当来看看我吧。 一杯清茶,二种乐器,三五同爱,随意团坐在客厅沙发上。电视里流出钢琴和二胡声,女主人自豪地介绍说,拉二胡的是我师傅,朗朗帮他伴奏。大家一致要求她露一手,女主人也不推迟,稍加调整就拉响二胡,娴熟精湛的演奏,顿时有种如沐春风之感。特别是随着伴奏音响,一曲《赛马》,更让人恍若飞离窄室,跻身辽阔美丽的大草原,身临其境热烈奔放的赛马盛事。 意犹未竟,可女主人谦虚地说,听听你们的吉它吧,我拉的都是旧曲。四个中年男人,竟如懵懂纯真少年一样,满脸虔诚,轮流抱着吉它弹奏起来,西洋曲、民族曲、流行歌,神情陶醉,浑然忘我。唯我五音不分,手捧清香,呆呆地假装闭目静听,当听到谁谁谁边弹边唱“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时,竟神思恍惚思绪飞扬起来…… 80年代中期,由于受台湾校园民歌影响,年少的我也追潮流爱上吉它。那时刚参加工作,工资不高,一把吉它标价是我两个月的工资。为此,我省吃俭用两个月,第三个月发工资的当天,立马买了把吉它。然后又去新华书店买本吉它教学书,回家就对着书本练习起《三月里的小雨》来。那时的我,不喜与人交往,闲暇时,不是看书就是自弹自唱《三月里的小雨》——好象唱来唱去,只学会这一首——有一年,曾经的邻居还调侃我说,沏杯清香,点支香烟,坐在阳台上听你弹吉它,很享受哦。没过多久,不知谁说借我吉它玩玩,就一去不返,后来由于工作调动,更记不起它的新主人是谁了。不知道,当年如果持之以恒地弹下来,是不是也会成为这群音乐爱好者的一员呢? 正当我天马行空胡思乱想的时候,网友提着吉它拿着乐谱一脸心满意足地起身向主人告辞,主人也不挽留,只是殷殷嘱咐,常联系哈常联系哈。 望着他们仍在热烈讨论着某个指法弹奏法的背影,无端地,我想起传说中的“乘兴而来,尽兴而归”的典故。也许,魏晋名士追求简单快乐生活的智慧,不曾失传,也不曾断流,或许就在你不知道的某个角落某些人群中,暗流涌动,像不死的精灵,从过去飞到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