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青,涧水长,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 这首优美动听的阿里山之歌,不知多少回响彻海峡两岸的天空,不知牵动多少人对阿里山的向往。 观光宝岛的第三天午后,我们一行十五人慕名前往阿里山。 入冬的阿里山,像是一个害羞的姑娘,浓浓云雾有如面纱,巴士走在云雾里,大半天还看不清阿里山的真面目。导游小姐小丽告诉我们,阿里山原是一座没有名字的神秘大山,峰连嶂叠,树木参天,禽兽出没。相传二百五十多年前,邹(曹)族有一位英勇善猎的酋长,名叫阿巴里,常常从达邦出发,到此打猎满载而归。于是,族人纷纷跟随他上山打猎,收获甚丰。酋长去世后,族人为了纪念他,就将这片大山称为阿里山…… 巴士终于冲破云雾,来到阿里山腹地。阳光照耀下,公路两旁的高山茶厂,一个紧挨一个。放眼望去,茶林遍山,整齐青翠,延至高山云雾中。如此甘霖长沐,难怪高山茶十分甘醇。 我们将行李安放在阿里山宾馆后,便随导游小丽进入阿里山森林公园。 林区是个天然大氧巴,新鲜而温湿的空气让人心胸舒爽,旅途的疲劳顿失。举目张望,无边林木,齐齐挺立,树叶葱笼,遮天蔽日。树干笔直且粗壮,确系栋梁之材。我们发现,每隔不远就有一个大树头,直径都在一两米以上。小丽告诉我们,那是日军占领台湾时砍下的桧树头。如今日本靖国神社的大门及柱梁,就是那时从台湾运去的。望着这一个个桧树头,更激起大家对掠夺成性的日本强盗的仇恨。奇怪的是,在许多被砍过的树头上,又长出一棵棵茁壮的树来,好些树干已有半米多粗。一棵棵挺拔向上,郁郁葱葱。从它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有了这种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精神,一切外来侵略者,最终才被扫出国门,滚回老家去。 往前走去,便是著名的三代神木。三代树木同一根株,第一代木是一硕大的树干,枯而后荣,长出第二代木,第二代木苍劲而起,却被砍伐。如今,第三代木在第二代木的树干上昂然挺立,直向云天。这一神奇壮观,不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薪火相传的象征么? 走过三代神木,又来到姐妹潭。这是林区中两个大小相邻的湖。相传山里有一对姐妹,同时爱上一个青年小伙子。妹妹为了让姐姐幸福,自己投湖殉情。姐姐闻悉,悲痛欲绝,又在旁边大湖投湖自尽。后人就将这大小两个湖称为姐妹湖。湖水清彻如镜,周围长满奇花异草。湖旁有三棵树,并排同根,据传是小伙子的三兄弟。“三兄弟”不远处,又有四棵树,同一树头而生,人称“四姐妹”。“三兄弟”和“四姐妹”,传说都是为抗击入侵者而壮烈牺牲。望着这些奇异的树,我不禁萌生敬意。为了抗击外族入侵,为了保卫国土,多少炎黄子孙团结战斗,英勇献身。这种可贵的精神,不正是我们一代代人应继承的么? 在小丽的引领下,我们观看了幸存的两棵千岁桧,一棵有一千多年,另一棵据说已二千多载。树身长有好几丈,高耸入云。可谓是树中之王。仰望这高大威武的神树,人们无不惊奇赞叹。千岁桧啊,你是阿里山的骄傲,你是宝岛沧海桑田的见证。 距千岁桧不远处,有一座钢构“树灵塔”,据说是当年日本侵略军建造的。也许,侵略者害怕他们犯下的罪孽触犯树神,也许,侵略者感到宝岛人民决不饶恕他们的罪过,妄图以此向人神赎罪。但是历史是无情的,日本侵略者的强盗行径,将永远被钉在阿里山的耻辱柱上。
垦丁望海 立于猫鼻头的礁石上,放眼眺望,烟波渺渺,大海茫茫。渺渺烟波隔断了祖国的统一,隔断了同胞的团聚。茫茫大海将海峡两岸分隔成两个世界——一边是五星红旗在大陆上空迎风飘扬,一边是青天白日旗仍在宝岛张挂。 历史的天空中曾出现多少剑拔弩张的画面:人民解放军炮打金门声声巨响,美蒋特务偷袭大陆阵阵阴风,八·六海战硝烟弥漫,“台独”鼓噪此起彼落…… 六十个春秋的风风雨雨,吹打着多少代人的恩恩怨怨,六十个冬夏的潮起潮落,激荡着多少同胞的爱恨情仇。然而,每当风平浪静后,明月照碧波时,大海又牵挂着多少人的魂和梦。 隔海相望,曾经是那么遥远,那么陌生,那么神秘…… 如今,随着历史大潮的滚滚向前,随着两岸领导者的英明抉择,海峡两岸似乎拉近了距离。走在宝岛的土地上,望着一叠叠青山,一样的葱茏;望着一片片树林,一样的翠绿;一望无际的海水,是一样的湛蓝。城镇乡村,竟是那么亲近;同胞面孔,竟是那么熟悉;房屋田野,竟是那么寻常。 我终于明白了,同样的生活习俗,承继着同样的民族传统;同样的语言文字,承传着同样的华夏文明。啊,岂知两岸团圆日,应是中华强盛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