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散文】现代民间葬礼趣闻
作者:钟觉梅(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4-02-27 21:57:40

人总要死的,这是天地造化。

? 昔时,人死了称为“仙逝”、“归天”。在封建帝王时代,对于死却讲究忌讳,而且等级分明,天子之死日“崩”,诸侯之死曰“薨”,大夫之死曰“卒”,庶人之死则曰“死”。如今的现代人不论贫富贵贱,都可通称为“与世长辞”。这用语,既通俗又好听,不会让人心寒而生惧畏。

? 近十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丧事的操办虽少了许多陈规陋习,但也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 人死了,不论沿袭旧习还是推行新俗,都少不了“出山”(或曰“送葬”)。旧时,送葬者是孝子贤孙,三亲六戚。他们身上披麻戴孝,“八音”伴着嚎哭而去,待死者被送入地府后,送葬者便默默而回。此时,“八音”停奏,嚎恸者泪收声息,等待的是道士为“长眠者”念经打斋,超度亡灵,子孙守孝七七四十九日。

   如今时代不同了,葬礼则新旧渗和,不古不今。

   家道贫寒者不论,稍有声望或不愁温饱的家族,送葬时若嫌“冷清”不够气派,便请上现代礼仪乐队吹吹打打。这礼仪乐队多为民间的专门经营组织.组成人员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其中有男有女,全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们身穿整齐划一的白色制服(若喜庆时则穿红制服),吹打的全是小号、拉管、沙克、黑管、洋鼓之类的西洋乐器,毫无民族的玩艺。奏的曲子叫人哭笑不得,除了哀乐外,还有《大刀进行曲》,有的甚至是《南泥湾》。论其阵容,真有点“雄赳赳,气昂昂”之感,令观者慨叹不己。

   有的孝子贤孙,家虽有万贯,却家族人丁不旺,再凑合也只几十号人,便感送葬的队伍不够庞大威风,有失体面。于是,不惜重金雇请外来的男女民工充当“孝男孝女”,列在送葬队伍之中。那些“充装”者管你生死攸关,心里却暗暗好笑,反正死的与自己非亲非故,你哭你的,我走我的。有的还嘻皮笑脸,打情骂俏,十分滑稽。

   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现代化的家庭设备豪华小轿车、电视机、电冰箱、高级音响、手提电话……已成为阳间人生活的必需。人若死了归入地府,那阎罗王未必是“改革开放”的鬼头,如果还是老一套的路线方针,岂不苦了那些“仙游”者么? 还在阳间闯世界的当然想得周全,干脆到玩具店买上小轿车、电视机、大哥大之类的高级生活用品和“长颈”、“蓝带”、“三个五”等洋酒名烟放进棺木内,供死者在阴间尽情享受。更有喜歌好舞的儿孙,长者归西后方觉得对不起前辈,在死者健在时未领他()到卡拉OK歌舞厅里潇洒走过一回,大有遗憾忏悔之意,便请能工巧匠用精美的材料制扎屋宇厢房陪葬。还冠予“帝豪歌舞厅”、“新世界卡拉OK”之类的名堂,并配上纸糊的“迎宾小姐”或娇媚的“舞伴”,在厢房内迎候,好让“仙游”的长辈在阴曹地府也能卡拉永远OK

   妙哉,妙哉!此等晚辈真是用心良苦,孝心可颂。但细细想来,却又引人深思。若在长者健世时,不贤不孝,死后才耗资累累,鸣歌唱曲或陪葬珍品重金,其实裨益不深,只是玩给阳间人看的把戏而己。倒不如在其生前多给予温暖体贴,求得个真功厚德,尽孝尽忠?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