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惠州文库》:重塑惠州文明基因的古籍巨献(五)
作者:邹永祥    来源:    日期:2025-10-13 21:27:34

 丛部:特定主题的结集



丛部共收录两种著作——清代练恕《多识录》与民国方光《国学别录》,虽仅二种,然跨越明清之交至近代转型之际,体现出惠州地方学者在不同时代语境下对知识体系建构的自觉追求。二者皆非系统性经史巨著,而是以“专题汇编”或“札记杂考”形式呈现的思想片段,却正因如此,尤能折射出个体学人的治学路径与时代精神的深层变迁。

《多识录》内容广涉,含后汉公卿表、西秦百官表、北周公卿表、五代地理考、明谥法考、后汉书注刊误、伯颖杂文。其体例仿乾嘉考据遗风,重实证、尚条理,于史籍讹误多有勘正,足见其“由训诂通义理”的治学取径。尤为可贵者,在于作者身处岭南一隅,竟能广泛涉猎正史、政书、谱牒诸类,展现出晚清惠州基层士人中罕见的知识广度与学术自觉。

《多识录》不仅是个体才智的结晶,更是研究清代中晚期惠州地区学术生态的微观样本。它揭示了非中心区域士人在缺乏师承与藏书资源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精读细勘、摘抄比对的方式积累知识,体现了惠州学者的学术生命力。其所关注的职官、地理、谥法等议题,亦反映出传统经世之学在地方层面的具体展开。

《国学别录》是民国时期的国学专题论集,成书于新旧交替之世,反映了近代惠州知识分子在全球化冲击与民族危机背景下,试图从本土经验出发重新定义“国学”的努力。它不仅是个人学术思想的集结,更是观察岭南学人在“中学为体”崩解过程中如何调适、转化传统资源的一个典型个案。

丛部虽二种,意蕴深远,一属清代考据余脉,一为近代国学反思;一显“小学工夫”,一呈“大问题意识”。两者之间,恰构成一条隐秘的思想线索:从“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到“重估千年学术之价值”,展现了惠州学人由实证积累走向现代学术自觉的历史进程。此类“非主流”“非体系”的结集文本,往往比宏大叙事更能真实记录知识演进的肌理。将其纳入《惠州文库》,既是对地方学术多样性的尊重,也为理解岭南近世学术的地方维度提供了可贵的切口。

 

 

 

3.jpg

作者:邹永祥

邹永祥,历史学副研究员。曾任惠州市惠城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惠州市文联主席团成员,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三、四届主席,惠州市惠城区政协第二至六届文史委员会主任,惠州市社科专家库成员;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惠州市文化智库专家顾问委员、惠州市地情专家库专家、惠州市非遗评审专家组成员、惠州学院惠州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惠州市东坡文化协会顾问、《惠州文库》学术顾问。主编、撰写地方文史著作52部,发表文章428篇;编辑、审改文史论著155部;著作获省级以上单位和国、省级专业协会的学术成果奖24项、市级学术成果奖6项。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