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七联村,一块身边的陌生地
作者:林惠聪(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24-09-26 21:17:20

 

七联村,一块身边的陌生地

 

当通知去七联村采风,我有些愕然,查看地图,原来地方挨着下角,隶属下角管辖。下角在惠州除了桥东桥西,也算是最古老的片区了。七联村虽然近在咫尺,我在惠州土生土长却从未到过,甚至连名字也相当陌生,也是一件蹊跷的事。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下角过去一直是惠州一个死角,到达此地只能往回走,再无路可通,七联村在下角辖区的最尾部,也就是死角中的死角了。

打开七联村村史,终于发现一个熟悉的名字——梅湖。在过去惠州人的印象里,下角最远的地方是小中堂大中堂,再过去就是听说有个地方叫梅湖,具体情况鲜为人知。看到七联村村史才知道,原来七联村是由七个村小组组成的,其中就有梅湖,只不过它在七联村又被细分为两个:一个叫上梅湖,一个叫下梅湖。至于另外五个村小组的名字就再无听闻。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地方,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至关重要,当然,好的名声需要人去努力,但不好的名声有时却身不由己,就像梅湖。1998年惠州市殡仪馆迁至下角梅湖,从此梅湖的梅便成了倒霉的霉。殡仪馆、火葬场,惠州土话的“阿嫲房间”指的都是同一个地方——生命的终点处。人人避之唯恐不及,梅湖也就变成一个让人闻之色变的地方,甚至有人在诅咒谩骂时也会带上一句“你好去梅湖吧”,意思不言而喻,梅湖实在是无辜躺枪。无缘无故让一个地方笼罩在晦气之中,我想政府也是始料不及。政府应该将殡仪馆搬离梅湖,还梅湖以清名。殡仪馆应迁至一个荒僻无名之处,就像当初殡仪馆搬离古塘坳时将原址建成汽车总站的用意一样,对当地不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为什么对梅湖就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呢?如能将殡仪馆搬离,将来的梅湖遍植梅花,才能真正成为美丽而又名副其实的地方。

与梅湖因附加因素而名声变坏不同的是,主管七联村的下角片区因其地理位置困于一角,一直死气沉沉,导致七联村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向来籍籍无名。不论是下角本身还是上级部门,一定是苦思良策,终于还是对名字先下了手,上世纪九十年代,对应江北把下角改为江南。江南多好听啊,在中国,江南是美丽富饶的代名词。但此江南非彼江南,约定俗成,下角的江南之名更多的是存在于官方的表述,而在民间还是统称下角,道路门牌也还依然如故。

下角,城中的下之角,即使再没文化也知道这个名字不好,但它之前为什么要起这样一个不好的名字呢?从一张清代的惠州地图很清晰地看到,这个地方古时叫“下郭”,意即“惠州城廓下”(郭与廓同义,惠州话廓与角同音),古时候读书人不多,讲话重读音而不重书写,很大可能是把“下廓”简化成了“下角”。下角的“下”除因处于“城廓下”其实还对应桥东古名“上廓、上城”,其“上”与“下”皆以东江为座标。

东江河穿越惠州从桥东到桥西再到下角流向博罗,自东向西流,被称为逆水。《道书》以逆水为贵,但这条贵水流经下角七联村津头湖附近却遇到一座山拐了个弯,形成了一个深潭,名叫剑潭。这个剑潭在老一辈惠州人心中可不是什么好名字。过去生活单调,双江穿城而过成为天然游泳场,每到夏天,两江便游人如织。不幸的是,每年都有人溺水而亡,特别是那些防范意识薄弱的小孩子。每隔不久,江边就会响起呼天抢地的哀嚎声。每逢出事,人们惊恐万状逃离,喧嚣的江面一下子平静下来,溺水的小孩仿佛人间蒸发,消失得无影无踪。第二天出事家属会到剑潭等候打捞尸体,尸体流经剑潭会沉积潭中,两三天后才浮出水面,剑潭就是以这样的功能与作用留在老一辈惠州人的记忆里。如今这些陈年往事早已随风而逝,下游筑起大坝,东江河改变了模样,现在再没有小孩会到河里去游泳了,恐怕也没有多少人知道,七联村那里曾经有一个让人闻之色变的地方叫剑潭。

沧海桑田,如今下角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次来到七联村才知道,所谓的死角中的死角早已不复存在。这里道路四通八达,江南大道、梅湖大道、惠新大道等全线贯通,形成“两横两纵”交通路网。以前津头湖几乎是唯一用于村民进出的水上码头,现在已成为供人休闲的渔人码头景区。

七联村地理得天独厚,呈一条玉带蜿蜒,一面依山一面傍水,景色之优美,环境之幽静,就像收藏于深闺的珍宝,正慢慢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村里奋力将其打造成“体验式”特色服务新业态的旅游胜地,宏大的设计蓝图将形成渔灯商业、生态产业、特色文旅、山林休闲、垂钓产业、森林探险、水上游乐、水上运动等“八区”,以及山地体验、产业聚集、滨江风貌“三带”,前景令人振奋不已。一个村有如此大手笔让人惊叹,振兴乡村在这里得到脚踏实地的落实。假以时日,曾经默默无闻的七联村将以全新姿态立于世人面前,届时,七联村之名必将名闻遐迩,并成为给人留下美好记忆的响亮名字。

 

 

 

 

 

 

作者简介

640.jpg

 

林惠聪,广东省惠州市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化网”和“民间文化”微信公众号总编辑。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红豆》《嘉应文学》《小小说月刊》《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惠州日报》等报刊。《猫的故事》入选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2020安徽版)。出版散文集《遥远的梦》《如此缘分》,与邹永祥合作编写《惠州西湖大事记》。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