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船去九牛圳
去九牛圳,需要坐船,听到这个消息,我为之一振。
坐船总是浪漫的,船行水里,清风徐来,极目远眺,两岸风光连绵不绝。立即想起沈从文坐船回湘西,把沿途风光写信告诉爱人张兆和,坐一路船,写一路信,平添一段爱情佳话。
九牛圳位于龙门地派镇东面的山间盆地,是天堂山水库密溪河段的发源地。1992年,天堂山水库落闸蓄水后,九牛圳是涉及地域最广、人员最多的村。新的村庄临水而居,气候温润,物择天成,有“世外桃源”之称。
去九牛圳有两条路,一是水路,坐船半小时能到;二是走山路,需绕道走密溪林场,约40公里,整条山路蜿蜒曲折,汽车要行驶1个多小时。天堂山水库蓄水后,村民们进出主要是坐船。
开船的罗师傅说,县移民办购置了渡船,主要方便村民出入,有时也搭乘游客。从九牛圳到天堂山水库对岸码头,有6公里水路。渡船每天往返两次,每次可搭乘30人。
水库码头边建有一座六角九龙亭,凉亭上题有一副对联:天上八仙云游奇景,地下九龙彩色迷人。每逢天堂山圩日,村民赶圩回来就在凉亭候船歇息,那时码头就热闹了起来。
船缓缓离开岸边。我站在船头,放眼看去,山水静默,不远处的竹林,倒映在水中,分不清竹林是在岸上,还是在水中。当船行到一座山前,我们以为到了九牛圳,可船一转弯,绕过这座山,前面又是一片广阔的水域。船越往水库深处,风光越发多姿多彩,四周山峰叠翠,我不禁惊叹,这水库到底有多深多远呢?
罗师傅是九牛圳人,对沿途风光极为熟悉,路过一处水面时,他说这里就是他原来居住的村子,水下是稻田和山林,现在船是行走在原来村子的上空。蓄水后水库最深处有90米深。我看着深不见底的水面,想象着水下那个村子的模样。
船继续向前走,前方又凸现出另一幅美景:船两边各两座山,呈重叠状,前低后高,形成两个大大的钝角三角形,而中间有一座小山,像一个椭圆形的环扣,把左右两座山连扣在一起,倒映出一幅绝美的山水画来。
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
画面不停变换,我目不暇接,远处的山,有的像静卧的美人,有的像酣睡的家犬,有的像松软的面包,有的又像蓄势待发的列车。湖中有岛,岛上有景,每一幅画面都有着动人心魄的美丽。我举着相机,不敢放下,生怕错过哪一处独特风景。
即将到达九牛圳时,远远地就看见了那棵“网红”古树,它高高矗立在水中央。外地人知道九牛圳,就是从认识这棵古树开始的。这是一棵古榕,树龄约150年,枝叶茂盛,树干粗壮,生长在一块大山石上,山石高出水面约3米。远远看去,古榕像一把伞,又像是古时皇帝的华盖。
船靠近大树时,我才发现,树根盘根错节,深深植入石缝深处,与山石融为一体,像是一个母亲,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仿佛这大石只为古榕而生。
古榕被网友曝光后,成为“网红树”,也成为九牛圳的地理标志,很多外地驴友不远百里慕名而来,只为了一睹它的风采。
罗师傅说,在天堂山水库蓄水以前,榕树下的山石足足有10米高,像举在空中的一把伞,枝叶比现在更茂盛。当时山石下只是一条刚过脚踝的小溪,还未形成湖面,每到夏天,榕树下凉风习习,村里的孩童都爱爬到树上掏鸟蛋。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或逢年过节,村民都会在榕树下烧香祈福。天堂山水库蓄水后,山石一部分没入水中,就呈现出眼前的这幅奇景。
船行靠岸,这是一个简陋的码头,我跳上岸,翻过一个山坡,就看见山脚下缕缕升起的炊烟,这就到了被誉为“世外桃源”的九牛圳。远远看去,广府式民居白墙灰瓦,错落有致,密溪河穿村而过,山环水绕,山与村相连,村与山共融,好一个宁静古朴的村子。
九牛圳是一个古村,有400多年历史。村里徐氏为大姓。据徐氏族谱记载,徐姓是清朝中期从塘面迁至九牛圳,开基始祖为徐敬山,育有三子。他前半生生活艰难贫苦,迁居九牛圳安居后,后半生顺风顺水,家业兴旺,活到86岁高龄,为子孙后辈留下一份丰厚的家业。
九牛圳是徐氏的福地,徐氏在这里开枝散叶,繁衍生息,人口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村里现在有徐氏古祠堂、古井等古建筑。徐氏宗祠始建于清朝,占地约300平方米,砖木结构,三进两井,前面有一口半月形风水塘,是典型的客家建筑风格。
九牛圳村组长徐肖文,是徐氏第21代。他说,村里年轻人大多迁居龙门和惠州,但每年九月初九和正月初五,徐氏子孙大多会回来祭祖,开展上香、鸣炮、吊灯等祭祀活动。
走进村里,村道干净整洁,村里修建了漂亮的公共卫生间,自来水直通每家每户。农家院子里,鸡鸭在觅食,黄狗慵懒地睡在地上,竹竿上挂晒的腊鱼腊肉,通明透亮,香味扑鼻,让人忍不住垂涎三尺。菜园子里精心种植的蔬菜,整整齐齐,碧绿碧绿。村里常住的只有几十个老人,有的在侍弄菜地,有的在闲聊着,生活一派安逸娴静。
村中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流,环绕村庄,流经每户人家门前,流进村民挖的蓄水池里,成为村民的日常用水,洗菜、洗衣等,鸭子在水池里游来游去,自由地嬉戏。
徐肖文说,这是从后面山上引下来的山泉活水,村民当作日常生活用水,很方便,又干净。
九牛圳地处山林,空气质量好,水源干净,负离子高,是市级生态示范村,适合种植。这些年,村里把闲置的山林承包给村民,种植了柑橘,每到秋冬季,果园里就挂满红彤彤桔子,沉甸甸的桔子驮弯枝桠,要用几根木头撑住,才不会贴地腐烂。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村庄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桔园老板徐肖平乐呵呵地告诉我们,他的桔园今年能收15万斤。
昔日的偏远山村,如今却成了难得的“世外桃源”。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九牛圳人在保障环保的前提下,依仗天堂水水库的自然风光,以及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业,每逢周末,外地过来钓鱼或游玩的人就三三两两进村,那时,九牛圳就热闹了起来。
我们曾不远千里去追寻美景,原来近在咫尺就有这般秀丽的山水。逢一个得闲的日子,不妨坐着船,慢悠悠去九牛圳,微风拂面,远离城市喧嚣,放松心情,欣赏沿途迷人风光,吃着绿色美食,好不惬意。
范恒,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民协会员,惠州市作家协会会
员,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中国铁路文艺》《人民铁道》《惠州日报》《惠州
文艺》《广州铁道》等,多篇散文、诗歌被选为朗诵作品,在省市征文比赛中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