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很普通的风景明信片,是2015年5月10日龙小葵去周庄旅游时从景点寄出给我的。
今天,我在书架上找书,无意间翻检出来。
我正面反面细细看过,有那么一点小伤感,但更多的是感动。脑海里蓦然浮现出海子的诗句:“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我不知道,龙小葵在美丽的水乡寄出明信片的那一刻是怎样的心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那一刻,在她书写明信片和寄出明信片的那一刻,她只想我。哪怕只是一刻,或者只是一瞬间,她在远方想起了我,这一点就足以令我感动。而这份感动,穿越了五年的时光抵达当下,依然萦绕心间。
而此刻,小葵,我只想你。
五年的时光,可以改变许多。比如,成就一棵小树开花结果的梦想;使一只一直在地下黑暗中做苦工的蝉的幼虫爬到地面上来,长出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
带着这份感动,此刻,我只想忠于内心,用文字记录下我和小葵之间,或者说是我、小葵、小泉我们三人之间的情感故事。也许,我写完这篇文字会拿给她们两个看,听她们发出响亮的笑声,或者淡淡的嘲讽:“陈小梦,你太好玩了。”也许,我会珍藏这篇文字,留与他年说梦痕。
管它呢,先写下再说。
小葵是我到泰州之后结识的第一个朋友。在《花花草草春光美》里,我详细地记录了我俩之间的交往。那时我俩同一个办公室,背靠背办公。如果想要交谈时,只需把身体后仰,触碰对方,然后两个人同时回过头来……节假日,我们一起逛商场,一起去花草市场买绿植,一起去水果批发市场批水果……小葵家离学校较远,中午在校外“觅食”之后就回办公室,在办公桌上趴着午休。她有一条红底碎花大披肩,就是冬天用来搭肩膀的。我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后,就极力拉小葵去我家吃饭,吃完饭我便推她到客房。床上用品我特意换上全新的,水绿色,很青春的颜色。我拉上房门,想让她乖乖地躺到床上睡觉。可谁知,小葵立刻察觉到了“危险”,逃了出去……
总之,在那个叫做周小泉的“第三者”出现之前,我和小葵几乎可以称得上亲密无间。我在泰州参加的第一场婚礼是冯卉的婚礼,在新美丽华大酒店举办的。泰州的婚礼仪式和惠州的有诸多不同,令我大开眼界。我和小葵自然坐在一起。我坐在小葵的左边。一个我不认识的少妇坐在小葵的右边,两个人聊得密不透风,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那种亲密的情状让我不停地对这个少妇侧目,应该说,在那一刻,我的内心燃烧着小小的嫉妒的火苗,觉得这个少妇可真讨厌,叽里呱啦,哪那么多话。
这个少妇就是周小泉。
周小泉当时正在休产假,因而我之前没见过她。但我刚来二附中时,接到的第一张请帖,就是周小泉派发的,是给儿子摆满月酒。因为大家同一科组,虽然我们并不认识,但她还是请了我。由此可见,周小泉考虑事情多么周到!我当时住在高港,路远,没有参加,只是托人帮我带了一份“心意”。
我和周小泉就是这样开始的:由一张请帖知道了姓名,在一个婚宴上初识。
周小泉给我的第一印象委实不佳。其实,追究起来,我才是那个“第三者”。龙小葵和周小泉同一年参加工作,同一年来到二附中,年龄相仿,在我之前,她们就是亲密无间的朋友。我不过是她俩友谊的主旋律中间的一段小插曲。我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朋友圈一片空白;龙小葵除了周小泉,虽然也有别的朋友,但交往并无那么密切。天时地利,我和龙小葵成为朋友。在我得知我才是“第三者”的那一刻,我心头的那一簇嫉妒的小火苗立刻熄灭了。毕竟,我们只是朋友,不需要彼此忠贞不二。因而,我在内心很不情愿地和龙小葵拉开距离。没办法,我就是这么自觉。
什么“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什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其实,时间、空间往往会决定情感的走向。
2013年,即我来泰州第一年,我和小葵同一个办公室,2014年就分开了,关系自然不像之间那样亲密,连上个洗手间都要同去,更何况周小泉也休完产假回来了。但是,2014年,我和同一办公室的蒋小捷不知怎么的就“好”上了,成为挚友。
2015年,龙小葵去东校区“交流”了,我们平日里难得一见。周小泉和我同一个办公室,我俩一起拜钱蓉蓉老师为师,每天都提着塑料方凳跟在钱老师后面听课,情感迅速升温。周小泉和龙小葵性格迥异。龙小葵活泼调皮,周小泉温婉大方,颇有大家闺秀的气质。她无论说话还是做事,总是慢条斯理的,为人处世有那么一点世故圆滑,但是又周到体贴。我俩在一起经常谈到龙小葵,为她的婚事着急。泰州是个小城市,很多优秀的男孩子都去大城市发展了,而优秀的女孩子父母往往不放心她们远离,结果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不管怎么说,2017年5月,小葵还是风风光光地出嫁了。在做出这个重大决定之前,小葵请小泉和我一起在柳园一家火锅店吃火锅,之后又去洗脚。就是在洗脚的时候,小葵郑重宣布,她已经拿定主意要嫁人了。小葵还说,以后会经常请我俩洗脚,天理良心,到目前为止,她请我可是只请了那一次。至于是否请过小泉,我就不得而知。
2016年,小葵依然在东校区“交流”,小泉也去了。我相信,她俩一定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岁月。就在2016年,我师妹孙莉从东校区“交流”回来,我们同年级同办公室,没多久就“打得火热”。
2017年,小葵和小泉都回到本校区。
2019年秋天,学校安排我、蒋小捷、龙小葵、周小泉带初二。我们四个居然同一间办公室。得知这一消息时,我简直乐疯了,逢人就说,我要和我的一个“老情人”两个“小情人”在一起了,而且这个办公室“常住人口”就只有我们四个。这时,我才顾不上师妹的“凄凄惨惨戚戚”呢。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甜蜜岁月里,我重新认识了小葵。
小葵酷爱摄影,龙小葵就是她发表摄影作品时的笔名。小葵热爱阅读,涉猎极广,尤其喜爱读有关美食的作品。她经常在网上买书,一买就是一整套丛书。小葵喜欢烘焙,因此经常带来美味糕点给大家做早餐。小葵喜好练字,即便是有了孩子,还坚持每天晚上练几张硬笔书法。小葵喜欢多肉,家里学校都养了很多品种。而以上这些,差不多都是她给我的新印象。我们认识了七年,只有第一年和第七年同一个办公室。在这没有亲密接触的五年时光,瞧瞧,她都干了些什么?因此,你永远不能说你真正了解了谁,人一直都是在变的。
尤其令人惊喜的,是小葵在教学上的成长。我们四个人经常一起研讨某一篇课文应该怎样上,每当这时,小葵常常有出色的发挥。我们三人安坐在各自的座位上,只有小葵在空地上走来走去,一会儿弯下腰和这个说两句,一会儿拿起笔在另一个人的课本上划几笔,一篇课文她会琢磨出好几套教学方案,令人叹服。那天,我俩一起探讨一套试卷应该怎样评讲,下班后一起结伴出校门。出了教学楼的电梯,小葵戴上口罩,只露出一对明亮的眼睛。在那一刻,我简直被惊艳到了。那一瞬间,我有些恍惚:这对眼睛,给我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它们是那样的聪慧,那样的美丽,好像是我记忆中的龙小葵的,又好像不是。我感到亲切,又感到陌生。我笑着说:“小葵,我发现我好像重新认识你了!认识你真好!”
是的,小葵,认识你真好!时间的河流亘古不息地流淌,一切正在发生,一切正在继续。但不管时间怎样流逝,我都希望,当年那个寄明信片的女孩永远年轻,永远美丽,总能时时带给我惊喜,让我讶异的惊喜。
我在写这篇文字时,正是暑假,新学年又要面临新的“排列组合”。不知下一年我和小葵、小泉、小捷又会“飘”到哪个办公室,演绎怎样的情感故事。哦,还有我那个“凄凄惨惨戚戚”的师妹,新的学年不知我们是否有缘“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