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散文】黄姚七记(三)
作者:叶惠娟(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9-08-03 10:59:43

  

黄姚七记之五:

 

雨滴  音符  元素

 

黄姚的雨说来就来,嘀嗒嘀嗒地敲打着百年的窗棂,发出穿透时空的声音。木栏陈砖旁无处不在的绿叶,被雨水洗刷得碧绿如新。雨是今天的雨,叶是今年的叶,而窗棂,却已是百年。

远处那座山,怕是不止千年了吧?村头那株偌大无比的龙爪榕,起码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它们眼里,看起来代代相传,其实说不定是生死轮回的一个个人生,想必也不过是一岁一枯荣的草木年华吧?

古镇静默,像一个繁华落尽的贵妇,风尘满面两鬓如霜,依然掩盖不住高雅如初的气质,宁静的双眸,早已内敛了曾经的沧海,尘封的记忆,已然发酵了一片醇香。山中缭绕的云雾,与村落的炊烟雅俗共舞,呼吸之间,交换着传统与时尚。雨滴是这个世界的精灵,它常常在午后慵懒的时光里,跳出来,提示着醉意朦胧睡意沉沉的大地时空,像是静谧的夜空中有人随意拨动的几个音符,陡然间就在人们静如死水的心头滚过,激灵出生命的活力。

古镇高贵冷艳不动声色地审视着每天来来去去的人们,好奇的,虔诚的,贪婪的,张狂的……古镇不言,也不语。

常常遇见葛姐一袭色彩暗淡的棉麻长裙,盘着头巾,走在青石板的小路上,匆匆去接预订了客房又找不到路的游客,三只大小毛色都很相像一家三口的哈巴狗,前前后后紧紧跟随着。这在那些有几分古意的本地老者和有几分灵气的本地孩子以及有几分朴实的本地妇女中,是一道别样的风景,却不觉得有什么违和感。

我想这大概也是古镇的雨滴,古镇的音符,古镇元素之一吧?

2016810日下午3点到4

广西黄姚“远方的家”第二阁楼

 

黄姚七记之六:

 

一杯茶的前世今生

 

天天跟闺女手拉着手,在古镇上瞎转悠。

光洁如玉的青石板,触着脚底,是一种柔韧有度的质感,和闺女肤如凝脂柔若无骨的粉嫩小手一起,把日子,混合成德芙巧克力绸缎般的丝滑。

昨天闺女提议说,明天我们分头行动,看看有没有不一样的感觉。

我觉得这个建议太有创意了!

闺女说,两个人一起游,总有一半的心思要分给另一个人,而一个人走,可以全心全意地跟周围的景色去交流,可以更投入。

今天我开始尝试一个人独自游览。

在小镇转悠几天了,大部分主干道都已经走过不止一次,还没有走腻。信步尝试平日里不常转进去的狭窄小巷,慢慢地走,静静地拍,发现一个其实离我们不远处的转角,就有一番新意。

转角处的矮墙上有一些图画,写着古镇八奇,门牌上写着“秋歌三茶”,对联道:“唐煮宋点明泡三茶之道,汽蒸炭焙石磨一脉相承”。可能是来的早了点,门还没开,从旁边绕,又见一侧大门,里面有个院落,走进去,院墙上又有一些文字和图画,看着有趣,一个是一幅长长的饮茶图画上的一副对联:“久坐不知红日到,闲来偏笑白云忙”,另一个是茶室主人的一小段文字:题目叫《茶人宿命》,是毛笔手写的:

“我的曾祖父及祖父均为茶人草医,精研茶道和草药,深得乡人敬仰。

文革期间教书育人的父亲下放回村里养牛,我的童年得以骑在牛背上学了几句山歌,后来考取了音乐学院,本科第四年因故被逐出校门,一咬牙,在外流浪七年。

是母亲的月光光唤我回乡,我重新唱起家乡的山歌,一路走进广西卫视CCTV音乐CCTV3飘过南阳新加坡。

偶然一次日式茶会上大师说只有日本茶道继承了唐宋吃茶之风,中国的吃茶文化已形成了断层,这话深深刺痛了我。

在老家至今保留手工研磨的茶习俗,更以茶三道味九品作为隆重的待客礼仪。

我翻开了祖传三茶在百岁舅婆的指点下烹茶茶……最终没有逃出茶人宿命。

不说矣,且坐茶”

正读着,门开了,主人邀请我进屋吃茶。

主人说,有擂茶有末茶有米茶,你想喝什么茶?想起郑老师曾经说过要请我们喝擂茶,一直不知道擂茶究竟是什么东西,今天正好见识一下。

原来擂茶也叫“三生汤”,由生米、生姜、生茶叶烹制而成,后来,又添加了花生芝麻等各种材料,焙研后与茶沫一同冲泡搅拌,形成点茶,因此,茶就有了“唐煮宋点明泡”的说法。

唐朝的煮茶,怕是茶叶在俗家时候的模样吧?那时候,茶和米一样为俗家姐妹,既可裹腹,也为药引,故称“吃茶”而非称“饮茶”。宋,是个何其风雅的朝代,茶开始脱俗出家,不仅“梅花点茶”,还相互“斗茶”,以茶碗内茶料快速搅拌旋转停止时所呈现的图案,一决输赢。明朝似乎是个很平民化的朝代,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成为时尚,茶,不煮不点,只求冲泡快捷,就有点现代速食文化的味道了。

而今,被文化奴役的茶,渐渐没有了原本的仙雅之气,更没有了最初的俗家风味,成了一种娇滴滴的标榜和象征,多了一些做作和矫情。

吃茶,吃饭,原本无二,如今,一个青云直上,一个零落成泥,只有茶道,而无米道。

吃罢一道擂茶,起身,叹茶命曲折之余,亦嘘米运之无起伏。

转过另一个巷口,看见一个小店,取名“随她吧”,门锁着,旁边一个小木头上,歪歪扭扭的一行字:“如果时光不能倒流,那就随她吧”。

也对也对,如果命运不可掌控,那就随她吧。

茶如是,米如是,人如是。

 

2016811日中午

广西黄姚

 

黄姚七记之七:

 

一鼓一埙,不辞不别

 

刚来黄姚的时候,就听说这里是马蹄之乡,吃过一碗马蹄粉,就想着,走的时候,带点回去。

后来又知道了黄姚最好的是豆豉,闻过满街的豆豉香味,也吃过豆豉蒸排骨,就想着,走的时候,一定要带些豆豉。

还有酱菜,尝过的酱木瓜、酱黄瓜、酱竹笋,都好吃,都好吃,每样都带些回去,整上一箱子。

还有松茸,还有香菇,看起来都比深圳惠州的更香更便宜。

还有手信。

总之,整一大箱子回去。

要走了,准备大肆采购一通。

在巷子里转着转着,看见了一些真花压制的木质书签,好精致,好喜欢,原本计划好的手信内容就在一霎那被改变了。

转着转着,又转到了那家卖埙的门店,看了又看,试了又试,终于被那首“天空之城”打动,买下一个陶制的埙,我相信这么简单的乐器我能学会,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一个人忧伤的时候,可以在阳台上面“呜呜”地吹。

几乎每天,都能在巷子里路过“卖碟卖鼓卖节奏”“打了三年鼓发了两年呆”“特价鼓,谁讲价,谁怀孕”的鼓碟店。好几家卖非洲鼓的店门口,大大小小的非洲鼓上,还有一个招牌,上面写着“鼻炎特效药”,一直纳闷打鼓和鼻炎有什么关系。

有时候是一个穿着像非洲部落的小伙儿,有时候是一个像邻家妹子的女孩,坐在门口,和着音响里的音乐,有心没心的,一边张望,一边打鼓,鼓声里,七分是悠闲,两分是无奈,还有一分是忧伤。小伙儿打鼓时自己陶醉的样子最美,轻松地拍打着节奏,就走进了歌的意境里。不再是“青州司马泪沾巾”的旁观欣赏,而且击鼓而歌,无声地融进了旋律中,歌者听者,浑然一体。

除了第一天,好奇地进去看了几眼,拍了几张照片外,以后每次路过,都已然司空见惯,全然不知,这每天的鼓点,已经被敲进了心里。

几乎是离开的最后一刻,我莫名而又坚定地走进了鼓店,问老板,有没有小一点的鼓?可以带回去玩,又可以做摆件装饰?

我想我那当时为插花全部做成了背景的家,有个非洲鼓,应该也不会违和,还能在古典中点缀出一丝丝非洲野性的风情。

老板看我不像是要买的人,还是自顾自,拍他的鼓。

我问,可以教我吗?

老板说,可以啊,很容易的。

于是就选了一个鼓,在里面找了个凳子,说,鼓要斜夹在腿上,声音才能从下面出来。

他又说,鼓分三个部位,最中间是低音,最响,最旁边是高音,低音高音之间,是中音。

我突然想起,买埙时,看到一些专业的埙,是有不同的调式的,小姑娘说,这个是F调的,比较低沉一点,你要是喜欢明亮一点的,可以选G调的埙。

又想起易老师教我钢琴伴奏课的时候说:大调比较明亮,小调相对阴柔。

我问,不同的鼓有不同的调式吗?

老板说,那倒是没有,全凭手上的力度。

我试着敲了几下,我的手指僵硬,力度不匀,敲出来的声音全像是噪音。

老板说,不是这样的,我教你口诀,先背熟口诀就会了。

他让我跟着他念:嘭哒哒哒嘭哒哒哒哒哒哒!

他说前面是八分音符后面是十六分音符,手要借力打力,拍打后要立即弹开,不然就消音成了切分休止符了。

他让我跟着他背口诀,又跟着他拍了几遍。他说对了对了,就是这样,你应该是会跳交谊舞,掌握节奏就不是什么难事了,有教材,回去练练就会了。

买单时抬头,才知道,这家店的名字就叫做:“我在黄姚等你”。

心里不知怎么就“哎呀”了一声。

分头行动的闺女也转悠到鼓店了,见我买了一个鼓,很是意外,问:“他们又怎么忽悠你了?”我说:“没忽悠,是我已经想买的。”闺女说:“买来干嘛?”我说:“想你的时候一个人在家听着音乐敲着玩儿。”闺女说,“怎么带回去?”我说:“拎着。”闺女看看有点任性的我,无奈地说:“好吧好吧,你高兴就好。”

离开客栈的早上没有跟葛姐告别,我将钥匙放在她前台的第一个格子里,微信留了言。她知道我离开的时间,头天下午就熬了浓浓的南瓜牛奶羹请我母女吃,特别甜糯,又加了牛奶的香滑。她说这种南瓜,只有某一家农户家里才有,南瓜味特别浓厚,也特别甜,要是我开车来的话,就带几个回去。

那应该就是告别了。

如此,甚好。

我历来逃避告别的场面,就是不小心没逃掉,也装作若无其事麻木不仁的样子,不会有什么表示。因为我知道,每一场告别,都有可能是永别。

还是把日子掩饰得散淡随意一些的好,那样,有一天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也就像平常出门逛个街一样。

突然发现,这几天在古镇转悠,路线是完全由脚步来决定的,心和脑都没有参与,几乎都是信步走来,又信步走去,是脚步带给了我不同的风景。有时候按图索骥,再去寻找几个什么欧阳予倩故居、何香凝故居,找到了,觉得也不过那么回事,让一切变得那么让人失望和无趣。

从前插花,第一阶段是眼前有画面,手下有造型;后来是心中有轮廓,手下有姿态;再后来,眼里心里都没有,只跟着手走,一盆花插好之前,自己都不知道该是什么模样,每每完成,却总是有另一番惊喜。

就是现在的文字,也完全由心,像泉水从心里汨汨流出,没有章法,没有体裁,走哪儿算哪儿,不刻意去遣词造句,不在乎起承转合,倒也是一番天然。

世上的事总是那么可笑。想从前,我经常给企业和学校讲的一堂最受欢迎的课程,就是《目标管理》《团队建设》《生涯规划》《KPI绩效考核原理与应用》。我每天都在告诉大家,人生是有成本的,好的规划,尽可能地走捷径,可以使你在人生中获得更好的投入产出比。我总是喋喋不休地跟大家说:有目标的人生,可以使你更快捷地到达成功的彼岸。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十几岁时看到的,书名不太记得了,只记得主人公用时间的下脚料学了十几门外语。

现在,突然发现,那些所谓有规划的人生,怎么就像自己对自己的一场绑架?在哪里设伏,何时下手,怎样勒索,撕票还是交接……,一个环节一个环节,都算计得清清楚楚,且不说根本无法预料一切能否如期顺利完成,即使是不生旁枝,生命不也因为像流水线上的一道道工序而变得了无生趣?

很多看起来很励志的箴言,其实都是一场有阴谋的骗局。

理论上,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是直线,所以,人生,走捷径应该是最短最划算的。但是,最曼妙的风景,都在曲折离奇的弯道啊。

我们总是那么固执地信任自己的大脑,信任井中之蛙在一孔之天里制定的所谓计划。而上帝的美意,我们却常常不懂。

 

2016811日晚在广西黄姚“远方的家”行文至半,被长途煲粥电话打断,13日晨起白鹭湖家中补记

 

后记:

12日,葛姐给我发来微信,说今天又做了南瓜羹。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