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散文】黄山散记
作者:杨彩霞(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9-04-28 14:52:35

 

(一)

从惠州到黄山,在火车上颠簸了近17小时,途中被司机不断的急刹车吓出几声尖叫和一身冷汗,一夜未眠。下了火车,又被导游赶鸭子般看了好几个景点,累得像条狗。第二天早晨530叫醒,虽然极不情愿,但想到日思夜想美丽如画的黄山风景区将呈现在眼前,还是满怀兴奋,哼着歌儿上了路。

一路上,满眼苍翠。漫山遍野的茶树,矮矮的圆圆的一簇簇,憨态可掬。听介绍这些茶树自打栽下去以后不用施肥打药,全靠天的恩赐。在人们追捧绿色食品的今天,黄山的茶叶自有它的独到之处,所以,黄山毛峰茶久负盛名,受人青睐。

登黄山那天,天气奇好,晴空万里,黄山在眼里一览无遗,也就无法领略“黄山四绝”中云海之壮观了。吸引眼球的是那些看似相同其实风格各异的松树,像是被巧手修剪过似的,呈现着各种美态。松树的枝桠都朝有阳光的地方长着,苍劲有力,虽然很多生长在石岩的夹缝里,却都长成了参天大树,让人心生敬佩。来到黄山著名的“迎客松”前,只见万人攒动在寻找最佳位置照相,这个场面让你不得不感叹中国的人口实在是多,有闲钱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我透过人头远远地望了几眼,觉得“迎客松”在专业摄影师的镜头里显得更美更挺拔,想着自己买了明信片和光碟可以回家慢慢饱眼福,也就没有凑那个热闹去排队留影了。

我们的行程里是上下搭乘缆车,想着应该不会太辛苦,谁知道爬着“一线天”和刘晓庆当年拍电影《小花》背着伤员跪过的那些石级,累得气喘吁吁。还得感谢在宾馆门前花两元钱买的拐杖,否则难以支撑。下得山来,走路已成了赵本山在小品《卖拐》里的姿势了,晚上在宾馆里揉着酸痛的小腿肚,才尝到平时不运动不锻炼的苦果。

我们的中餐是在山上吃的,导游就特别提醒我们不要用茶水烫碗筷(广东人独有的习惯)。因为今年黄山干旱,泉水断流,饭店里的水全靠挑夫挑上来,如果我们烫了碗,他们肯定会回收再拿给我们喝的。导游这么一说,我们一个个不敢造次,吃得也挺香,看来这一招还真管用。

在下山途中,遇到了导游口中的挑夫,他们挑着芹菜大蒜大米鸡蛋冬瓜,看上去沉沉的。有同事好奇地试了试,挑了不到几个台阶就撂了,还一个劲儿地喘粗气。打听到从山脚挑一担东西到山顶只有30块,而且一天也就挑一担时,同事们大大地感慨了一番,觉得挣这钱实在是辛苦,心里有些沉重。想着在山上吃饭时还抱怨菜不好吃,挑这挑那的,不免有些汗颜。

下了缆车,来到山脚,回头看一眼黄山,竟然有些失落。眼里的黄山并没有传说中的美好,“人间仙境”的美誉似乎大打折扣,除了松树,没什么太多东西能让人记住。可是,一天时间走马观花的又能领略到什么呢?不免在心里又为黄山叫屈。或许我们都陷入了一个误区,总认为风景在别处。其实风景哪里都独好,它美不美全在你的心情和心态。出去旅游,只要看了景,爬了山,玩了水,买了纪念品,放飞了心情,也就不虚此行了。如果患得患失的,那就乖乖在家呆着哪儿也别去,失望的东西多着呢!

 

(二)

去过黄山市,不能不提牌坊,牌坊是那里独特的一道景观。有“牌坊之乡”美称的黄山黟县,明清牌坊遍及全县各地,原来共建有二百五十多座,至今仍完整地保存了八十多座。城西六公里处的棠樾牌坊群颇为壮观,让人叹为观止。牌坊群不仅“忠、孝、节、义”四字俱全,而且一连七座,形成了一个似乎一气呵成的建筑体系。建牌坊不仅要有封建礼教的典型代表,还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甚至要求“朝中有人”,自宋就聚居在棠樾村的鲍氏家族,到了明清时已充分具备了建牌坊的一切条件,于是在前后长达四百多年的时间里,陆续建起了风格各异的明清七座牌坊。连皇帝轻易不批的“乐善好施”这样性质的牌坊也让鲍氏所拥有,足见鲍氏的实力,看来“手中有钱好办事”的定律从古到今也没有变过。但是,为什么一个家族能如此显赫,历经几个朝代而长盛不衰呢?个中原因就有待深究了。

我们到达牌坊群的时候,已近黄昏。经过数百年风雨洗礼的牌坊群在落日的余辉中熠熠发光,散发着近乎圣洁的光芒。来到贞节牌坊前,我抚摸着这些冰冷的石头,似乎摸着了石头后面贞女烈女们孤寂的灵魂和血泪。在封建社会里,皇帝旌表这些年轻就守寡的节女,节女们得到了至高无上的荣誉,无形中给女人树立了榜样,也在不自觉间在女人身上套上了枷锁,什么可以为,什么不可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到今天我们也常常在找典型,树榜样,把我们的行为定格在一个框框里。如果有人打破框框做一些出格的事,在自由度如此宽松的今天,也还是不为大众所接受,何况在愚昧的封建社会里呢?这些贞女们在榜样的光环下一味地坚持,从十八岁到八十岁,青丝熬成白发,当中的艰辛无奈可想而知。

这让我记起了很多年前看过的一部电影。说的是明朝年间,一个二十岁就守寡的妇女,含辛茹苦地带大了独生儿子,儿子后来中了状元。老夫人也不和儿子去京城,一直在乡下呆着,儿子只好寄些财物回来供奉老母。老太太去世那天,给她穿寿衣清点东西的族人在她枕头底下发现一硬物,长及半尺,光滑如镜,想必使用年代已久。那人不知此物作何用途,便拿出来问乡邻,乡邻们说不出个所然。几天后,状元从京城赶回来,那人交与此物给状元。状元见多识广,听闻此物是从母亲枕头下所得,心中明白可能是母亲自慰所用,顿时满面通红,无地自容,迅速将那物付之一炬。族人议论纷纷,隐隐约约明白了那东西乃污秽之物,对死去的老太太嗤之以鼻,放下手里的活全跑了,老太太在村里忠贞圣洁的形象顿时轰然倒塌。乡邻见着状元也像躲瘟神般,绕道而去。状元只好派几个家奴草草将母亲葬了,回到京城以后再不敢回来拜祭老母,给母亲立牌坊的事更是无脸再提了。

一个自慰之物都得不到宽容,引起如此大的轰动,可见当时女人们对改嫁、男女私通之事更是畏之如虎了。守寡的女人们在这浓厚的愚贞氛围中守着寡,自认为是理所应当没有什么不妥。听父辈人提起六七十年代时,他们胸前都挂着毛主席像章,跳着“忠字舞”,吃饭前必背毛主席语录。那一代人对毛主席自然是怀着崇拜感激之情,但也不至于要夸张到那程度。现在看来有点滑稽可笑,可当时的政治气氛让你不得不这样做,因为不这样做你就是大众眼里的另类,会受到谴责和批斗。俗话说“环境造就人”,这些贞洁牌坊群正是当时社会环境所造成的产物。

在我们参观牌坊群的时候,旁边正好来了一个外国团,导游也许在讲着那些愚贞愚孝的典故,我看到外国游人不时地问导游 “是真的吗”,得到导游肯定的答复后,脸上满是惊愕的表情。在他们眼里中国古代女人简直是神不是人,一个有过性经验的女人怎么能因为年轻时死了丈夫就没有性呢?太不可思议了。中国女人的伟大还真能创造奇迹,比如裹小脚一类的行为,也足以让人叹为观止了。

可现在的中国女人呢?早已将贞洁两字抛诸脑后了,思想和行为都呈与国际接轨的趋势。媒体有意无意对性的渲染,什么“技巧”、“高潮”字眼的频频出现,让女人开始对自己的身体有了真正的认识。“一夜情”、“婚外恋”也让女人们趋之若鹜,在某杂志上曾看过一个调查40岁女人性伙伴的报告,结果是平均每人3.8个,只有一个性伙伴的女人越来越少了。可见贞洁已没有绝对,只有相对。

我站在贞洁牌坊前时,一位男同事好事地给我拍了张照片,还一脸坏笑说也让你贞洁一把。相片洗出来后,发现我后面的背景只是些模糊的石块,看不出来是牌坊,原来他用错了镜头,给我照了张半身特写。呵呵,正合我意。

 

(三)

当地导游甚是精明,明知道我们的行程里没有“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这两个景点,从坐上她的大巴开始,便不时地给我们介绍灌输这两个景点是如何如何的美,如何如何的有名气,让大家听了觉得非去看看不可,否则会遗憾终身的感觉。为了配合行程的时间,我们主动把她该领着我们去参观的景点取消了,乖乖地交了钱,还起了个大早,去感受宏村和西递。

进入宏村村口,别具一格的徽州乡土风貌便展现眼前。马头粉墙,深黛小瓦,水渠蜿蜒,要不是拥挤的人群提醒,还真有穿越时光隧道回到明清年代的感觉。宏村的水系设计非常科学、奇特。在村口,有一片大约两亩的南湖状似牛肚,从村中穿流而出的溪水集存到这里用于防火。进入村中,九曲十八弯的水圳如牛肠穿庭入院。位于宏村中心的“月沼”是一片圆形的水面,好像牛胃一般,吞吐代谢着村中居民的生活用水。据导游介绍,在这里未通自来水之前,村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早晨10点以前,从各户门口流过的水只能用来饮用,过了10点等各家的饮用水缸都装满以后,方可在门口的渠水中洗衣、洗菜、做生活用水。

随着宏村的名气越来越大,来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蜂拥而至的游客虽然给村民们带来了富足的生活,也给宏村带来了随处可见的“人文景观”:挂在青枝绿叶上迎风飘扬的食品袋,漂浮在水塘里的方便面碗,散落在青石板上的饮料罐和纸巾……现在放眼望去,原来鱼翔浅底的水已经面目全非。里面有饭粒,有杂物,颜色带黑,要拿来饮用的话怕是不敢下口,拿来洗衣也不敢穿上身了,那曾经引以为豪的科学水系已完全失去了它的功能。“中国画里的乡村”也只能在画里才不失她的美丽了。

来到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的西递,我看到风景还依旧,古朴的民风却已不再。不管是不是旅游旺季,来这里的人都络驿不绝。村里每天便像赶集般热闹,西递失去了原有的宁静,村民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悠闲生活也因此完全改变。为了迎合游客的需要,他们摆起了书摊,煎起了烧饼,卖起了手工艺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生活已离他们远去。他们和游客讨价还价,已经有了城里生意人的精明。

其实,精明并没有什么不好,社会在进步,人也在进步。只是每个游客都那么自私,比如我等,自己看着电视,用着电脑,开着汽车,却奢望人家最好点着煤油灯,穿着蜡染布,用马车代步,不为外面物质文明所动,给我们展示最原始的东西。甚至还奢望这样的美景去看的人不要太多,留给自己和有品位的人慢慢欣赏、慢慢体味。这不是自私又是什么?中国有十几亿之众,就算每个风景区一个城市只派一个代表,也足以把它们踏平。在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也就只能接受风景名胜区里“人山人海”的场景了。

虽然宏村原本精灵般的水不再有灵气,西递也不再有神定气闲的气韵,但是还有白墙黛瓦的建筑可以看多几眼,这也是我们身边没有的独特景观。如果有一天你偶然发现了一处清幽静雅之地,有浓浓的野趣,是那种没有人为痕迹的自然随意之景,你应该窃喜,因为那才是真正的美景。真正的美景恰好在不被人们视为风景的地方,你有同感吗?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