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家的新居落成,中午相约一起吃饭。只见正厅旁有一个偏厅,我美曰其名为“茶室”,雪白的电视背景墙上彩绘着一幅《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配上小荷,十分之雅致。大气的茶台旁还有一张大桌子,上面摆满了笔墨砚和昨夜来茶室的高朋们的习作。轻轻掀开叠在一起的纸张,淡淡的墨香飘飘渺渺,弥漫四周。
南方夏日的午后多么炎热,可是窝在茶室,阵阵清凉,谁都不想动了。席间友人说起,“你最应该有这么一件雅室!可以在家里写写画画,多好!” 可惜,我还没有。
是不是一定要有一个很美的书房才能开始写作?——人除了孩提时期做事情不讲外在条件,随心而动,长大了之后大多都会对外在的条件斤斤计较。
有一年在广东省妇幼医院看望一位亲戚,闲坐中跟一位同房的30多岁女子聊开了。这名女子37岁怀孕,也就算是刚刚踏进高龄产妇队列吧,看她周身都是病,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等等,孕期早早就要开始住院保胎;而这还是头胎,怀孕非常不易,必须借助现代技术才得以成功。我看她年纪轻轻,纳闷她怎么怀个孕如此不易?然后,她才慢慢地说,二十多岁刚结婚的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两夫妻整天想着如何拼搏事业,不敢要孩子,即使有了也不敢留下,于是孩子的事情一拖再拖。终于等到家里经济条件好了,想怀孩子了,熬坏的身体又不太允许了,就是怀这一胎,看医生、住院都花了近百万。
是不是一定要各方面的条件都准备足足的时候才能要孩子呢?是不是有房有车才能结婚呢?是不是一定要有充足的时间、有伴才能去健身、去运动?是不是一定要有钱有闲才能发展自己的兴趣画个画什么的?是不是周围的环境样样称心如意才能活得有滋有味?
所有考量的都是外在的条件,唯独不问自己的内心,不问自己到底想不想做这一件事情;外在随便一个事情都是阻挡内在那个你前进步伐的借口。
写就是因为想而已,那就拿起笔吧,很纯粹。余秀华们也好,范雨素们也好,哪有什么很美的书房?不过就是手中有一只笔,或灶下或田头,让自己的思想遨游太空。
又想起了几个月前那个闷热的初夏午后,我看老师摆在画室的那幅画也是开始了几笔就进行不下去了,估计她心里有事静不下心来。果不其然,老师自己开口说,“你们想不想听听我的惨事?”真是往事不堪回首,令人唏嘘。如今千帆过尽,渐入佳境的老师感慨道,“什么都不属于我;唯有这只笔是属于我的。”我理解这只笔就是其安身立命之本,给予其精神和物质的保障,尤其是最艰难的时候仰仗这只“笔”才得以走出那无比困顿的物质世界,获得一点点的安静。
我想,这是她坎坷半辈子的肺腑之言。一直处于顺境的人很难体会这样的心境,但如果能在喧嚣的繁华日子里,拿起一只笔一本书一个人静静地呆呆,会有极大的好处。
不是非要有一个很美的书房才能开始写东西,珍惜自己的每一次心动,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