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当我把这首稻作诗配上我跟新同事们一起在田间地头工作的照片写到朋友圈,一下子引来很多故交旧友的点赞。大家纷纷留言:“亲,你这是弃笔从农了。”我一一都以一大长串笑脸符号回复亲朋好友们。我无法以合适的言语表达我的情感,但我回复给朋友们的笑脸,是真挚的,发自我的内心。
说弃笔从农,说得大了一点,我愧于这样的说法。但我确实换工作了,以前每天执笔写文字材料,现在每天在田间地头插秧种菜种瓜,调离工作多年的文化系统,加入到农业战线上来。这其中的跨度,对我是一种挑战,从身到心有一番深刻体验。
对于新的工作,我从一开始的懵懵懂懂,到现在的全身心投入。初来乍到一个陌生的领域,我只能一切从头开始,一点一滴重新学习。虽然我出身农家,对于整土、起畦、播种、施肥等等农活并不陌生,但在这里仅仅会农活是不行的。农活只是基础的工作,同事们日日任凭日晒雨淋坚持在田间地头劳作,他们执著于对农作物新品种的科学研究,我一介文科人员,尝试着从事这么严谨的农科工作,只能紧紧跟随同事左右,边学习边观察,慢慢探索。
辛苦不言而喻,但我是真的爱上现在的工作了,一日比一日更愿意投入其中。惠州是农业生产的风水宝地,东江流域孕育肥沃富饶的农业资源,加之与广州、深圳、东莞交界,与港澳毗邻的区位优势,全市现代新农业发展快速又全面,大环境要求我们每一位农业工作者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怀着百分之百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紧张的工作节奏,繁重的工作任务,这是我们每天要面对的。一些同事常常在连续奋战后抱怨:“我们快累趴了!”然而抱怨归抱怨,他们还是各就其位认真做好工作,作为初入行者我自是不敢偷懒,也不敢懈怠。身处这样的环境,我感到日子充实。
我以前的工作,跟现在的工作完全不同。以前的工作也很辛苦,每一次写作,永远都会觉得自己是新手,需要时常思考和努力。永远创新而不仿旧,永远思索而不止步不前。已经写过的东西,我们不能再写,人家写了东西,不能效仿,更不能抄袭。这一刻发生的事情,你不报道出来,下一刻就要过时了。在写作这条路上,我们永远都是诚惶诚恐的门外之徒。写作的忙,忙到了骨子里。费脑费心,却不一定取得良好的效果。你通宵达旦写出来的工作材料,领导会提出这样那样的意见;你辛辛苦苦发表的文章,一些人甚至不屑一顾。写作者,注定是要受苦的。以前有几个同行,曾听他们发牢骚,过后,他们果真有机会调到别的工作岗位,不用天天执笔写东西了。然而,久不久地,还是看到他们的文章见诸报端,有的作品还得了全国大奖。一切缘于喜欢,写作的人总是欲罢不能。
文字的魅力在于,当你真正爱上它,便不用再多言,别人通过你的文字,便可懂真正的你。同行们惺惺相惜,以文知友心,彼此懂得,互相珍惜。笔尖舞蹈,纸上捻花。其中甘苦,自愿品咽。
“文学有梦,科学有钱!”这是在以前的同事微信群里,有一天大家谈到文学和科学而说出的一句话。似乎说得言之有理,但其实不尽然。到农业部门工作后,我前不久有幸聆听到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陈志强先生关于稻作文化的讲座。他播放出一张很有意思的图片: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躺在一张摇椅上,摇椅置于长得比人个头还要高的金黄茂密的水稻边下,这张图解是“袁隆平的水稻之梦”,画面唯美感人。确实,每种工作都会创造价值,每个行业都有梦想。我们每个人,也要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有朋友开玩笑说:“你天天去上个班,还把它上升为梦想,会不会是矫情?”而我觉得,这样以苦为乐的矫情,其实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