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老年人对剪纸这门传统艺术情有独钟,每周都聚集在一起讨论研究,结伴创作。
苏定明的《横扫群魔气壮西湖》
生动鲜活的抗战女战士、勤劳美丽的客家妹子、喜庆吉祥的十二生肖、有趣可爱的卡通人物……近日,一幅幅精美的剪刻作品在惠州市老年大学展出。对不少人来说,这些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即使画在纸上也颇有难度,更何况在纸上雕刻出来。而我市不少老年人对剪刻这门传统艺术情有独钟,每周都聚集在一起讨论研究,结伴创作。
老人齐聚一堂学剪刻
“这是我刻的猴子!”“这是我剪的蝴蝶!”“这是我刻的窗花”……在惠州市老年大学的一间课室里,10多个老人家欢喜地粘贴着自己的作品。
“剪刻是借助剪刀或刻刀等工具,采用剪、刻、撕等方法,通过镂空产生虚实来塑造各种形象。”惠州市老年大学书画摄影研究会剪刻分会会长陈子毅说,在市老年大学,每周开展一次剪刻研究会,每月还会邀请惠州剪纸名家、剪纸传承人苏定明来讲课,不少感兴趣的老人会聚集在一起交流学习。
粘贴完作品后,老人们回到课室继续创作。“喜欢上一样东西就像着了魔般。”陈子毅说,剪刻是细活,需要耐心,从收集素材到临摹再到剪、刻,一般一幅不太复杂的作品都需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对此这些爱好者们都是乐在其中。他说,自从学习了剪刻,不少老人都把自己的作品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特别是过年过节时。大家都觉得这样一来不但丰富了生活而且能让更多人认识到这门传统手艺,可以一起来继承和发扬。
作品曾参展抗战70周年中国剪纸名家精品展
“来,我帮你剪个头像!”正在分享剪纸心得的惠州剪纸非遗项目传承人苏定明笑着对记者说。话音刚落,便见他拿起剪刀,5分钟不到,就给记者剪出一纸人像剪影,惟妙惟肖。
出生于惠州的苏定明自小喜爱剪纸艺术,他的奶奶和母亲都擅长剪纸,耳濡目染下,他受到熏陶,对剪纸艺术开始研究,从事剪纸创作已40多年。如今已退休的他为弘扬剪纸文化,每月会来老年大学2次,与爱好者交流,分享心得。
“刀锋的流畅是表现生动的关键,切记死板。”苏定明分享说,剪刻讲究刀法,无论是速度快慢、动作大小、节奏变化、力量强弱都需要把握好。
除了刀法,苏定明还十分注重构图和创作。“本土内容的剪纸,没有现成模板可抄,从构思内容、布局到图案绘画,以及最后剪刻成型,都得亲手完成。”他一边介绍一边展示出自己近期参展的一幅作品《横扫群魔气壮西湖》。
记者看到,这幅作品以黑色为主线条,细致地勾勒了一位英勇的女子纵身飞跃与几个日本兵打斗的场面。在作品中无论环境和人物表情都刻画得十分生动逼真。
“据说在上世纪40年代的一天,一个女孩在西湖边玩耍时遇见了几个日本鬼子,她先是不露声色,会武功的女孩打倒身边的两个日本鬼子,一时间日本鬼子乱了阵脚,此时原本平静的天空乌云密布,连天空也为她助威呐喊。”苏定明对这个儿时听父亲讲的故事印象深刻,于是决定还原当时景象。历经半年时间,这幅抗战题材的作品才得以完成。据了解,苏定明的这幅作品在上海的“纪念抗战70周年中国剪纸名家精品展”上参展,以本土特色为内容的剪刻艺术受到众多参观者的好评。
“现在来学习剪刻的年轻人较少,希望以后越来越多年轻人能参与进来,共同发扬我们的传统技艺。”苏定明说。
(原载2015年12月25日《惠州日报》。陈子毅、苏定明是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