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故纸堆中剪新梅
作者:蒋勤国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2-08-19 16:37:59

 

惠州是南粤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之称。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这片热土上吟咏歌唱,挥毫泼墨,抒发胸臆,留下了不少精美的诗文画章。这些丰富多样的精神产品,既记录了惠州的历史沿革和民俗风情的变迁,又陶冶着惠州人的性情,体现着惠州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脉搏,成为惠州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然而,古人在这片土地上或者从这里走出去的俊才们究竟留下了多少著述和创作,人们对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的家底并不清楚。这不能不说一种极大的遗憾。现在,热爱惠州的人们可以欣慰了:《惠州志·艺文卷》(惠城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由中华书局20046月出版发行了。这不仅是惠州地方志编纂工作的一大盛事,是惠州市人文社会科学的一大崭新成果,是惠州市文化建设的一大可喜成果,也是全国地方志编纂工作和文献目录学研究领域的一项新成果。

《惠州志·艺文卷》是惠城区有史以来具有传世文献价值的人文社会科学作品的首次大规模调查与清理,堪称目录学领域中有关惠州历代文献著录的压卷之作。任何人欲窥惠州历代著述之全貌,并进而穷惠州历代学术文化之流变,则须必备此书以入门径。此书也是研究惠州地域文化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历史的必备工具书。

较为全面反映惠州人文著述之全貌,是该书的一大历史文献和学术价值。《惠州志·艺文卷》完成了一项大型学术基础工程,全卷收录自唐以来至1987824人的人文社会科学作品4132篇(部、首、条),传世存世的重要作品大体网罗无遗。书中甚至收录了毛泽东早期关于惠州的三篇著述,为我市其他书籍所未见,殊为可喜。

重点突出,专题精细,是《惠州志·艺文卷》的一大特色。如西湖是惠州人文景观之翘楚,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泼墨者不计其数,传世作品甚多。作者在历史典籍和各类著述中穷搜爬剔,在古纸堆中检拾遗漏,共收录宋代以来239名作者的666篇诗词文选。依年代为序,以诗、词、文类编,纲目明晰,文格清晰,大致反映了西湖由不大为人所知到名声大著于天下,以至于凡足迹到惠的文人墨客多流连于湖光潋滟间并以留下墨宝为荣的历史变迁,从一个侧面看也是西湖开发史的有力佐证。

开艺文类史志图书在著录版本之外著录原作之先河,为《惠州志·艺文卷》带来了新的价值。一般的艺文类史志大体著录图书版本或注明书目来源即可,但《惠州志·艺文卷》却为大多数读者考虑,特意著录原作,并注明出处和写作时间,简释作品标题中提及的人名和地名,可谓别具匠心,极大地提高了该书的实用价值,使该书不仅为一般史志工作者省却了翻检之劳,也能够进入对文史有兴趣的寻常百姓家。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惠州志·艺文卷》的一大显著特色。著者纠谬正误,考证精详。书中用附注形式,对众多版本作了简洁的注解,有的虽然寥寥数字,但却提供了十分有用的学术信息。书首的《概述》是一篇高质量的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辨章学术源流的论文。作者熟悉惠州的历史沿革和人文风土,因而能考镜源流,评价得当,对有关时代变革以及历代世俗文风的描述和分析大致精当,对所收录作品的评述大体客观、公允,非深通惠州古今文献、目录版本之学者不能为,一般人绝难率尔操瓠,足见著者熟谙惠州历史,尤见出著者的学术功底和功力。

《惠州志·艺文卷》是一部编校精慎的高质量的方志图书。新编地方志是地方经济、社会、历史、人文的总体反映,不仅在当前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可以传诸后世,所以编写地方志,一定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质量是志书的生命和价值所系。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编纂新方志,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工作,而是一项认识过去、服务现在、开创未来的意义重大的事业,不仅有近期的社会效益,而且有久远的社会效益。”地方志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及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地方人民了解自己脚下的土地,进而激发起热爱她、建设她的情怀和自觉投身家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积累和保存地方文献,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补充、纠正史书的不足;对于向人民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对于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事业,都具有日益明显的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地方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代文豪郭沫若写过不少诗词,有一首是专门吟咏方志文献的:“前事不忘后事师,自来古典萃先知。犹龙柱下窥藏史,呼风舆前听诵诗。国步和由探轨迹,民情从以识端倪。上林春讯人间满,剪出红梅花万枝。”从另一个角度道出了地方文献资源的重要价值。我相信,在惠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建设文化大市的过程中,由邹永祥、吴定球两位著者在古纸堆中剪裁和奉献出的《惠州志·艺文卷》这束芳香四溢的新梅,定能为这座千年古城的文脉薪传增添新的气象!

 

(本文原载2005年第2期《广东史志》,作者是惠州市政协副秘书长、副编审。《惠州志·艺文卷》由惠州市惠城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惠州市民协会员邹永祥、吴定球主编,中华书局2004年出版。)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