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叶裕华在2014年南国书香节惠州书展上组织的谜文化成为一大亮点。开学初,他创作的谜语在“长安文虎杯”85后新人灯谜创作赛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八佳谜作。更难得的是,他不仅擅长制谜,而且还管理着一个灯谜创业团队! 人物档案:叶裕华,1994年生,广东海丰人,2012年被惠州学院电子科学系录取,是电子系有名的才子,书法、文艺圈的新秀。因为对谜文化研究很深入,学校人称“迷人华仔”。
(叶裕华在灯谜活动现场) 【传奇故事】 谜语达人 1994年,叶裕华出生在汕尾市海丰县一个农村家庭。当地的谜风非常盛行,逢年过节,年幼的叶裕华就会跟着父亲和哥哥去看灯谜会。 叶裕华的父亲不大擅长猜谜,但很重视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为了借到第一手资料给叶裕华学习,父亲常常特意跑到县城向文化馆的朋友咨询,有时还会将一些有特色的谜语抄下来。“至今我还保留着那本手抄谜语本,里面全是爸爸和哥哥手抄的灯谜,不时拿出来翻阅,心里满是感动。”叶裕华告诉《广州日报•惠州社区》记者,他外祖父讳罗传殷,已经90多岁了,擅长书法,虽然获奖无数,但为人低调,不喜走动,但是很喜欢教授孙儿辈书法,在外祖父的影响下,叶裕华的书法功底获得了进步。 随着年龄的增长,叶裕华的猜谜水平日渐提高。每次去猜谜之前,叶裕华都会跟老妈拿两个大袋子,因为每次猜谜会结束后回到家,都拎了满满的一大袋奖品回来。有一次,叶裕华的妈妈还特意称了一下,发现奖品加起来有好几十斤重。这些奖励更让叶裕华鼓足勇气,不断学习谜语,即便是在高三紧张的学习环境下也是如此。 叶裕华的执着和努力获得了谜界老前辈们的关注和鼓励,从高三开始,叶裕华不仅开始猜谜,也开始学习制谜。一开始由于缺乏经验,创作的谜语常常有浅白和冗长。经过两年多的勤学苦练,叶裕华已经在中华国粹网等网络上公开发表谜作几百条。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底,叶裕华创作的灯谜在首届“杜鹃杯”国际灯谜创作赛上获得二等奖。今年9月,他创作的谜语在“长安文虎杯”85后新人灯谜创作赛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八佳谜作。 记者了解到,由于在制谜上的突出表现,叶裕华在今年5月份被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在这个平均年龄四五十岁的大家庭里,叶裕华成为最年轻的会员。
(叶裕华在组织灯谜活动,横幅上的书法也是他写的) 【创办谜语工作室】 “目前而言,限制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经济,如此实现文化与经济双丰收,这是首要问题。”叶裕华说道,为此他在惠州学院成立华苑创意团队,“团队以谜语为核心,涉及诗词、楹联、辞赋、碑铭等传统文学作品范畴,现在传统文化日渐复苏,这些东西都是传统文化精华所在,我们有责任为其提供复苏的养分和土壤”。 “目前团队成员来自好几所高校,获得过惠大最佳设计奖的前社联部长阿铭和心协前部长小洋等负责美工设计,广州大学中文系的阿健等负责文化创意,华侨大学读金融专业境外生的阿权等负责市场运营,我负责全盘统筹策划。”叶裕华介绍道。 今年暑假南国书香书节结束后,华苑创意的谜语主体明信片项目也在推进。“我们对高校以及旅游景区明信片市场做了初步调研,发现大多数明信片不是彩色实景的就是手绘的,没什么新意,于是我们将文化创意和美工设计创造性的结合起来,推出了一套中国风的黑白明信片,惠州、广州、泉州和汕尾等部分高校与景区相继找我们,下订单做专题设计。”叶裕华说。 “其实我们团队早期的产品就已经走出大学的校门了,当初我们推出第一期产品时,广东、福建、安徽等地都有客户请我们设计,其中一个在惠的福建人朋友新店开业,还特意请我们设计了一份土豪版的古风名谜。那幅是以450元的优惠价,拍下来快递到福建去的。”
(惠州学院女生节上,叶裕华的谜语吸引了很多人) 【走红书香节】 在2014年南国书香节暨惠州市第二届民间艺术博览会现场,猜谜区成了一个最大的亮点之一。各色谜笺悬挂在猜谜区上空,场内人流涌动的猜谜区秩序井然,前来竞猜的谜友络绎不绝,十分热闹。 为了保证本次谜会的谜题的数量和质量,主办方在活动开始前3个月向全国谜界公开征集有关惠州主题的原创谜作。 这些谜语都是我们原创的,还有部分是向热爱谜语的谜友们征集过来的,虽然征集是无偿的,但说起谜语要在南国书香节上亮相,他们都很热情,有些老前辈不会用邮件,千里迢迢寄纸质稿件给我,让我很感动,因此这次征到谜语总量有一万五千多条。”叶裕华自豪地说道。 为了办好本次谜会,我们准备了两三个月,我留在学校里负责谜会筹备工作,都瘦了快10斤了。”叶裕华感慨道,但是发现谜语在现实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粉丝,他说一切都值得了。 【人物感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叶裕华从小深受传统文化影响,他喜欢谜语、书法、汉服、文学等。他说,现在社会的浮躁以及功利的思想,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一种“文化短视”现象,我们在这里面扮演的角色就好比一副“近视眼镜”。我们希望让更多的人再次看清文化之美,重新感受文化的魅力,这就是我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他希望同龄人多读书,提高人文修养,这对个人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寄语社区报:多关注文化】 他希望社区报多关注年轻人和传统文化,成为一份有品位的特色报纸。其实除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外,每个社区居民都有一个文化梦,这次书香节谜语走红就是一个例子。希望能通过社区报的平台,让社会更了解大学生的新想法、新思路。 记者点评:为传统文化喝彩 热爱传统文化人的很多,但是能够身体力行地弘扬传统文化的人却很少。叶裕华虽然是个90后,但是能够走理科生的非典型路线,将文化当成事业来做,已经很难得了。古人云“虎豹之驹已有食牛之气”,抛开谜语不谈,光是叶裕华的勇气和执着,也值得为之喝彩。 (原载2014年9月25日《广州日报•惠州社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