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夫妻要画最美大亚湾
作者:    来源:    日期:2019-11-26 17:07:30

 

image001.jpg

苏汉洪夫妇在参加展览

 

人物名片

苏汉洪,今年63岁,陕西汉中人,年轻时在国有工厂工作。1995年,与妻子一起下海经商。2008年定居惠州大亚湾,安定下来后苏汉洪重拾画笔——以烙铁为笔,而妻子吕媛也在因缘巧合下画起了沙画。2012年,在首届广东省民间工艺博览会上,苏汉洪的烙画《清明上河图》获得金奖,吕媛的沙画景泰蓝画《竹》获得银奖。

 

错过了美术学院坚持自学画画

 

 

image002.jpg

苏汉洪在演奏扬琴

 

其实苏汉洪从小就喜欢画画,念小学的时候就开始画各种宣传画,到了初中,又开始一边上学一边学油画、国画。当时他已经画得不错,学校有意愿同时保送他上美术学院。但苏汉洪因某些原因没能等到这个机会。而一起学画画的另一名同学在休学一年后顺利上了美术学院。

初中后,苏汉洪在陕西老家一家国有军控企业工作。在厂里他可是个活跃的文艺青年,画画、扬琴、跳舞等,经常给厂里办画报,参加厂里文艺汇演的活动。虽没能顺利上美术学院,但苏汉洪从没有放弃过画画,他借了同学的美术教材自学成才。也正因为没上美术学院,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当时妻子吕媛负责工厂宣传,是厂报主编,经常在很多报社和杂志上刊登作品,小有名气。1980年,两人在一场文化研究会上认识,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并于1981年结婚。

 

受丈夫影响,妻子成了沙画高手

 

 

image003.jpg

吕媛在画沙画《竹》

 

1983年,因为工厂效益不好,苏汉洪到西安外语学院进修两年,毕业后成为了这所学院英语老师,这英语老师一当就是10年。1995年,苏汉洪和夫人一起来到深圳工作,在工厂工作两年后,夫妻俩出来单干开制衣工厂。

因为之前在工厂工作有经验了,凭着两人的努力,他们的制衣厂生意做得日子越来越好。20077月,他们的儿子收到了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出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刚好当时的生意比较差,2007年春节两人给工人发完工资后打算不干了。吕媛告诉记者,“给工人发完工资口袋就剩200元了,但我们从不拖欠人家工资。”

给工人发完工资,苏汉洪和妻子在外面走着突然发现一些沙画工厂在外面贴广告说,要招人画画。吕媛拉着丈夫说,去看看吧。吕媛从头到尾看一遍工厂的人怎么画的,发现好简单,就是画好了底填沙子,当天就学会了。回家后夫妻俩马上开买材料,沙子、木板、边线等,一直忙到次日凌晨4时。

第二天,他们把比工厂更精美的沙画摆在工厂师傅面前时,对方简直有点不敢相信。吕媛心里琢磨着,丈夫一直都那么爱画画,却从来没真正从事过画画的工作,现在儿子成才了,也没啥负担,是时候让他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于是,他让丈夫全心画自己喜欢的画画,沙画她来玩。苏汉洪有绘画基础,国画油画早就会了。而烙画很少人画,苏汉洪对烙画也懂,于是选择了全心全意烙画去。

 

 

image004.jpg

苏汉洪在葫芦上烙字

 

还在深圳开工厂的时候,常到大亚湾交货。有一次苏汉洪夫妻俩看到广告牌写着8000元能买房子。吕媛乐呵呵地跟丈商量,我们买一个直接定居大亚湾吧。2008年,夫妻俩在大亚湾西区买了房子定居。还在西区文化站附近租了一间房子,潜心作画。苏汉洪画烙画,吕媛画沙画。苏汉洪告诉记者,光是铁烙自己手上就有上万种。

夫妻俩走哪就是哪的活跃的文艺分子,除了画画,苏汉洪作曲,吕媛填词,唱起了大亚湾生活,唱起了大亚湾渔歌,传遍小区还有租房街巷处,这样的退休生活引来无数人羡慕。春节的时候,两人经常参加小区的文艺汇演,苏汉洪打扬琴,吕媛唱歌。

 

参加省民间工艺博览会夫妻双双拿奖

 

 

image005.jpg

苏汉洪在烙画

 

刚开始几年在大亚湾创作,两人经常通过唱歌跳舞等丰富的节目吸引街坊邻居来看烙画看沙画。有时候一幅画能卖出去,别提有多高兴。直到2012年的一天,惠州大亚湾的纪委想要找一幅以廉政为主题的画,这对爱画画的夫妻的事情不知道什么时候传出去了,纪委找上门来看画。一眼看中了吕媛的一副以竹子为主题的沙画。吕媛说,当时那幅作品《竹》还是个半成品,是她画来想当电视上面的背景屏幕的。

纪委点名要这幅画,提出希望吕媛能够画好,到时给他们用于宣传廉政做展览。后来民间文艺家协会也通过这个途径发掘了苏汉洪的另一幅巨作,烙画《清明上河图》。苏汉洪的《清明上河图》和吕媛的《竹》一同代表惠州参加首届广东省民间工艺博览会。苏汉洪喜得金奖,吕媛也荣获银奖。

随后,夫妻双双加入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有了更大的创作平台。在大亚湾文化中心的走廊两边,一度放的全都是苏汉洪夫妻俩的作品。

 

喜欢到大亚湾采风创作

 

 

image006.jpg

苏汉洪的作品展示在大亚湾文化中心走廊,他所指是他的烙画《清明上河图》

 

苏汉洪以惠州大亚湾为题材,以惠州市区为题材创造很多原汁原味的烙画,惠州西湖、泗州塔、大亚湾海岸、大亚湾的渔民风情等。有年4月接到南国书香节参展通知后,他便和妻子开始驾车在大亚湾寻找关于古村落的题材。他发现了良井镇霞角村的杨氏古屋,觉得非常美,像是回到了儿时对村庄的记忆。观察了许久,苏汉洪5月份开始构思,直至7月份完工,创作了《我的梦根的记忆》。里面的人物生活情节画得栩栩如生,非常鲜活。

夫妻俩定居大亚湾后对它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吕媛说,"每次听到别人说大亚湾是文化沙漠。心里就特别不服气。大亚湾的渔歌很美,大亚湾的渔民文化非常丰富,并不亚于惠东,只是没有人把它用艺术的形式创作出来。"夫妻俩决定,接下来的生活要用画画、作词谱曲、文学等艺术形式创作,向大家展现大亚湾的美。吕媛连舞蹈怎么编排心里都有了大概的思路了。

他们说这话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对活宝夫妻,常常下乡采风寻找最真实的创作源泉,光是要整体搬迁的金门塘村,苏汉洪夫妇开着车过去考察了三趟。吕媛说,一个村落整体搬迁,传统渔村风貌逐渐消失,一些靠口口相传的民间传统风俗也可能面临失传。苏汉洪说,他们去村里,就是想先去拍摄采风,然后准备以烙画、东江沙画或其他形式留下这些大亚湾民间民俗风情景,作为创作素材。热情的夫妇俩还邀请记者下次一起去乡间采风。

 

小编手记

 

 

image007.jpg

苏汉洪2010年作品,老式火车,现在很难看得到了

 

兜兜转转,苏汉洪说,自己最终还是能够如愿全心画画了,能扬琴作乐安度晚年,觉得自己特别幸福。吕媛说,虽然自己学会了沙画,但也会重拾当年的笔杆子,也通过文学的形式展现惠州的美。

苏老师比较安静,吕老师活泼,真是互补型夫妻的绝配。为苏老师对画画的执着所感动,为吕老师对生活灼热的热情点赞。期待看到他们更多演绎大亚湾的好作品。

 

(原载20191121日《惠湾十二时辰》)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