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场景、命运和生活的写作方式——从《别向命运屈服》说起
作者:李建毅(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9-10-12 12:32:28

 

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墨子说: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墨子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合用之?废以为行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三表法的出发点是唯物主义的,主张根据前人的间接经验、群众的直接经验和实际效果来判断是非。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找到事实依据”、“订立规则”、“进而实践”。而这对于今天的报告文学或者说非虚构文学而言理所当然是适用的。而我因为和邓仕勇君同处一座城市的渊源而有幸读到他赠送的报告文学《别向命运屈服》这本书,因而有重温墨子先贤“三表说”的冲动。《别向命运屈服》该书23万多字,61个章节。作者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把一个备受命运折磨而又自强不息、起伏跌宕的励志者的故事展现的世人面前,这对于邓仕勇君而言,无疑是成功的。而我更认为他的成功来自于对“场景”、“命运”和“生活”的成功深入。

我们可以展开书籍当中的很多章节,来窥探作者对时间和场景的描写和它们的转换。如第一章的开篇“一九八六年……李田村一片黑暗,伸手不见五指。天上,除了遥远的天际有几点微弱的星光外,其余全似黑布一块,将浩瀚的天空笼罩得严严实实;地上,除了山溪叮咚流淌的声响外,再也没有别的动静。”再到接下来的第二段,“离山溪不远的一处山坡上,一间又破又旧的砖瓦小屋里漏出一丝微弱的灯光,小屋内,一个少妇手抚着大肚子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着。接生婆已经做好了一切分娩的准备,在那张一米二宽,不知睡了多少代人的木板床上铺了块接生布垫,一锅水在炉灶上汩汩四溢冒着热气。小屋外,有一个黑影在不停地来回走动,他就是这户人家的户主罗华青。”

任何一个读者到这一段的时候,很快被这种由远而近,由上而下,以动衬静的场景吸引住了!而在这里作者实际已把时间、地点和人物,包括可能发生的时间已经交代清楚了,细心的读者甚至可能会在问,往后会发生什么事呢?

再如第2章“村前有一条山溪,弯弯曲曲,叮咚流淌。每逢夏天,这里便成了孩童的欢乐天堂。中午时分,小伙伴们吃完饭都会往山溪里跑……”。第10章的“他搭上了一辆驶向河源市区的客车,在一个靠车窗的座位安静地坐着。望着熟悉的村庄、亲切的小溪渐行渐远,眼泪模糊了双眼。如果说村里的拖拉机像一头慢悠悠的老牛,客车则像草原上的一匹快速奔跑的骏马。公路两旁那高大而枝繁叶茂的桉树,不停地伸出双臂来迎接他们,又快速地远离而去。”第11章“客车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了河源市汽车站……”。第48章中的开头“二O一三年的春节刚过,罗文苟就决定要尽快在老家建新房……”第49章“们穿过一片树林,来到一块草地上。这块草地有几平方米大,长满了茂密的青草,草间还长了许多颜色美丽的小花……”可以说正是作者惜墨如金的描述方法和不断地进行了时间或者场景的转换,而让故事的本身不断地推动着读者前行,也让故事不断地精彩纷呈。

另外,在本书中,作者适度把握对命运的铺写则使故事更为精彩。如通过写主人公罗文苟在没有双手,一只脚残疾的情况下依然学会了游泳、向父亲请求去拾稻穗、用脚写字、跑步拿到全校第一名、面对欺负他的“恶同学”谢家宝,在被欺负得百般无奈而进行的绝地反击、不畏艰难的求职路、历经磨难的拜师路,以及经历他人生导师最严厉的考核等等。实际是从多侧面、多画卷的展示了主人公坚强、坚韧不拔和永不服输,人残志坚的好男儿精神。而另一组故事从小罗文苟在学校对同学的帮助、在汽车上见义勇为而且聪明机智地帮助邱玉秀免去了一万元钱被偷的命运、到后面的智擒小偷、舍命救出差点被汽车碾压的全伯孙女等则反映出主人公嫉恶如仇、机智勇敢的高贵品格。同样与主人公高贵品格相对应的则是在他坎坷曲折的人生历程中,给予罗文苟施以援手帮助他的人们。如接纳罗文苟到学校的育新小学的林校长、给他幼小心灵鼓励的学前班谢老师、助人为乐的罗秋凡同学、在河源市区邂逅的打工妹邱玉秀、表舅黎庆有、司机廖子平、护林员余安全、技校里的同学陈汉青、帮他走入直销市场的雷姨和孔姨、特别是后面对他的人生有着影响的戴雪瑶和他的导师程理杰等等,是他们这一群有着助人为乐,心地善良的人们,形成一个强大的人物谱对主人公的帮助和提携成就了今天的罗文苟。虽然他们对主人公罗文苟的帮助方法和具体事例是完全不一样的,但他们在作者的笔下,通过各种故事的组合,不仅有血有肉,而且跌宕起伏,充满着生活情趣,总有一种无巧不成书的感觉。从某种角度来说,即使再精彩的故事,如果没有作者的点睛之笔,也是很难成文的。当然,其中付出写作的艰辛,或许只有作者知道了!

其三,对生活的描写则成为这篇报告文学成功的一大原因之一,如:细节描写、心理描写。我们随便翻翻,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如第47章“罗文苟感觉自己的脸自爬土坎至今,一直都是火辣辣的,浑身的血液都在沸沸扬扬地翻滚。怎么会这样呢?只不过是跟自己的学生来游玩而已。可这位学生是个姑娘,还是一个跟自己年纪相仿的漂亮姑娘,就这么在公园里孤男寡女地待在一起……内心的骚动让他坐立不安,他索性将整个身体靠在椅背上,抬头仰望暮色中的天空,天空中已经闪烁着几颗星星。龙莉萍静静地坐在旁边,两肘撑在膝盖上,双手托着那美丽的脸庞,凝望着山底下迷人的街景。”这种对少男少女特别是一个残疾少男内心的描写实际是把人物置身于一个奇妙的荷尔蒙增长的情境中。既符合主人公的身份,也符合现实环境。

再如第49章“尽管他们坐下来已经歇息了好一会儿,心却仍然不由自主地狂跳着,脸上都是红通通的。龙莉萍的脸是一直红着的,罗文苟的脸则是坐在草地上才开始红的。他们大概都已经意识到,此时此刻,他们来到这样一个僻静、隐秘的地方意味着什么……”当我们读到这一段,实际上是一段美的心理描写。所有的场景都会围绕着一个主题那就是——他们的内心开始相恋了!这种不动声色的心理描写实际是作者换位思考的结果。一个伟大的作家只有置身于主人公的内心之中,他的作品才会接近事实的本源。这也从客观上契合了墨子所说的“三表”。而本书中拥有大量的心理描写则是本书耐读的原因。     

又如:第37章“罗文苟连忙走过去,用下巴和左残臂将文件夹起拿了过来,用左残臂翻了一遍,顿觉冷汗涔涔而下。这叠二十多张A4纸双面打印的文件,密密麻麻的,少说也有五万字以上”可以说,没有作者的细心观察,没有作者的换位思维,很显然作者是写不出这么精彩的细节出来的。而第51章“他披上衣服,用嘴叼起床上的被单,轻轻走过去盖在她身上。他轻手轻脚地洗漱一番,准备到楼下买些早餐……”;里描写的每一个细节都符合主人公的现状。而这理所当然也只作者最为用心的表现。

同时53章从细节来说却是这样写的:“漫天的玫瑰花瓣从天而降,仿佛一阵玫瑰花雨围绕着她,浪漫唯美得恍若童话世界似的。她激动地走在一条红地毯上,发现正对面的一个小舞台背景墙上,竟然摆着用玫瑰花装束而成的六个大字,分成两边,中间是一个大型的大红色心形花圈……”当我们读完这一段场景描写,我们就仿佛如身临其境,这里面的每一个词语都是实实在在的,也是唯美的。

读完《别向命运屈服》这本书,也不禁让我想起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文学家王充曾在他的《论衡》里说到:《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论衡》篇以十数,亦一言也,曰:疾虚妄。其意思是说,一切文章和著作不但应有美的形式,而且内容是真实的,坚决反对荒诞不经的虚妄之作。其实把这句话放到尊重事实的纪实类作品而言,无疑是最合适的。我想在《别向命运屈服》这本书中,作者无疑是在这些方面的成功者。无论是他使用的蒙太奇式的场景更换,还是他对人物命运从美学角度的欣赏,抑或是从生活中深入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都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在人生实践中,必然经历的种种磨难的忧患、悲怆、激愤和雄壮!其实也是以美学的名义宣示了一个极具有意义的社会励志形象。这诚如作者在书中的《后记》里所说:“生命的诞生,原本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好,虽然命运常常充满着不公,但我们有幸降生在这个世界,以生命体的形式梦想、渴望、成长,这已然就是一种生命的成功。因此,无论生命的过程是喜悦还是失意,都应以乐观的情绪、平稳的心态、顽强的意志面对生活的每分每秒,好好地活着,相信命运终将会为自己所掌控。”

理所当然,作者不仅仅只是把自己看做是一个报告文学的作家,而是把自己置身于主人公的命运中、把自己置身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洪流中,把自己置身于人类奋斗不息、博爱和悲天悯人的历史长河中。如此说来,该书中的主人公罗文苟的奋斗将不是孤独的,作为本书的作者邓仕勇君为这种自强不息的人们的讴歌也不是孤独的,作为在历史长河中因为生活而拼搏着人们也不是孤独的,因此我们也就有理由通过阅读此书见证着作者的胸怀,见证着报告文学的成功!

 

本文参考文献:

1.《别再向命运屈服》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年,作者:邓仕勇

2.《墨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作者:东周墨子

3.《论衡》西苑出版社2016年,作者:东汉王充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