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在生活深处采集的香味——读陈文端散文集《采集香味》
作者:李建毅(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9-07-06 10:16:04

  

几个月前收到同处一城的文友陈文端散文集《采集香味》一书,就为她在生活深处采集的香味所吸引。尽管以前也在媒体上偶尔读过她那蕴含着生活之美的文笔,但捧着她如此厚厚的文集还是第一次。所以一直想为此写些什么。不过,当我翻开书的扉页,作家周小娅的序言《心灵纯真的花朵》赫然在目,再看看本书正文300多页,这种为其写评的念头顿时打消大半。毕竟,周小娅是散文界的巾帼英雄,女儿心,当然女作家最了解。更何况,从文笔看来,周小娅和陈文端两位至少算得上是闺蜜,所以,文中精华,文情达意自然是被捷足先登者所获。不过当我花足了几个月的假期把整本书好好地读了一遍,便抑制不住为该书写些感受的想法。就如知名作家郭海鸿在我《故乡远逝的记忆》中的序言里说:“一本书的面世,当是不足为奇的;但是,一段心灵史迹的呈现,是庄重而弥足珍贵的,我以友谊的名义,祝贺它高洁的散布、并且肩负起推广他的责任。”我想把这段话用在陈文端的《采集香味》的出版,显然也是非常合适的。于是便有了我对本书的看法。

我认为《采集香味》的成功得益于她写作的以下几点:

一是运用杂糅写法,使得文章读来别具一格。

如果写小说,彼此之间的逻辑线索是显而易见,许多散文也不例外,而作者的散文却另寻捷径,采用杂糅方法,把彼此看似不相关的内容杂糅在一起来写,让读者突然感觉到断层的感觉,似乎失去了线索,等读者读完才发现线索是有的,只是暗含其中而已。有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作者在写《采集香味》时,先开门见山地说“我的家富有大自然的气息,我这么说,别人可能会不以为然,因为凭眼睛去看……”,第二段则一转折说:“这些香气都是我在旅行中采集来的,花香是来自德庆盘龙峡的薰衣草干花,树香是江西婺源的香樟木块,草香是郊外踏青采到的艾草。”实际上是由家写到远方。而接下来的内容无论是写在荆州古城遇到王大姐,还是写到“曾在火车上与一萍水相逢的阿姨相谈甚欢。”最后写到苏州的人力车夫,看起来各个环节似乎互不隶属,互不相关,其实这恰恰是作者的精心安排,作者名为写香味,其实是写人——有香味的人。读来让人豁然开朗。而《渐渐消逝的风景》则由山到游船,游船及水,看似写不同的事物,其表达的确是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喜爱,对即将消逝的风景进行缅怀和挽留,这何其又不是杂糅手法的成功。《植物般的人》从写滴水观音开始,用“一整天心里都洋溢着喜悦,吃饭的时候,眼睛几乎一刻都没离开过它,被它深深迷住了。突然向往起做这样的一株植物:色彩悦目,身姿优美……”这一段把读者引入植物之美的世界,最后笔锋一转,由物及人。初看标题,如果不留心,还以为是写植物人呢。或许这正是作者杂糅成功,暗度陈仓的安排的原因,原来植物般的人,说的是一种不招摇、不做作,“既温柔又坚韧的”人。《鹅》这篇散文,从标题来看,再简单不过,可作者还是采取了分节,从“牧童”、“鬼节的鹅”、“卖鹅的细妹姐”几个看似不相关的标题杂糅在一起,直到读到最后,“……走过了千山万水,尝过了四方美食,见过了各式人等,我还是觉得我家乡 的食物最好,女人最美。”才知道作者写来写去,还是写故乡的人。同理《如父长者》则把作者自己人生中所遇到的长者初中语文蔡老师、高中的杨老师、在医院里看护女友时结识的杨叔,包括在湖边散步结识的冼叔这些良师益友,在血缘关系上几乎和作者毫不相干,却一个个为作者提供了父爱般的温暖。这些杂糅在一起的人物,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在作者年少痛失父亲和父爱缺位的情况下,这些长者充当了父亲般的角色,读来让人感动。最值得一提的是《回家那条路》则采用蒙太奇手法把时间定格在1989年腊月、19937月、199512月、199612月和200910月,通过描述回家的路所乘坐的不同交通工具来再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在一般人看来,使用杂糅方式写作往往是不太成功的,但作者能大胆使用这种方法,而且不动声色,让糅合中不露痕迹,说是作者努力和智慧的结果,一点也不为过。

其次运用文辞欲扬先抑,使得文章读来富有弹性。

作者的《春笋的幸福生活》《等你》《新家遇旧人》等文,几乎都采取欲扬先抑的方法而使文章读来格外富有弹性。如《春笋的幸福生活》,从标题来看是写春笋的,可作者却在开头从“年轻的时候,有个男孩子追求我,他说,他事业一定会很成功,他一定要让我住在一栋漂亮的小洋楼里……”通过欲扬先抑,而让读者再次深入地去了解。《等你》初看标题,可能绝大部分读者都会把它读成是等人,可作者还是来了一个欲扬先抑,以压在箱底的一条裙子作为引子,一再写买衣服的过程,最后当作者写到“就这样,上衣、裙裤、我,三位互相成全,把自己的美发挥到最好的程度。”时,才发现作者在写裙子。可当人们以为是在写裙子时,作者突然又话锋一转,“……我不会把这件上衣和这条裙裤分开的,它们天生一对,互相等待,终于相逢,我怎么能让它们分开呢……它也有命运:漂泊、等待、缘分、相遇……”最终又回归到表面写裙,其实质还是写人。短短地一千字,竟然一波三折,足见其文章富有弹性。

再次,运用细节描写,让文章平添生活乐趣。

当然,作为一位女性作者,她更多的还是发挥了女性的第六感官,通过细节描写来描述了她所熟知生活的点点滴滴。如在《贤惠女人》中对家庭场景她是这么描写的“她家非常整洁,窗明几净,简直可说一尘不染,一切物品都那么光洁闪亮,整齐有致……我就觉得这家里的一桌一凳,一碟一碗,家里所有的一切都被一双女人的手珍爱温情地抚摸过,幸福的光泽熠熠生辉,温馨的气流不可阻挡地扑面而来……”、在《春笋的幸福生活》中写女主人公的幸福生活“……楼共四层,每层一百平方米,夫妻住一层,一儿一女各住一层,每层有卧室客厅阳台,都配着时尚家具,四楼有一个大露台,视野开阔,青山仿佛触手可及……更绝的是,春笋家面前小河渠的对面,有风雅之人挖了个小湖,湖中间砌一小岛,岛上有婆娑花木和亭台,作为垂钓休闲玩乐之地。而小河渠的斜对面,是一苗圃场,一片茂密滴翠的小树林环绕在水边……”、当我们读到《辛劳慈母》中“……我这个不成器的女儿,在离她二百多公里的异乡谋生,偶尔回一次家,母亲必定要去市场大包小包买上一大堆菜,然后在厨房不停地煎炸烹炒,做出一大桌让我眼花缭乱的菜,好像我有几个胃似的……”读完这段细节描写,读者的眼前马上会呈现一个不辍劳作和慈祥的母亲出来。无疑,如果没有真诚的爱、没对生活细心的观察是写不这种细节出来的。因为作者在多篇文章里对细节的描写,进而让生活平添了许多乐趣。

最后,作者始终写自己最熟悉的身边人和事,读来让人倍感亲切。

作者的本书共收录了近100篇散文,可以说绝大部分写的都是她身边最熟悉的人和事,如《大哥》《向日葵般的女孩》《好人好事记》《表姐》《上班路上》《我要喝茶了》等等,可以说这些熟悉的人和事让作者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也正因为如此,这些文章更值得一读,其中不乏有许多精品。难怪乎福克纳说他只写他“邮票般大小的故乡”。而作者大量的这类文章,读来更是让人倍感亲切。再如《阿舟和他那瓦房子》中:“秋渐渐深了,天渐渐冷起来,街头巷尾,酒楼食肆,又见处处烟气腾腾,火锅又开市了。在袭人的寒气中,亲朋好友纷纷相约吃火锅,大家围着一炉火,把烫得灼热的各种美味送进肚子里去,既驱散了寒意,又品尝了美食”这一段写的都是大家熟悉的场景,但在作者的笔下依然写得饶有兴趣。虽然天下的母亲都一样,但在《辛劳慈母》中,作者把母亲的遭遇如中年丧偶却能坚持供孩子们上大学,恰到好处地处理婆媳关系等等则是从大同中找到了不同,读来令人感动。

当然作为一位年轻的作家,偶尔一点瑕疵也是不可否认的,如部分文笔过于细致,不同文章出现类似的段落和内容也是需要适当处理的,但瑕不掩瑜,本书精彩纷呈的内容和优美的词汇,作者女性细腻的笔调都会让读者享受到一顿顿文化大餐。从这个角度说,无疑作者是成功的。作为评家或者说文化的追随者,我们始终抱着一颗祝福的心,祝愿作者的作品越来越成熟和越来越成功。让生活充满幸福的同时,也让优秀文化和优秀的作品充满我们生活每一个角落。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