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古人智慧传统民俗入镜来
作者:陈春惠    来源:    日期:2019-06-15 10:52:12

 

image001.jpg

吴伟荣在拍摄古村落。 惠州日报记者陈春惠 摄

 

image002.jpg

吴伟荣拍摄的完整长龙。 吴伟荣提供

 

党的十九大提出,古建筑文化和优秀传统风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作为后人,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做好文化传承文章。近日,由市文联主办的“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主题系列活动之百场宣讲”第二十三场宣讲在惠东县黄埠镇举办,惠州市文艺宣讲员吴伟荣进行了《如何拍出有价值的民俗作品》宣讲,讲授有关民俗摄影的满满“干货”,宣讲中更透露了他对民俗文化满满的热爱。作为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惠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多年来,吴伟荣执着于拍摄民俗传统活动和古村落。“要想保护古建筑、古村落,传承好传统风俗,就要把她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世人,引来全社会的关注。”而这,正是他手握相机的梦想。

 

每逢周末深入古村落徒步拍照

宣讲会中,吴伟荣从了解民俗、民俗文化、民俗拍摄技巧等方面介绍了民俗的含义及主要内容,民俗摄影的切入点、原则、主题、场景、构图等。不少村文化骨干和摄影爱好者聆听后表示:“学到了不少民俗知识,很实在。”

实际上,吴伟荣对传统民俗文化知识点的凝练,都源自于他对拍摄传统民俗活动和古村落的追逐。多年前起,每逢节假日,吴伟荣就和一群朋友到我市各县区古村落徒步、拍照。今年春节期间,吴伟荣放弃与家人聚会,奔波在各处拍摄地:年初四,到惠东县大岭镇洪湖村小布村民小组拍摄有350多年历史的“逗老爷”活动;年初六,到博罗县泰美镇的车村村,拍摄有2000多年历史的“大年初六姚夫人庙会——行乡”民俗活动……

在惠东县稔山镇范和村举行“范和第四届传统民俗文化节”时,吴伟荣连续两天拍摄,跟着巡游队伍一圈下来,跑了五六个小时。他不顾疲劳,踏入水田,几番折腾终于在田埂上拍摄到两条各长达50米的完整长龙,终于心满意足。

几年前,吴伟荣在龙门县工作时,每逢周六、周日就背着照相机在龙门县各处拍摄古宅、古树、古村落。“古建筑中制作雕刻精美的灰塑、石雕等建筑构件,凝集着古人的艺术智慧。希望能尽自己的一点力量,把我市一些古建筑,留下一些资料性照片,把古人建筑文化的智慧留下来。”吴伟荣说。

 

追踪拍摄对象,让传统手艺和风貌活起来

1962年出生的吴伟荣,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喜欢上摄影。读初中时,一位同学把表哥的照相机拿出来,给几个喜欢摄影的同学“大展身手”。几个同学想尽办法省钱买胶卷,每逢周日约好去西湖,同学划船,吴伟荣负责拍照……直到吴伟荣参加工作,他才有了自己的第一部照相机。

1997年,吴伟荣买到一部数码照相机。有一次,他无意听到一个老师傅传授经验:要想拍好照片,平时多注意电视电影画面。吴伟荣豁然开朗,拍照时琢磨构图,还跟一些老摄影家出去拍照片,在旁“偷师”。蹲在地上甚至躺在地上找好的拍摄角度都是常事。

吴伟荣还喜欢拍摄古韵味系列照片。他四处追踪、打听哪里有好的拍摄对象。吴伟荣到龙门县龙华镇功武村去拍摄一个编织盒萝的老人。在功武村五宅古堡的围墙下,8旬老人廖伯仔细地编织竹器。老人编竹器已有70年历史,竹扇、竹篮、农业用具等都能顺手编来。吴伟荣让老人用力甩动几根编织用的竹篾,动感十足的画面,让老人的传统民俗手艺立刻在镜头中“活”起来。

市区的水东街也是吴伟荣喜欢拍摄的地方之一。他持续几年拍摄水东街的景和商铺,好不容易找到一户居住在水东街的人家。“这户人家有一个80多岁的老人,在水东街生活了几十年,我将以老人为拍摄对象,拍一组照片,让大家能看到水东街人的生活情景和传统民俗风貌。”

 

(原载2019611日《惠州日报》)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