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用绸带做的传统发饰。
一卷红绸带,在市民张晓手中,魔术般地变成了花发钗、花头簪、花步摇、花凤冠,还有美丽的新娘子手捧花。“我喜欢做手工,所以就去钻研。”张晓的家成了她的手工作品“展览馆”:丝网花、布艺花、手工包包、手工娃娃……琳琅满目,充满温馨。如今,张晓最希望通过自己的一双手,制作出带有传统味道的手工作品,弘扬传统文化。
看书上网找资料,自学丝网花制作
张晓是湖北黄石人,10多年前来到惠州工作。虽然从小就喜欢画花花草草,但她读中专时,读的却是机电专业。“我还烧过电焊呢!”或许是觉得机电专业的确不适合自己,毕业后,张晓来到了惠州,改行学美容。心灵手巧的她参加美容培训后,被留下来教其他学员。结婚生子后,由于工作比较辛苦,张晓辞了职。
接触手工源于偶然。有一次,张晓路过一间店,看到了一束美丽的丝网花,从此迷上了。买来书籍、材料,上网查资料,她开始动手做丝网花。一步一步按照书本上的方法来做,做得像模像样。张晓想了不少办法,做了很多尝试,努力把丝网花做活,而不是让人一看就觉得是假花。她做的丝网花很受欢迎,还曾经开了一间网店卖丝网花,顾客远至吉林等地。一段时间后张晓发现,在网上卖丝网花物流是很大的问题,需要专业包装,否则花瓶很容易破碎,而且丝网花很容易变形。后来,张晓转而去研究一些手工布艺品。
在张晓家,有一个花瓶插了一枝梅花。远远看去,梅花栩栩如生。“花枝是真的,但花是假的。”原来,这梅花枝是张晓捡来的枯枝,她用布制成梅花的模样,然后粘到梅枝上,就成了永不凋谢的“梅花”。“我喜欢捡‘垃圾’,看到有合适的树枝或其他一些物品,就会捡回家做成手工艺品。”张晓笑笑说。
参考古典书籍和画像做传统头饰
铺着棉布的工作台上,花发钗、花头簪、花步摇、花凤冠……一套改良版的传统头饰十分吸引人眼球。头饰的底座是金属配件,上面搭配着红色、粉色的绸缎花,精致、华贵。“这是我最近做的,花了不少心思和时间。”张晓笑着说。仔细端详一番,原来头饰的底座并不是一体成型的,而是由许多零碎的小配件DIY构成,每个配件之间都由细小的钢丝线缠绕连接。绸缎花的花型也有多种,每片花瓣都是手工凹出造型、以胶水固定形状后再拼出花朵形状。“绸带剪出大小相等的小段,然后再制作成花朵。这花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可难了。”记者尝试拿起一小片绸缎摆弄,由于绸缎材质滑溜,即便拼出花瓣状,也很难用胶水固定形状。
“熟能生巧,精工出细活嘛!”实际上,手工技艺难不倒张晓,最让她费脑筋的是构思、设计。“上网查了很多资料,看了一些古典书和画像作为参考。脑中有了设计图像,没有打草稿,直接制作。”张晓很喜欢传统文化,希望通过制作传统手工饰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用花灯奖金买缝纫机,鼓励自己坚持手工创作
今年元宵节,市民协在惠州市民间艺术馆举行花灯展,张晓也积极参与。虽然她参展的花灯个头不大,但张晓说,为此她忙了一个月。
张晓的花灯是一盏仙女花灯,一个身穿古装的布娃娃站在一朵莲花上,头顶上还有一个纱质盖帘。灯光下,花朵、布娃娃非常精致可爱。张晓说,小仙女的衣服是最难制作的,她前前后后设计了好几次,也失败了好几次。衣服有两层,张晓先画出图纸,然后用报纸裁剪出来,再裁剪薄纱。第一次衣服做小了,只好重新做。小仙女脚踏的莲花瓣,是用丝网做的,造型时也花了不少时间。这盏原创手工花灯展出时,得到不少市民好评。
这盏手工花灯在一次花灯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奖金是600元。张晓拿着这600元,买了一台缝纫机。她很早就想买一台缝纫机来做手工布艺,用奖金来购买,意义非同,可以鼓励自己在手工创作道路上继续走下去。“我很享受做手工的乐趣,喜欢创新,希望以后能做出更多、更好、带有传统味道的手工作品。”
(原载2017年4月17日《惠州日报》。张晓是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