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西湖大事记(二十)
1973年
拆拱北桥下的西湖蓄水坝,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三眼桥(闸)以控湖水。
1974年
5月 毁明月湾约1560平方米的园林建“惠州大厦”,楼高五层,时为湖边最高楼房。
是月 中央文化组成员、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徐彬如和中共党史研究专家胡华参观泗州塔、点翠洲、百花洲和东征遗址,召开座谈会研究东征惠州等重大史实。随后,惠阳地区和惠州市在点翠洲、百花洲筹办历史展览馆和革命文物展览馆。
是年 红棉水榭改建为二层混凝土结构的红棉宾馆。
1975年
西湖管理委员会在芳华洲建芳华宾馆,创办西湖旅行社。
是年 西湖管理委员会对西湖水进行细菌学检测。
1976年
4月18日 西湖鱼苗场从顺德勒流运回东北鲫鱼20万尾进行繁殖。此品种很受养鱼专业户欢迎,至1977年,西湖鱼苗场销售130万尾。
5月 广东省首届城郊淡水养鱼技术培训班在西湖举办。
是年 在明月湾建水上餐厅平台,1979年续建水上餐厅。
是年 在红棉水榭建“红棉桥”与明月湾餐厅水上平台相连,通往环城西路。1978年装修此桥。
1977年
3月9日 惠州市成立“广东省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惠州分站”,设在西湖管委会。
1978年
年初 “文化大革命”期间在丰湖书院旧址办的惠阳地区招待所,改办为惠阳地区师范学校。
7月12日 泗州塔、飞鹅岭、王朝云墓被列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8月 中共广东省委第二书记习仲勋视察惠阳地区。习仲勋提出“西湖风景区建设应与生产相结合,如两者发生矛盾,生产应服从西湖风景建设”,应把“以湖养湖”调整为“以湖促旅,以旅养湖”。
12月28日 在西湖办学的惠阳地区师范学校升格为“惠阳师范专科学校”(简称惠阳师专)。
冬 在点翠洲与芳华洲间建成131米长的贴水三曲平桥,取名“偃龙桥”。
是年 在九曲桥的桥台上建两亭一廊,取名“鸳鸯亭”。
是年 开始对西湖的景点实行收费管理,先在百花洲、点翠洲收门票,每人次5分。
1979年
1月3日 《南方日报》头版刊登《救救惠州西湖》的文章。
3月 成立惠州市园林管理局,与西湖管理委员会两个牌子,一套班子,设政工组、生产组、基建组,属下有园林队、绿化队、苗圃场、大鱼队、西湖旅行社、木工厂等,干部职工546人。
6月 惠州市无线电厂撤出点翠洲和孤山后,六如亭、朝云墓和孤山茶厅等景点恢复开放。
9月25日 惠阳地区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制止破坏西湖风景区的通知》。
12月 为整治西湖污染,省城建局拨款73万元修建惠州环城西路西湖截污总渠第一段(从拱北桥至近秀桥),全长920米,1981年12月竣工。
是年 西湖管理委员会为挖掘风景资源,扩大旅游景点,在丰渚西北推土筑堤,将丰渚与桃花溪的一片园林绿地连成整体。
是年 修建西湖东门和西湖西门。
是年 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长胡希明游西湖时作《惠州行》二首,其一云:“见西湖风景区经十年动乱后失却当日妖媚,湖水浑浊,死鱼漂浮,污染严重,感而赋此。北伐东征故惠州,热风吹浪破残秋。东江百姓江山主,不许西湖有浊流。”胡希明是河北保定人,诗人,曾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
1980年
3月 日本“步道短歌会”一行27人由佐藤佐太郎率领,参观了朝云墓、六如亭、西新桥以及白鹤峰东坡故居等东坡遗迹。
4月25日 市食品厂废水污染西湖鱼苗场,毒死鱼苗11万尾。10月再次发生污染西湖事故。
5月4~11日 全国跳水冠军赛在孤山游泳场举行。全国13个省市男女运动员共70多人参加。
5月 建西湖东门内的“荡香榭”,筑游艇亭、廊榭、水台和管理房、泊艇码头等。
5月 广州师院副教授黄德芬著的《惠州西湖》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广东地理丛书之一。该书4.30万字,印5500册。全书五部分:一、惠州市概况;二、西湖,下分三目:苎萝西子的美称、五湖六桥、西湖风景,西湖风景目介绍了泗洲塔、孤山等21个景点;三、九龙潭和汤泉;四、苏东坡在惠州,下分四目:苏东坡与西湖、东坡故居、助筑东新和西新两桥、葬朝云于孤山;五、惠州土特产,介绍惠州梅菜、东江盐焗鸡等东江名菜、东江糯米酒、鞭炮和焰火、四时佳果等。全书附有图照24幅。是新中国成立后首部全面介绍惠州西湖的著作。
6月 惠州市园林管理局首次编制的《西湖风景区总体规划》,经省、地、市有关领导和专家审议评定。
是年 孤山的市无线电厂原址改建为“中国(惠州)旅行社”。
是年 将清醒泉划入惠州市业余体校范围,作全校师生生活饮用水,并装上抽水装置。
是年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东书法家协会主席陈永正作《苏堤》《泗州塔》《点翠洲》《百花洲》等惠州西湖诗多首,其中《苏堤》诗云:“苏堤柳色界天青,丰乐桥边眼暂明。最爱碧桃三月浪,轻烟如梦惠州城。”
未完待续……
编撰者简介
邹永祥,历史学副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会员,惠州市文化智库专家顾问委员、惠州市非遗评审专家组成员、惠州学院惠州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第一、三届惠州市社科专家库成员。
历任惠州市(县级)文工团二胡演奏员、惠州市(县级)博物馆副馆长、惠州市(县级)文化局副局长、惠州市惠城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惠城区政协第二至六届文史委员会主任,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地方志学会理事、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惠州市文联主席团成员、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三、四届主席、惠州市文化顾问、“惠州民间文化网”和“惠州民间文化”微信号总编辑。
主编或参与撰写《惠州志》等地方文史著作52部,发表文章430多篇;编辑、审改文史论著155部。著作获省级以上单位和国、省级专业协(学)会的学术成果奖24项,市级学术成果奖和五个一工程奖6项。
编撰者简介
林惠聪,广东省惠州市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化网”和“民间文化”微信公众号总编辑。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红豆》《嘉应文学》《小小说月刊》《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惠州日报》等报刊。《猫的故事》入选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2020安徽版)。出版散文集《遥远的梦》《如此缘分》,与邹永祥合作编写《惠州西湖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