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菜是粤菜的三大流派之一。 东江菜又称客家菜。“客家”是古代从中原迁徙而来的汉人,他们的菜肴风味还保留着中州古代传统特色,被称为客家菜。 在广东菜的三个流派中,广州菜、潮州菜都曾经历过秦代以后的“汉越融合”阶段,而东江菜则否。这是因为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历尽艰难险阻,多群体有组织而迁,整村或整族而徙。迁到东江以后,成片聚居,地域宽广。其范围包括今之紫金、五华、大埔、丰顺、河源、梅县、兴宁、龙川、惠阳、惠东、惠州等县、市,以及附近的东莞、清远、英德、曲江等县之部分。在这广阔地区内,客家并不客,而是主。故有“反客为主”之说。所以,他们的生活习俗和菜肴特色不易被同化,反而同化了不少外地至此的人。因此,他们的菜肴的特色得以保留下来。 就地理条件和物产而言,东江地区与客家人的祖籍中原较为相似,两地都属内陆腹地,远离海边。用以入馔的副食品都是家养禽畜山货,海产品较少。故有:“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肘不浓”之说。又因交通阻塞而少受外界的影响,在较长的时间里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东江菜的本色。 东江菜的基本特色是,用料以肉为主,水产品较少;突出主料,原汁原味,讲求酥软香浓;注重火功,以炖、烤、煲、焗见称,尤以砂锅菜擅长;造型古朴,乡土风貌明显。 东江菜谱有近三百多款,如东江盐焗鸡、东江酿豆腐、东江鱼丸、东坡大肉、牛肉丸、东江扁米酥鸡等。尤其是东江盐焗鸡此款菜式,曾被广东省烹饪协会鉴认为东江传统名菜之一。它是从当地民间的盐腌鸡改进而来的。当时,盐腌熟鸡的制法传到市肆,厨师们将它改进成为用炽熟盐焗生鸡,就是现在的正宗东江盐焗鸡制法。盐焗法比盐腌法方便,可以随制随卖,风味更佳。因此近百年来一直驰名内外。解放后之50年代,经过厨师们反复研究烹饪技术,后来由惠州市第二饮食服务公司特级厨师黄华精心制作并推而广之,近几十年来,盐焗鸡传遍了全省乃至东南亚。行家一致公认它是盐焗法的典型,是中国烹饪之一法。其制作过程是这样的:首先选好原料,选用本地三黄鸡项一只(约 1963年冬季,董必武、朱德等中央首长到广东省巡视工作,住在省委东湖小岛,省商业厅指派惠州市第二饮食服务公司特级厨师黄华(现已退休)到东湖小岛,亲手烹饪盐焗鸡、酿豆腐等东江名菜给中央首长品尝,受到中央首长的好评。 (原载《惠城文史资料》第7辑,邹永祥主编,惠城区政协文史委员会1990年编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