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东江菜及盐焗鸡
作者:霍树棠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2-06-04 09:53:36

 

东江菜是粤菜的三大流派之一。

东江菜又称客家菜。“客家”是古代从中原迁徙而来的汉人,他们的菜肴风味还保留着中州古代传统特色,被称为客家菜。

在广东菜的三个流派中,广州菜、潮州菜都曾经历过秦代以后的“汉越融合”阶段,而东江菜则否。这是因为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历尽艰难险阻,多群体有组织而迁,整村或整族而徙。迁到东江以后,成片聚居,地域宽广。其范围包括今之紫金、五华、大埔、丰顺、河源、梅县、兴宁、龙川、惠阳、惠东、惠州等县、市,以及附近的东莞、清远、英德、曲江等县之部分。在这广阔地区内,客家并不客,而是主。故有“反客为主”之说。所以,他们的生活习俗和菜肴特色不易被同化,反而同化了不少外地至此的人。因此,他们的菜肴的特色得以保留下来。

就地理条件和物产而言,东江地区与客家人的祖籍中原较为相似,两地都属内陆腹地,远离海边。用以入馔的副食品都是家养禽畜山货,海产品较少。故有:“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肘不浓”之说。又因交通阻塞而少受外界的影响,在较长的时间里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东江菜的本色。

东江菜的基本特色是,用料以肉为主,水产品较少;突出主料,原汁原味,讲求酥软香浓;注重火功,以炖、烤、煲、焗见称,尤以砂锅菜擅长;造型古朴,乡土风貌明显。

东江菜谱有近三百多款,如东江盐焗鸡、东江酿豆腐、东江鱼丸、东坡大肉、牛肉丸、东江扁米酥鸡等。尤其是东江盐焗鸡此款菜式,曾被广东省烹饪协会鉴认为东江传统名菜之一。它是从当地民间的盐腌鸡改进而来的。当时,盐腌熟鸡的制法传到市肆,厨师们将它改进成为用炽熟盐焗生鸡,就是现在的正宗东江盐焗鸡制法。盐焗法比盐腌法方便,可以随制随卖,风味更佳。因此近百年来一直驰名内外。解放后之50年代,经过厨师们反复研究烹饪技术,后来由惠州市第二饮食服务公司特级厨师黄华精心制作并推而广之,近几十年来,盐焗鸡传遍了全省乃至东南亚。行家一致公认它是盐焗法的典型,是中国烹饪之一法。其制作过程是这样的:首先选好原料,选用本地三黄鸡项一只(约900光鸡),生盐2500克、姜片5克、纱纸2张、清水75、净芜茜20克、葱条15克、八角2粒;其次用调料:味精5、精盐7.5克、沙姜粉0.15克、麻油1.5克、花生油75克、猪油75克。操作过程:①将光鸡洗净晾干,用刀斩去趾尖咀上硬壳,在鸡翼两边鎅一刀,把翼筋割断,用刀背略捶鸡颈,敲断脚骨,将葱条、姜片和鸡脚插入鸡腹内,鸡头屈藏在鸡翼下,用纱纸包裹备用。②旺火烧热炒锅,下生盐、八角炒至爆热耐(有盐爆响声)取出500克放入砂锅,把鸡放在盐上,然后将余下的盐盖在鸡身上,加盖置炭火炉上用微火焗10分钟,取清水75,从砂锅盖边灌入(注意不可揭盖),再焗10分钟至熟,取起,去掉纱纸。③将鸡的皮和肉分别撕成片状;鸡骨拆散,加入调料拌匀,以骨垫底,肉置中,皮铺面,拼砌成鸡形状,芜茜拌沙姜、盐、油两小碟佐食。家庭食用时,可将焗好的鸡切成块状加入调料拌匀便可上碟。盐焗鸡之特点:色彩微黄,皮爽肉滑,骨香味浓,正所谓五味调和百味香,有滋补固肾之功效,老少咸宜,四季可食。

1963年冬季,董必武、朱德等中央首长到广东省巡视工作,住在省委东湖小岛,省商业厅指派惠州市第二饮食服务公司特级厨师黄华(现已退休)到东湖小岛,亲手烹饪盐焗鸡、酿豆腐等东江名菜给中央首长品尝,受到中央首长的好评。

(原载《惠城文史资料》第7辑,邹永祥主编,惠城区政协文史委员会1990年编印)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4073518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