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罗阳书院历史沿革
作者:邬榕添    来源:    日期:2022-04-29 22:17:42

 

满人入关,统一中国,为巩固其清代皇朝的统治地位,依汉例逐渐批准恢复了书院建设。雍正十一年(1733)诏令各地拔出专项资金,设立书院。据有关志书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书院4365间,广东有531间,居全国首位。而惠州则有书院14所,高于全省各府书院的平均数。据《博罗县志》(2001年版)载:“至清代博罗县内有书院21间。清代博罗书院的数量居全府首位。”

博罗最早的书院为怀芝书院,乃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博罗知县王安泰所建,此地原是明末察院行署旧址。“怀芝”是怀念宋代理学名人朱熹的芝山学院的意思。

雍正年间(1729—1733),怀芝书院以所在地名改为“罗阳书院”。因罗阳是博罗县衙所在地,所以得到县府和社会贤达的鼎力扶持。据说,原有地租甚丰,租银每年一百三十余两。乾隆二年(1737),乡绅捐出黄冈尾(即今横冈尾)湖一口,租十石。又以长寿庵拨出租谷二百石,以作办学经费。道光四年(1824),罗阳人曾孟卿捐千金以维修学院,“余款置业、生息、充奖。”据《博罗县志》(民国版)记载:“邑人李树基亦以千金应之,闻者踊跃捐输,鸠工庀材,悉更而新之。”就这样,罗阳书院以焕然一新的新貌,屹立在罗阳上街铁炉巷口,成为博罗首屈一指的书院。不少名士、贡生、秀才被聘为书院主讲教席。例如,乾隆年间,著名学者檀粹,字雨缘,又字秋水,湖南泸溪人,官至贵州青溪知县,曾被邀讲罗阳书院,粤秀书院山长的博罗人何南钰就是他的学生。博罗黄延埏,是广西按察副使黄流芳的曾孙,他“绩学好古,性纯笃。生平不治生产,惟以读书授徒为事。邑令座其为人,延主罗阳书院讲席。”(《博罗县志》(民国版))博罗各地乡绅也以罗阳书院为楷模,陆续兴建了一批书院。例如:

三峰书院,在湖镇,现湖镇中心小学右后;

登峰书院,在县西八十里,康熙三年知县胡大定所建;

兴贤书院,在公庄墟,道光九年(1829)知县刘衡、乡绅廖售筹建;

见龙书院,在园洲泊头;

涵江书院,在园洲九潭(罗仙都),邑人广西融县知县翟宗鲁建;

静观书院,在豫章祠旁,知县吴日强建;

文昌书院,在广田约,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建;

五马书院,在石湾乡,知县孙章建;

榕溪书院,在博罗县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知县张允震建。

时至今日,这些书院大多已崩塌荒废,或改作地用,只有罗阳书院在经受时代风雨的冲击,依然在教坛中独树一帜,成为历代书院中至今犹存的古迹,并一直以教书育人,培养社会精英为己任。

罗阳书院之名,也屡有变更。清朝末年,学堂之称日盛。光绪三十年(1904),知县刘柄椿拨款重修罗阳书院,并改其名为“阖邑高等小学堂”,也就是“博罗高等小学堂”,校长谢青训,学监谢润民,教务主任张友仁,教员全为贡生或秀才,如李弼瑜、谢鸿恩、韩蔼如、曾雪凡和朱述堂等。

高等小学还设立两个分教处,一曰东小学堂(在罗阳三小旧址),俗称“加学堂”,负责人李弼瑜,上街李家花园人;一曰“西小学堂”,负责人朱述堂,下街朱屋人。这两间都是初级小学堂。

民国六年(1917),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要求全国所有学堂一律改称为小学。为此,博罗县长陈荣新整顿全县学堂,“博罗高等小学堂”被改名为“博罗县城第一民国小学”,东、西小学堂也合并为“博罗县城第二国民小学”,校长王友珊;在原东门小学堂旧址设“博罗县城第四国民小学”,校长韩慎修。至此,罗阳书院就被民众俗称为“一小”,至今仍沿用不变。

民国十四年(1925)10月,蒋介石、周恩来率东征军先遣部队于10月11日凌晨抵达博罗县城,是夜,宿县城第一国民小学,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住在校长谢润明宿舍,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住在教导主任刘程九卧室。第二天,周恩来在县城大榕树下等多处向民众作政治宣传活动,在校内召集罗阳父老座谈,并在学校操场发表演讲。县城第一国民小学亦以罗阳书院之名,列入东江民主革命的史册。

民国十五年(1926),县立初级中学成立,学校暂借博罗县城第一国民小学,即原罗阳书院校址开学,校长为刘学裔。一年后才迁出。

1937年,日军从大亚湾登陆,进犯惠州、博罗等地。中共地下党员黄健、刘融、肖剑红等发动城镇一小教师张绍辉、韩继元等进步青年,组织“青年抗战同志会”、“学生联合抗日会”和“抗日宣传队”、“抗日剧团”等群众组织,在县城及博东响水、平安、柏塘、杨村、泰美等地开展抗日宣传及文艺演出。

民国二十八年(1939),中共博罗县委在罗阳书院秘密成立,书记李健行,以教师身份为掩护的博罗人韩继元任青年委员。

1943年,中共地下党员韩继元、李广骏与进步青年县城人黄金镛,协助博罗抗日先锋队以及华侨思乡服务团,以城镇一小为基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49年10月14日,“东三支”司令黄柏率独立三营攻占博罗县城,10月23日博罗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50年8月,全县中小学由县人民政府接办,教育经费纳入计划,教师转为公办。“博罗县城第一国民小学”改为“博罗县城镇第一小学”。

1954年夏,全县整顿小学,一批不能胜任的教师转到其他行业工作。

1960年,城镇一小被县指定为小学五年一贯制试点,开始了四年初小、二年高小的学制,六年课程在五年授完。至1965年,试点班工作胜利结束,毕业班以平均92分,数学97.4分的优异成绩获得殊荣。1966年全校转为五年一贯制。“文化大革命”后,被迫中断。

1982年,遵照教育部指示:小学恢复六年一贯制。博罗县城镇各小学和农村中心小学先行实施,至1984年全县铺开,1987年从五年制回复到六年制的过渡完毕。各镇均设中心小学,城镇一小自然成为城镇中心小学。

1988年,博罗教育局在全县各乡镇成立乡镇教育办公室,罗阳镇教育办公室便于此时产生。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