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惠州早期聋哑人特殊教育
作者:廖永钦(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2-08-01 10:50:43

 

惠州早期的特殊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此前未见有关文字记载。

1981年,惠州市(县级市,1988年改惠城区,下同)盲人聋哑人协会成立前夕,惠州市民政局选派福利厂职工扬齐兴参加广东省第一期盲协干部培训班,学习聋哑人手语,扬齐兴是复员退伍军人,健全人,很可惜,扬齐兴学成回来后,不幸患了骨癌,英年早逝。未能及时发挥积极作用,扬齐兴算是惠州第一位系统学习聋哑人手语的人。

198111月,惠州市成立盲人聋哑人协会(简称市盲协),市盲协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的、本地盲人和聋哑人的群众性组织,隶属市民政局管理与指导。市盲协成立后,把调查登记残疾人、安排残疾人就业、特殊教育等工作摆上议事日程。19855月,笔者得知广东省举办第三期盲协干部培训班的消息后,便向有关领导提出参加学习的要求(时任中国盲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盲协第三届委员和惠州市第二届协会副主席等社会职务),得到批准。广东省第三期盲协干部培训班设在广州市天河区猎德路“广州聋哑学校”,在为期三个月的学习中,用两个月的时间学习手语,用一个月学习盲文。全班40多名学员,都是耳聪目明的健全人,只有我是视力残疾人,几位年青学员带着疑惑的目光,关切地问我“你的眼睛能看得清吗?手语的指式晃动性大,变化多着呢!”那时学习挺紧张,每天上七八节课,上午教师讲课,下午自学,每天学打几十个手语单词指式,今天的手语还未练熟,第二天又教新课了。为巩固学习知识,练好基本功,我只好晚上也在宿舍里练手语。功夫不负有心人,考试时获得好成绩。

7月底,结业返回惠州后,在市民政局、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立即投身举办本地聋哑人手语学习班的筹备工作,9月初,惠州在全省第三期学员中率先办起了本地的聋哑人手语学习班。

 

19859月至198710月,惠州共举办了三期聋哑人常用手语学习班,第一、二期在惠州市第四中学上课(现中山公园右侧),第三期在惠州市福利厂上课,每期办班时间四个月。逢每周的星期一、三、四、五晚上七时半至十时上课。三期办班共培训聋哑学员51人(次)(不含旁听人员及陪读家长)。参加学习的聋哑人无须缴交任何费用,学员的课本和学习用具由市盲协免费送发,学习期满,经考试合格,由市教育局发给结业证书。第一期学习班结束时,市民政局还给姚康、黄锦维、刘桂芳(女)、魏惠冬等4名优秀学员颁发了奖学金。本人也于1985、1987年两次获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优秀“特殊教育之作者”称号。

 

手语包含手势和手指语。手势语俗称‘手势’或‘哑语’,它又分为自然手势和人为手势,即以手的动作和面部的表情来表达思想,进行交流,打手势时多伴有上肢和身体的动作;用规定的指式代表字母,进行拼音,称为‘指语’。普通的聋哑人多使用形象模拟的自然手势,由于自然手势多是模仿事物的动作、形态与特征,个人可任意创造,同样或近似的事物会有不同的打法。因而甲地的聋人的手势与乙地的聋人的手势不尽相同,甲地的聋人看不懂乙地聋人的手势,乙地聋人看不懂甲地聋人的手势,它如同方言一样,就象初来惠州的北方人听不懂惠州话,惠州人听不懂潮州话的道理是一样的。另外,由于汉语词字繁多,词汇丰富,单凭手势不易表达完整确切的意思,特别是一些虚词术语和抽象的词汇,单凭手势更难准确表达。20世纪80年代前,惠州聋哑人互相交往少,手势贫乏和不规范,且不会用手语表达中国、北京、惠州、广州等地名,还有一些聋哑人不会写自己的姓名、住址。适龄聋哑儿童入学问题仍然相当困难,少数尚有残余听力及智力正常,生活可以完全自理的聋哑儿童,经其家长向就近学校要求,获准在普通小学随班就读(看课),据了解,市区有:姚康、黄锦维、刘桂芳(女)、魏惠冬、刘森泉等人曾在本地普通小学随班就读,其中刘森泉一直跟班至初中,另外有两名聋童在外地聋哑学校读书,一名叫关惠民,在台山聋哑学校就读;另一名叫刘志彪,在汕头市聋哑学校就读。

19859月,惠州举办聋哑人手语班的消息传开后,聋哑人及其亲属兴奋异常,尤其是不收任何费用,更是皆大欢喜。因此,上课时出现了父母送子女,妻子陪丈夫,聋哑夫妻齐上学的感人情景。印象较深的学员和家长有:李炳许陪儿李晖,叶素爱陪儿冯斌晖,杨焕琼(健全人)陪丈夫姚康,骆丽英(健全人)陪丈夫骆建华,聋哑夫妻齐上学的有:黄锦维与苏顺艳夫妇,骆洪金与苏细妹夫妇。

1997年,惠州市成立特殊教育学校,我市聋哑儿童的入学率便大大提高了。

 

《聋哑人通用手语图》共有四辑(19875月,在全国第三次手语工作会议上易名为《中国手语》),共有3000多条词目,按音序排列,是聋哑人和特殊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具书。由于聋哑学员文化程度偏低,都是文盲和半文盲,一些人还不会认写自己的姓名,因而在短期内,不可能把书中所有的词汇都学完。因此,在制订教学方案时,重点选择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词语,重点学习的词语有:1、称谓与职业类词语;2、衣物、家具、食品类词语;3、时间、方位类词语;4、人际社交类词语;5、交通、建筑类词语;6、政治、法律类词语;7、经济、商贸类词语;8、文教、卫生类词语;9、地名;10、民族、宗教类词语等,共计10大类。一些很少用的词汇或专业性较强的词汇,如:光速、雷达、抛物线、千分尺、淬火、氧化物等均不列入学习辅导的范围。

为让学员增强感性认识,学得好,记得牢,在辅导时,共使用挂图109幅,实物95件,其中请市教育局绘画25幅,其余用旧挂历、旧书报制成。如在学习医疗卫生一类的词语时,选用了“何济公头痛散”的商标,大家一看用手语捂着头部的人象,就很快记住了感冒、头痛、发烧、呕吐、医生(大夫),到医院看病等手语的指式。

大商店或展览馆,凡属贵重的物品,一般都贴上“眼看手勿动”的标签,学手语则恰恰相反,学员既要眼看也要手动,做到“三看一练”,一是看图(物)认字;二是看教师发音时的口型和面部的表情(如:喜、怒、哀、乐);三是看老师的指式。一练是,学员按老师示范的指式反复练习。为让学员在课堂有较多的时间进行联系,我把每天要学的词汇,预先用毛笔抄在白纸上,上课时把它挂起来,下课时收起,第二天晚上复习旧课时再把它挂起来,虽然自己辛苦点,但晚上节省了不少板书的时间,辅导学员的时间便增多了。此外,还利用课余及节假日,组织学员游西湖,到百花洲参观菊花展,到孤山观看跳水表演(惠州体校原在孤山脚下),途中还实地向学员们讲解交通规则。通过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既巩固了课堂知识,又增添了大家的友谊,何惠建与黄惠英、邱炳章与冯翠莲就是在学习班认识、恋爱的,后来在市盲协的帮助下结为夫妇。

举办学习班,不但推广与规范了手语在本地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聋哑人的政治觉悟,通过办班的形式,传递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怀,让有劳动能力的聋哑人成为自食其力、自强自立的人。为本地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开拓了新局面。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