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无声“影画戏”
作者:杨维俭(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2-08-08 11:48:28

 

20世纪20年代期间,惠州城内文娱活动非常缺乏,戏剧类方面仅有几个剧种可供选择:一是古装传统粤剧,最受群众欢迎,惠州人俗称“睇大戏”;二是古装潮剧,惠州人俗称“学佬戏”或“阿解戏”,由于语言隔阂,不大受观众所喜爱;三是当时新兴的话剧,用广州方言演出,惠州人俗称“白话剧”,观众对象主要是男女青年、中学生及文化知识界人士;四是古装木偶戏,惠州人俗称“木戏”,是用木头刻制成一尺多高的人体模型,面部涂上颜色,穿上特制的古装戏服,由演员们在幕后用双手操纵其表演动作及配音演唱。但由于木偶形象过小,观众人数太多,距离过远便看不清楚,每场演出仅能容纳四五十人观看。由于当年惠州城内尚未建有固定的戏院,仅能在一些重大节日,如春节、民间庙会、打醮或地方名人富商的喜宴、寿宴等宴会,才由有关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出资临时邀请外地戏班前来演出几场。在城内选择一块比较宽敞的地段,搭个临时简易竹木戏台短期演出,不设固定观众座位。由于城内平时很少戏剧演出,每当做大戏时,不管是什么剧种,人们都会扶老携幼前往观看,戏台前面人山人海,场面非常热闹。虽然是露天剧场,没有座椅,人们都愿意站在台下围观,直至散场才肯离去。

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惠州有识人士从香港引进了一台无声电影设备,由民间私人集资筹办了惠州城内最早时期第一间电影院──明智电影院。从此,惠州城才开始诞生一个新生行业──电影播放业。电影,惠州人俗称“影画戏”。虽然当时播放的影片没有彩色,仅是黑白片子,而且没有声音,要由专职讲解员在播放期间现场讲解剧情故事情节内容,观众才能看得明白剧情,但它毕竟是个新生事物,非常时尚,具有很大吸引力,一时轰动全城,在好奇心理的推动下,全城群众趋之若鹜,人人都想先睹为快。

明智电影院设在县城(现桥东)咸鱼街内,由一间大商铺改建而成。院址面积约100多平方米,规模不大,设备亦比较简陋,仅有五六十个座位,观众4个人共坐一张长木椅,不分前、中、后座,观众购票进场后,先到者坐在后座位置,后到者只能坐在前面。电影票价比较便宜,成年人每票1毫(角)、少年儿童票减半,1.2以下小孩由家长携带的可免票进场,但不得占座位。电影播放到三分之二时间后,守门员便放场,让其他一些影迷们因经济条件限制无钱购票者免费进场观看,俗称“捡戏尾”。但这些人进场后,不得占用座位,不得大声喧哗,只能站立在座椅两侧的人行通道上观看。该影院购有一台发电机,一台旧式放映机,剧场前台正中挂着一张面积8平方米长方形大白布做成的银幕。剧场观众座位后面搭个小木楼为放映室。由于当年科学技术尚不很发达,电影这一新兴行业尚处于初创阶段,放映时要靠放映员用手工摇动拷贝轮盘,用力不匀,速度有快有慢,以致画面经常会出现晃动,衔接不上,影响视觉。加上影片制作技术不够精细,片子残旧,经常会出现雪花现象,不够清晰。当年放映的故事片没有彩色,全部是黑白片,而且没有配声音与字幕。放映时,影院专门请个专职讲解员坐在观众座位后面侧边一张两米高的木椅上,手持一个用白铁片制成的广播筒,随着镜头的转动,及时用广州方言讲解剧情,观众才能了解其故事情节。当年放映的故事影片内容,大都是国产的武打片,最受青少年欢迎。如“关东大侠”、“赵三娘”、“七侠五义”、“武松打虎”等等;亦有一些是言情故事片,适合男女青年观看;而进口西片则有滑稽喜剧“卓别林”等系列哑剧,笑料百出,老少咸宜。虽然当年影片题材类别狭窄,武打功夫片的动作不如当今武打电影那样紧凑逼真,扣人心弦,但也有一些飞檐走壁,舞枪弄剑,放飞镖、施暗器等惊险画面,比真人在戏台上演出的各种古装戏的武打场面,生动逼真得多,能引人入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影院聘请的电影讲解员的角色非常关键,他不但要具备声音洪量、清晰的基本条件,更要求语言艺术水平高。口才伶俐,对剧情中各种人物的喜怒哀乐表情变化及武打惊险动作讲得生动活泼,扣人心弦,就能调动观众情绪,收到良好效果。票房上座率高,老板便有利可图。反之,如讲解员口才差,对剧情内容讲解不清,便会引起观众反感喝倒彩,甚至闹出集体要求退票的风波。当年拍摄的电影片子比较短,每场放映时间约一小时左右。影院每天下午及晚上各放映一场,有些剧情精彩的电影,观看人数较多者,为满足观众要求,便临时决定加映夜二场。星期天及其他节假日还会加设上午早场电影,以适应各阶层观众的时间安排和要求。

惠州城内开始出现电影业时,人们的心理状态是好奇,几乎家家户户都扶老携幼争先恐后地前往观看,场面非常火爆。人人都想开开眼界,感受一下新生事物的乐趣。而最初开设明智电影院的老板,获利丰厚,赚到盆满满,笑逐颜开。其他商人见电影业有利可图,在以后两三年内亦纷纷投资,先后在县城塘下及府城(现桥西)金带街等地新开办了几间无声电影院,互相竞争。如金带街有一间旧祠堂,稍为改造装修一下,便办成一间电影院,吸引了附近大批观众。由于电影院间数增加,生意便没有初期独家经营那样红火。

前往观看电影的观众,开始阶段男女老幼均有,而大部分是本城人及城郊附近的村民,亦有部分是途经惠州办事或探亲、旅游的外地人。放映日子长了,本地成年人看过三几次后,便觉得“不外如此”,没有什么新鲜感,兴趣不大,观看欲逐渐冷却。唯独那些少年儿童,却乐此不疲,百看不厌,情有独钟。究其原因,一是票价不高,仅需一毫几分,消费得起,只要跟家长讨些零用钱,宁可少吃一些零食,便可买张影票进场观看,饱餐眼福;其次,小孩子好奇心重,模仿性大,在观看影片过程中,还可模仿一些简单的武打动作或仿效电影讲解员的腔调学讲解说词,重演一番,自娱自乐,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因此,这批小观众便成为影院的拥趸。

笔者是年过八旬的老翁,回忆孩童时期跟随家长前往观看的几次无声黑白电影,感到非常新奇。后来念小学四五年级时,偶尔亦会在星期天邀约三两个同学一起前往观看一些卓别林喜剧片及武打片,对某些画面特写镜头,印象非常深刻,60多年时间过去了,至今尚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惠州城内的无声黑白电影,红红火火持续了几年之久。到了1938年冬,由于日寇入侵,惠城沦陷,原来开设的小型简易电影院纷纷倒闭。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的发展,到了上世纪40年代初,有声黑白、彩色电影先后面世,惠州城内的无声电影被取而代之,便退出历史舞台,进入历史博物馆,从此一去不复回。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