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肩负民间文化多重的责任,他们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从农耕时代走来的民间文化形态,将践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提升到衡量一座城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味的层面来对待,所涉之处,在民众中产生了“润心情、增智慧、添趣味”的作用。这就是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从1989年秋成立的惠州市民协,至今已走过三十年的风雨路程。而那“牵揽拉索”的领头羊,就是民协主席团成员。他们如长跑接力赛的运动员,从前任班子手里接过接力棒,为传承民间文化,无怨无悔作奉献,得到惠州百姓衷心的赞许。
与许多惠州人一样,我被他们感动了,在人们对她的一片赞许声中,我也加入了民协,不知不觉六七年光阴一晃而过,我获益良多,民协给我笔耕的园地添加了一层肥沃的土壤,我如一个获得土地的幸运者,取得收获的快乐。
我在风俗仪规、节日庆典、传说、歌谣、工艺等无字文化的博大天地里窥探寻思,我在古村、古屋、古祠堂流连忘返,无论行走到哪,目及都是绚丽的民间艺术之花。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在民间文艺偌大的“花园”里,我自愧技艺单薄,只能采撷一枝半朵。
由市文联与惠州市民协评定的八位民间艺术大师:苏定明(剪纸)、余小伦(陶瓷)、侯粤春(山歌)、王汉池(龙门农民画)、刘汉新(彩瓷)、陈万景(工艺美术)、庄敏(泥塑)、毛国忠(雕刻),是这片热土传统文化的优秀传人,他们是勤奋的工匠,将一身的技艺,奉献给惠州的乡亲。
无疑,这些大师是惠州民间文艺家的佼佼者,是惠州民协的优秀代表。然而,民间文化园地还有更多的能工巧匠默默活跃在民间,他们也是传承发扬优秀民间文化的践行者,他们在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下,致力于惠州城乡以及社区组织的活动。
每年一届的民间艺术博览会,是惠州人民期盼的民间盛会。民协人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民间文化的舞台,展现五光十色的、璀璨夺目的民间艺术之花:玉雕、琉晶、陶瓷、泥塑、木雕、农民画、景泰蓝、剪纸、刺绣、拼布、丝网花、编绳、手工、木艺、漆画、烙画、石头画等各类民间工艺品。
在惠州民间文艺家的舞台,还有另一种表现形式,那就是文字、形象、音符和节奏。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创新,甚至可上升为惠州民协对惠州人民的奉献—诵唱惠州团应运而生!那些惠州风情景物、传统习俗、百姓生态,都随着有声的诵唱充满了立体的动感、美感,像空气和水一样,弥漫在人群中,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惠州人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国庆的传统节俗中,都可见民间文艺家活跃的身影,在乡村,在社区,在学校,在商场,在广场,民协人开展一场又一场传统文化传承的宣讲,器乐歌舞,工艺体验,赠书赠画等等,暖了多少人的心。不说别的,单说民协会员去年和今年参加市文联组织的“文艺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宣讲队,就民间文艺和传统文化分门别类宣讲了145场。
“文艺到人民中去!”的口号不是空喊,不是隔山摆镜,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民协人的行动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仅近两年,会员创作的民间故事、童谣、散文、谜语、楹联、工艺、摄影、美术、书法、音乐、舞蹈等民间文化类作品就近2000件,获山花奖、鲁迅文艺奖等国、省级奖项数十人。
不可否认,近年来,惠州民协在大踏步前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村落、社区文化建设,也成为会员们共享共用的“精神价值”。还记得去年民间艺术博览会上,一台集诵唱与表演的大型文艺节目《祠堂礼赞》,激起观众巨大的反响。人们从古老的家族家规、礼仪规范,读出隽永的风骨,读出历史的沉浮,读出感悟和震撼。我们的文艺家就像摄影机的镜头,对准焦点,捕捉景物的最大亮点,将最有震撼力的画面献给惠州乡亲,迄今一直前行。
挖掘和抢救民间文化,更是摆在民协工作的首位。民协的主要领导全身心投入,亲力亲为,事无巨细,深入调查研究、撰写和拍摄,协同地方政府申报认定的“中国古村落”2个,“广东省古村落”就有33个。组织编写十余部反映惠州风情风物和历史故旧的文集,为惠州文史库增添了宝贵的“资产”。
民协人明白,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传承和发扬惠州优秀的民间文化,使之成为建设这座古城的助燃器和助推器,为滋润百姓的心灵,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幸福助一臂之力。从这个意义上说,30年的耕耘,眼下迎来金秋十月的丰收!
“稻花香里说丰年”,民协人幸运,赶上美好的新时代,可以驰骋广阔的天地,续写历史穿越时空的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