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严冬料峭寒,方见枝头百花催。庚子疫难终将去,万紫千红春又回。祈求山河早无恙,“六和同心华夏归”。
一、寂静的元宵夜
一轮圆月静静地悬在天空,天上没有云,也没有风。独自来到阳台上向四处眺望,城市睡了似的宁静。楼群的灯火一样璀璨,远近的街灯一样通明,四周却悄然没有喧闹声。往日车水马龙的道路,偶尔会有一两辆车小心驶过,好似不愿惊扰今年正月十五别样的安静。“道无车轴,万象空寂”的诗句不禁跳了出来。
火树银花不夜城,已是往年今天的记忆。我居住的这座山水城市,惠城区政府连续成功举办了12届西湖元宵灯会,它已经成为惠州市的节庆品牌,也是春节系列活动中的一大亮点。往年这会儿,市民们早已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向西湖涌去,观灯赏月,共话团圆。涌动的人潮穿行在湖畔五彩缤纷的灯影之中;欢声笑语,把月下的西湖酿成美酒,令市民陶醉其中。今年,惠城区早已把这台文化盛宴备足,本着年年有新意,岁岁灯不同的创意,准备就绪。市民们翘首以盼的亮灯仪式计划于元月21日晚如期在美丽西湖举办。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准备就绪的灯会在21日当天下午宣布取消。一些提前赶到现场的市民得到消息后,败兴而归。当时很多人还没有料到疫情会这么凶猛。
几天后才知,疫情已在武汉洪水般爆发,全国有不少城市也先后出现了疑似和确诊病例。市民们这才庆幸市政府为之做出的快速反应。庆幸我们的城市还没有疫情。
疫情还在继续,今年的元宵夜,到处都是静悄悄的。市民宅在家里,默默配合着疫情前线,祈祷着祖国早日打赢这场战争!伫立在阳台上,面对我们这座城市的安宁和平静感慨万千。庆幸我们平安地宅在家里,没有被感染的危险;庆幸吃饱喝足了看电视、看书,一家人团团圆圆的。遥想身处武汉的千家万户,疫情的折磨和恐惧,让武汉人遭受了多苦难和悲伤?更让人揪心的是武汉一线的白衣战士们,他们忙碌之余,能否休息一下疲惫不堪的身体?舒缓一下高度紧张的神经?能否摘下护目镜,放松一下被压迫变形的面部肌肉?能否脱下防护服,让汗水浸透的肌肤透透气?能否给家里亲人打个电话,道声平安?想到这里,心里不禁一阵酸楚,眼睛也潮湿起来。让多人有些厌倦的宅居生活,不正是那些驰援疫区的所有人天天向往和期盼的吗?
今夜的天庭格外湛蓝、宁静。心情却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凝重。疫情拐点还不知在何时?此刻暗暗为远方与疫情作战的白衣勇士们,为所有保佑我们平安的各条战线的劳动者们默默祈祷:祝福你们人人平安!等着你们个个凯旋!
二、无数次的感动
疫情发生以来,宅在家里,电视和手机里一幕幕让人难忘的画面一次次浮现在眼前:当武汉疫情发生后,不少人恐慌地四处逃离。我们无权责备他们,保全自己的生命是他们的权利。但与逃离者逆向而行的一个老人,瞬间感动了整个中国,感动了整个世界。他就是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早在17年前的非典战役中,他已经名杨四海、功德圆满。可当武汉疫情发生时,他再次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然地坐上开往疫城武汉的高铁。因为此刻已经没有去武汉的航班,按理他可以等一天的,可他一如披上战袍的勇士,即刻出征!星夜兼程。当他满脸倦意,仰靠在餐车座椅上、掩不住满脸忧虑和满身疲惫的照片出现在媒体上,令无数国人潸然泪下。1月19日,我们记住了这个非同一般的日子。
1月20日,他又马不停蹄地实地考查,第一时间做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以人传人”的权威鉴定。当晚,老院士又一次出现在央视《新闻1+1》镜头里,第一个面对媒体说出疫情真相。“真相和真药一样重要!”这是钟南山院士掷地有声的宣言!他及时纠正了当地政府已经耽误了一段控制疫情黄金时间的错误。
1月18日,与钟南山院士同天出发的还有一位7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她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首次赴武汉研判疫情。回到杭州后又多次表示,“我个人已经向国家提出来了,我可以带队去支援武汉。”这就是一个73岁老院士的卓越风骨和品质!
16天后的2月2日,她带领10人左右医疗团队再度出征武汉,赶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展开患者救治工作。这位73岁的老人说:“我这次来的目的就是降低病死率,病人能康复,社会就不会恐慌。”
两位院士堪称民族的脊梁,令举国敬仰!
自人传人被确定到武汉封城这些日子,网络里小道消息满天飞,引起国民不小的心理恐慌。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对国家必将是一场大的生死考验,不由自主让人忧心忡忡。
当在电视里看到解放军空军出动3架伊尔-76运输机,将450名军队医疗人员和第一批医疗物资于1月24日除夕夜投送到武汉机场时,眼泪止不住夺眶而出,武汉有救了!人民军队爱人民,历次灾难面前,冲在最前面的无疑是解放军。抗洪抢险、抗震救灾,保家卫国,最先看到的总是人民子弟兵的身影。“2月2日人民空军又先后出动8架伊尔-76运输机,3日、17日,两波次出动运-20、伊尔-76、运-9三型12架运输机,飞行19架次,将2400名军队医护人员投送至武汉。除此还采取航空、铁路、公路投送方式支援湖北。军队医疗队队员主要是感染科、呼吸科、重症医学专业的医护人员,其中很多参加过小汤山医院抗击非典任务,以及援助塞拉利昂、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疫情的任务,具有丰富的传染病救治经验,为疫区送去坚实保障。”无疑,解放军是一支当之无愧的人民军队。
随之,感动还如潮水般一次次涌来。为了战胜这场疫情,全国共有42000多名白衣战士,他们置自己亲人和宝贵生命而不顾,毅然奔赴充满艰辛和巨大危险的疫区,去挽救命悬一线的武汉同胞,大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英勇气概。在这4万多名白衣战士中,有1.9万是90后,他们哪一个不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啊?
从目前的统计数字看,这次疫情湖北医护人员中有3000多人被感染,约占医护人员总数的10%。望着如此高的感染率,全国驰援的医疗队没人退缩,反而抱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一批又一批增员,全国先后有346支医疗队抵达,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是主动请缨去的。大医苍生。他们的经历让宅在家里的我无数次感动和汗颜。此刻,借用广东作协主席蒋述卓先生的一段话来表达心迹:“医者的高尚就在于他们不忘初心,不负职业使命。这些英雄们也是人,是丈夫妻子、父母儿女,他们也有痛楚,他们非常清楚出征的风险。他们流泪,为人类的生命受到威胁而流泪;他们不是不知道危险,而是知道履行自己职责时不能退却。他们的高尚就建立在敬业的基础之上。”
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订阅号上,看到总编曾宁的一篇文章,介绍了该院呼吸一区有个叫李如玲的90后女护士,在采访时从她的日记里发现了几个让人泪目的小秘密。这个爱好文学小姑娘,抗疫战役打响不久就报名参加了医院护理预备队,被派往感染四区一线抗疫了。她写下了第一次走进感染病房和第一次穿防护服的故事:
全身裹着密密实实的防护衣、头上戴着防护口罩和面罩,不仅行动不方便,还不能喝水、上厕所。悲催的是,在连续工作三个小时后,我开始出现头晕、呼吸不畅,接着就有点作呕想吐的感觉,并且这种感觉越来越厉害。我只能一边暗示自己要忍住,一边试着用深呼吸的方式来控制呕吐的反应。谁知我越是想忍它就越是想吐。这可麻烦了,在病房里又不能摘下面罩和口罩,真要忍不住吐出来那可怎么办呀?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最后终于忍不住了,强烈的呕吐反射裹挟着难闻的呕吐物,从我口腔中喷射而出,堆积在N95口罩里,黏黏糊糊的涂满一脸。我郁闷极了,可又无法处理,那种酸腥的气味随着每次呼吸直往鼻孔里钻,说话也不敢张嘴,生怕一张嘴,那些呕吐物又被“吃”进嘴里去。那种感觉呀,真的难以言状。有什么办法呢,我只能这样忍着,一直坚持到交完班。
等我出了隔离病房,脱了防护服,摘下口罩一看,我再次被那堆呕吐物恶心到死。那一刻我真的有点佩服自己,居然能忍受那么久没被熏晕,还坚持到了最后,真不容易。
看了这段文字,先是跟着一阵反胃,接着是一阵揪心,最后变成一阵难以抑制的感动和心痛。这些战斗在一线的孩子们,他们遭了多少罪啊?
由此联想到武汉疫区的医护人员,最初他们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真不敢想象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从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订阅号中了解到:市第一人民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曾彩华与她的5名同事都在江陵前线写下入党申请书。其中一名叫罗韵仪的90后女孩在入党申请书中写下这样一段话:“今年的春节,注定是个不寻常的春节,湖北武汉发生了新型冠状肺炎的疫情,在大家对这个病还不甚了解的时候,我就看到我身边的党员同事们挺身而出,不顾自身安危主动支援,我的内心很触动,想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向党员看齐,勇往直前,保护好人民。”
从该院的订阅号还获知,在江陵县人民医院的感染病区门口,有一面鲜艳的党旗迎风招展,这里面有一群将初心与使命镌刻于心的医护人员冲锋在前,他们用仁心护佑生命,用爱心服务病人,用行动诠释誓言。该订阅号编辑王运广介绍,“在惠州医疗队队长石喆的影响下,医疗队里所有的非党员全部写了入党申请书,他们用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向疫情宣战,并向灾区人民庄严承诺:不战胜疫情誓不收兵!”
我不禁自问,是什么让这些平日里埋头业务的医者在火线上纷纷向党递交申请书?这可是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在夜以继日抢救患者超强度的工作状态中,甚至在不知自己有无归期的危险境地。我从他们传递回来的只言片语中找到了答案:是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时刻冲在前面的行动感染了他们,同时,这些医者在灾难中切身体会到,是党给了人民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力量。
三、有幸身为中国人
1月20日,国务院下达重视疫情和人民生命健康的指示。随着疫情的急速发展,23日凌晨,党中央果断决定:“武汉封城”!
1月27日,农历正月初三,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来到武汉,让国民坚信,政府与你们同在。
灾难面前,政府一声令下封城,举国上下齐响应。武汉人民做出巨大牺牲,有效减少和控制了疫情的蔓延。14亿中国老百姓,一致遵从保护好自己不被感染,就是对一线医护人员的最大支持和尊重,就是对社会做出的最大贡献。说宅就宅,不给国家添乱。让人不得不佩服党的威望,不得不佩服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如今冠病毒已呈全球爆发趋势。同样的疫情,因国情的不同,各国应对的方法也完全不同。2月9日,出现疫情的美国,洛杉矶仍进行万人马拉松比赛,70多个国家2.7万名运动员参加,现场观众近30万;德国也举办了一场狂欢节,事后60名确诊感染;还有韩国、意大利,国民明知病毒强势来袭,却拒绝政府管制,强行举办大规模集会反对戴口罩侵犯自由和人权。这些置科学而不顾的轻慢,一味强调自由和要集体免疫等结果,引爆了全球疫情,整个人类将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
自武汉封城令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十多天时间里就建起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后来又有十多个方舱医院,迅速缓解了前期病床紧缺的现状,收检了所有疑似病人,这让西方任何民主国家私人性质的医院不敢想,也做不到的。有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2月9日,近6000人组成的多支医疗队,乘坐41架次包机,陆续抵达武汉。这是疫情以来,武汉机场迎接运输保障医疗队和人数最多的一天。他们将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支持湖北省16个市的疫情防控救治工作。这次疫情,国家还划拨巨额财政专款,免费救治所有发病者,累计确诊的8万多人。依据大数据全国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67.4万人。这一组组数据足以说明问题。反观一向令人关注和向往的西方私有化的医疗体系,在大灾大难面前却显得苍白无力。倒是让越来越多的国家羡慕中国的体制,由衷地佩服我国政府的应急处置方式,由衷赞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宅居的日子也更加理解为何在国家遭受巨大灾难面前要控制舆论。大敌当前,当务之急是聚人心,凝光明和凝聚战胜疫情的力量,倾全民之力抢救生命、控制疫情。而不是任由充满怨气的小道消息满天飞。社会进步需要听取不同的声音和批评,但绝不需要在民族危难的紧要关头引发混乱、动摇民心的小道消息。在大是大非面前,孰轻孰重自有分晓。
要打赢这场攻坚战,曹文轩先生这样说:“灾难绝非是一个国家的,也是全人类的。事态的蔓延,再度告诫人类,地球只是一个小小的村庄。此次疫情,中华民族表现出的临危不惧,是阔达胸怀,是强大的组织力量与行动力,当无愧于人类。这场声势浩大的全民战役,是人类历史上难忘的一幕,而最终的胜利者必将是我们。”
今天,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已经基本得到控制,武汉终于从危难中走了出来。这场艰苦卓绝的全民抗疫战争已露出胜利曙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