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已知上千公里外的武汉出现不明原因的肺炎,但还是在庚子年春节就做了许多计划:回农村老家,要去老家的几个景区玩,要去老家泡温泉,还要去哪家哪家的亲戚朋友家里喝茶吃饭……1月23日,为切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武汉市发布了“封城令”。这个“封城令”打破了不少国人春节活动计划,国人们纷纷响应“少出门、不聚会”。像大部分国人一样,这个春节,绝大部分时间也只能“宅”在家中。
除了减少外出、不聚会聚餐外,家里的生活也是有条不紊地过着。春节前囤积的和预备送人的食物,现在家中慢慢地“消化”。
家里厨房的窗户很大,窗户对着的,就是一条据称是市区“最堵”的马路之一。这条马路,是一条跨区、出城的主干道,也是很多市民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不长的一段马路,有几个十字路口,有3排的红绿灯。窗户正对的位置,有一个大型公交车站,有一条人行道。马路这边是密集的居民小区,马路对面,有两个规模较大的菜市场,横过马路的人,每天都是成百上千。
每天做饭时分,也是市区的交通高峰时刻。站在厨房做饭,可以看到马路上车水马龙的汽车、电动车、自行车和行人。路面上,似乎每时每刻都“停”满了车,很难看到马路地面。因为这条马路太堵,以至于开车外出时,都尽量避免经过这条马路。
这个春节,一切都在发生变化。每天做饭时,站在厨房窗户前,看到“最堵”的马路,变得空旷无人,一个小时下来,也没过几辆车,行人几乎难以看到。做晚饭时,马路上汽车更少了,能看到的,只有偶尔路过的一辆公共汽车。要知道,这条马路平日里经过的公共汽车有几十路之多,几路公共汽车前后到站时,首尾相连的公共汽车能排成长长一队。
宅在家中,时刻关注着疫情新闻,从电视上、手机上,获取不断变化的确诊病例数字。从各种渠道中,得知离家不远的住宅小区确诊4个病例,整栋楼居民被隔离;同学也打电话来,她家年前来的几个湖北亲戚,此时也被隔离在家中……各种信息,令心情一天比一天沉重、焦虑、烦躁。厨房窗户前的马路上,车辆行人更稀少。有时,在厨房忙碌一个小时,也没见到一个行人。天天看窗外,切身感受到这场疫情给市民生活带来的极大影响:户外一片寂静!没有生气!真的有点怀念天天看堵车的日子,极富生活气息。
煎熬中,已到正月初八。往年,已开始上班。窗外景色依旧:车流人流稀少。马路两边的树木,倒是开始长出葱绿嫩叶。突然,看到,马路对面一条横巷,露出了星星点点红色的花朵。原来,横巷内一棵木棉树开花了。对于木棉花,作为惠州人是很熟悉的。每当春天来临时,在街头,在巷尾,在马路边,随处都可以看见它的身影,那一朵朵红艳艳的木棉花缀满光秃秃的枝干,远望灿若红霞,很是美丽。作为惠州西湖标志性建筑物的泗洲塔前,就有几棵木棉树。画家们在创作惠州西湖的作品,一定会画上泗洲塔,画上木棉花。
木棉花,亦称“英雄花”,在抗日战争期间,惠州有不少抗日游击队战士,被敌人押解到西湖五眼桥边的木棉树下枪决。杀戮没有让中国人民退缩,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木棉花不但花朵美丽,还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广东人常饮的凉茶之一、有助预防夏季风热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功效的 “五花茶”,其中就有木棉花。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一抹红色,给沉重的心情带来了一丝色彩。看着木棉花盛开,也就意味着,春天到了。也就是说,居家“隔离”14天的日子,很快就要过去了。
年初十,部分单位开始上班,马路上行走的车辆稍微增多了一些,但到了黄昏,马路上车流依然稀少。“躲得过初一,就能躲得过十五。”元宵节后,人们觉得已经“隔离”超过15天,开始有了一些外出活动。马路上的行人也逐渐多了起来,横过马路的红绿灯,也开始“上岗”(行人横过马路,需按横过马路红绿灯的按钮)。似乎,一切都开始变好。
不断增多的确诊病例数字和湖北多个地区实施“战时管制令”,忠告着人们:疫情还未过去,防控情势依然严峻,人们还需坚持“宅”在家中。马路上,车流量、人流量,一下也减少了许多,又是春节期间模样:车少人稀。
每天,在厨房做饭时,都要看一看这棵木棉树。木棉花越开越多,花朵硕大,如火如荼,耀眼醒目。几天下来,整个树冠,都开满了木棉花,远远看去,就如同一个“火炬”在燃烧。有点奇怪,这棵木棉花,往年花开时,花朵不多,怎么今年会开得如此灿烂?莫不是,鼓舞人们要振奋精神,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确,全国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全国越来越多物资驰援湖北,越来越多的群众捐款捐物驰援湖北,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捐款捐物驰援湖北,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中国,越来越多的确诊病例出院……我们对打赢这场战争有了更多信心,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朵朵“红色火焰”木棉花缀满枝丫,预示庚子年依旧会红红火火。思量着,疫情过后,赶紧横过马路,去捡几朵木棉花晒干备用,煲“五花茶”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