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淡,艳阳高照。11月18日,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部分会员以及民协文艺志愿服务队到惠东县采风和送文艺下乡,在民协主席邹永祥的带领下,一路欢歌笑语到达铁涌镇。
(一)赤岸看蚝
铁涌镇位于惠东县南部,东临考洲洋。赤岸村是该镇养蚝的一大拳头产品,蚝的品质及鲜嫩口感,远近闻名。在镇文化站站长的引领下,大巴车驶进赤岸村靠海的养蚝场。
一下车,就看见蚝壳堆积如山,层层叠叠铺满岸边。海岸边,一字排开停泊着收蚝的简易木船,远处的海面上,是若隐若现的蚝排和收蚝船只穿梭来往,一片繁忙景象,由此看出现在是收蚝的高峰季节。民协几位摄影家在村党支部方书记的带领下,坐上小渔船,到海上养蚝场近距离观看、拍摄。一排排竹架,一串串吊养生蚝,随着海水潮涨潮落。方书记介绍,赤岸村养蚝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因地处考洲洋出口处,水中微生物多,区内水质稳定,污染小、咸淡混交,是蚝类的“蓝色牧场”和“天然乐园”。所以,这里养殖的蚝寿命长,个体肥嫩,味道鲜甜,爽口无渣。因此赤岸蚝的鲜美远近闻名,一些深圳、惠州的美食家们不顾车舟劳顿,赶来赤岸村品尝鲜蚝的美味。
我虽然移居惠州20多年,曾吃过清蒸蚝、烧烤蚝、酸菜蚝煲等,但还是第一次亲临养蚝现场,聆听养蚝的培育、繁殖介绍,切身感受鱼米之乡的物阜民丰。
随着科学养蚝的成熟,赤岸蚝的年产量高达三百多吨,近年又能在网上销售,给蚝广开销路,还可制成干蚝销售。养蚝给当地渔民带来丰厚的收益,昔日的渔民贫困村如今已是富裕之乡。
(二)河潭送“艺”
离开赤岸村蚝场,已是上午11点,志愿者们来到河潭村。
车刚到村口,村民们敲锣打鼓,用舞麒麟的隆重仪式欢迎文艺志愿者的到来。麒麟在舞者的操作下,跟着锣声、鼓声,翩翩起舞,时而左右摆头,时而匍匐在地,时而腾空跃起,踢腿,舔身,神态生动。本次“送文艺下乡”活动,在热情的麒麟舞和村民迎接志愿者的盛情中拉开了帷幕。
参加活动的艺术家们,唱响客家山歌,和村民互动;魔术表演深得孩子们的喜爱,一个个轮番上场互动;二胡独奏,胡声悠扬,响彻古村上空,精彩的节目表演赢得村民们的阵阵掌声和笑声。书法家们现场挥毫泼墨,为村民创作书法,场面热烈。一幅幅功力深厚、艺术风格迥异的书法作品令村民们大开眼界。文艺表演在村民表演传统盾牌刀术、耙击的武功动作中落幕。
惠州市民协作家苗理洁、林丽华、张燕华等,为满足村民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将自己出版的书籍赠送给村文化站,激励村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品味惠州优秀文化。
这次惠州市民协志愿者“送文艺下乡”活动,受到当地村民和小朋友们的喜爱,本来计划一个小时的文艺演出延长到两个小时,文艺家们顶着烈日,丝毫不降低演出质量,尽情表演。村民们热情高涨,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文艺下乡活动,弘扬惠州本土传统艺术同时,大大丰富了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成长中的下一代受益无穷。
当志愿者们离开河潭村时,村民们和舞狮队教练以及小朋友们一直送出村口,频频挥手送别,场面十分感动。作为一名文艺志愿者,能为传播传统文化贡献一点微薄力量,感到非常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