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石坝蓝坝村,一个典型的闽南文化习俗:拜妈祖。这是一个独特的、与周边乡村完全不同的民间信仰。一般妈祖属海上平安女神,蓝坝村人也是视妈祖为江河的平安保护神。几百年来,蓝坝闽南人的先人从福建来到蓝坝,从此蓝坝也有了妈娘庙。妈娘庙香火鼎盛,引四面八方香客前来祭拜,祈祷福佑一方平安。可见,闽南人不管到哪里,妈祖信仰就带到哪里。
位于蓝坝的妈祖庙,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是闽南先民所建。修建于清同治四年(1858),重建于中华民国元年(1912),修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1948年,“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拆除。1997年得广大信众热心人士乐捐,筹集资金,1998年天后宫妈祖庙举行朝拜大典。
得知我们要来,村中长老、天后宫马庙主持、信众等一大帮人已在村中等候。谈起妈庙在蓝坝的传说,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妈祖在蓝田村的许许多多的传说。
妈庙门前蓝田河,曾是一条大河,经常有商船经过这里或在此起货落(下)货,也经常有人在此打鱼。一般来打鱼的,都能满足愿望。传说几百年前,蓝坝张氏就是在这里打鱼的其中一人。有一次,他打鱼的时候,网撒下去,捞上来的竟是一个竹头。他不甘心,把竹头一丢,再撒。可那竹头不知怎么回事又回到他的网中,连一条虾毛也见不着。他心里着急,家里等着鱼换米下锅呢。于是再下网,还是如此。他觉得好生奇怪,怎么每网下去,都是竹头,莫非神仙作怪?说到神仙,他就想到妈祖,莫非妈祖保佑?连忙对着竹头跪下就拜,喃喃祈祷:如果你是妈祖你就显灵,就让我捕到鱼赚到钱,我将赚到的钱一定为妈祖建庙塑金身。他祈祷后就又去撒网。果不其然,祈祷之后,每次鱼网都收获满满。他由此赚了不少钱,信守诺言,在该地修了一座小厝(小屋)作娘妈庙,每来到此打鱼就先拜妈祖,并初一十五都来朝拜,后来很多闽南人也来朝拜妈祖,香火越来越旺,妈祖庙也越建越大,历经六百多年,又数度被毁后得于重建。
在场各位老者都这样告诉笔者一个神奇的传说。1998年的一天,妈庙修建工作即将完成,还有一道工序,那就是接榫头。那天,是固定桅杆夹连接榫头。因为桅杆夹太高,必须请一部吊机来。从河源请来的吊车司机见桅杆这么高,接榫头费力,就要求加价一千元。吊机正在缓慢往上升,转来转去,榫头就是合不上,吊车司机急的满头冒汗,正在着急,突然,天空飘过一朵祥云,那祥云的形状非常酷似妈祖形象。众人见“妈祖”显灵,连忙下跪,嘴里连说“妈祖显灵、妈祖保佑”。说也奇怪,榫头很快就合正了。大家都说这是妈祖显灵。吊车司机见妈祖这么厉害,不但加价的一千元不要,连工钱也不敢要,吃过饭就走了。
传说有一年妈祖诞,说好了要请剧团来演出,后来因为筹不足经费就没演。但是那天晚上,天后宫竟然有人在演大戏。大家高高兴兴地看完了戏,发现戏班已不知去向。后来大家都说,是妈祖派来的戏班。
他们讲的故事传说还有很多很多,笔者也难于一一罗列,我想有机会时,作为民间野史写下来也是应该的。
蓝田村天后宫妈祖诞日,来参拜的妈祖信众者大多是妇女。每年的蓝田妈祖诞现场锣鼓喧天,舞狮、舞龙、敲锣打鼓,有时还演戏,非常热闹。
当地村民将此事看成一大盛事,不管讲什么方言的人都来祈祷,为全家祈福。妈祖诞盛会,来的大多是女人。组织盛会者,除一个负责人(主任)是男人,其次舞狮的两人、打鼓三人、祭拜的主持者等均为男人,其余一大群都是女人在主导。笔者想,这也合乎情理,因为妈祖也是女人,是因为她的善心感动了天感动了地感动了所有人,因此得到世上大多数人的敬仰。
我们在妈祖庙门前的两个狮子前驻足,一对公母石狮昂首挺胸威风凛凛地坚定不移地在这守候着。那公狮“右手”竟然“抱”着小狮,母狮左“手”掌“管”钱。有人问为何不是公狮“管钱”母狮“抱仔”?真是美妙的不可说啊!凡世上有悬念的作品都会令你遐想万千,我们唯有感叹,这厉害的民间艺术雕塑家,尽为来此朝拜的信众留下令人思考的或有谐趣的作品。
树高勿忘根,水远勿忘源,笔者看到,今日闽南人的后代蓝坝人,慎终追远,不忘初衷,不忘传承,他们期望把蓝坝的历史文字化,流传与后世,相信他们的愿望不久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