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香火鼎盛的万福庵
作者:林华聪(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8-06-07 22:45:22

 

据传,在北宋年间,安徽青阳九华寺的点尘无和尚远道跋涉来到归善县境,从惠东多祝步行到新庵寮望村,突然被路边一棵古树吸引,于是就在这棵古树下坐下来休息了一会。点尘无和尚向南望去,眼前的白马山树林茂密,郁郁葱葱,风光秀丽,一座座山峰连绵起伏,一股股山泉从山顶欢快而泻,当时他那种喜悦的感觉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他想,这里正是自己千里迢迢要寻找的人间仙境呀!歇了一会后,点尘无和尚又开始起程,从寮望、甘园、芋坑,再到高布陂坑村,走了几个小时山路,已经非常疲惫,他就坐在路边一块山石上休息,他认真回味了从安徽青阳九华寺到广东归善县这段艰难而不平凡的历程,同时又想到释迦牟尼这位“世尊”向普罗大众传播人生真谛的“四圣谛”“八正道”等佛理,一种“向普罗大众传播佛学佛理”的使命感忽然更加强烈。正当他在沉思缅想中,“佛陀”立即让他的眼睛转向西北面,放眼望去,一座由南往北倏然急朝东绵延起伏的山脉,宛如一头昂然回首的雄狮;四周峰峦叠嶂,古木蔽天,藤绕葛蔓,怪石嶙峋。他身处其中,展现在眼前的是白云缭绕、凉风习习、清泉汩汩、鸟语花香的美丽图景。此时此刻,点尘无和尚自感如临仙境,并对如此秀丽的山川美景非常惊讶!于是,他从陂坑村口快步向山顶走去,走了几里山路后,发现狮子山腰处有两块神奇而巨大的磐石,面粗底滑,石下有一个洞,面积约有100多平方米,极似“仙人洞”。他觉得此地是仙山佛地,就毅然决定在石下潜心修行,餐花饮露,普度众生。

数年后,在点尘无和尚的主持下,当地村民及信众出钱出力,修筑了上山道路,并倚着两块巨石,在下面建了三间房子作为佛殿。后来,点尘无和尚就在巨石下的仙人洞里圆寂,肉身不腐,颜无变异。相传点尘无和尚留下一首诗:“仙洞巨石气势雄,静观万物妙无穷;飞来磐石天然盖,古寺神奇造化功。”

大约1675年(清康熙十四年),多祝乡为祈求风调雨顺举行大型法会(民间称醮会),诚请西来古刹佛像到会场,供人参拜。醮会结束后,众人兴高采烈地送佛像回西来古刹,在走到寮望村那棵古树下的时候,本来很轻的佛像,却变成了沉甸甸的,任凭抬像人员怎么起劲出力,就是没有办法把“佛像”抬起来。为此,请来高人指点。经过认真推敲,反复思考,大家才想起,这棵古树是600年前点尘无和尚远道跋涉到此后曾在古树下休息过。莫非是点尘无和尚想在这棵古树下建庙设坛?种种困惑引起众多佛教信士的寻思,最后,众多信士依照“佛陀”的开示(佛,是梵语“佛陀”的简称,是佛教徒对“得道者”的称呼,特指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决定在这棵古树下建设一间寺院,当时命名为“万福长院”,后更名为“万福庵”。300多年来,“万福庵”先后有多名高僧常住主持和管理,香火甚旺,成为远近闻名的佛教圣地,也是岭南名庵之一。但是,随着时代变迁,至抗战时期,由于社会动乱,僧人先后离散,殿堂没人管理维护,逐渐变得破烂不堪。

万福庵原址位于新庵寮望大树下。1949年以前,常住万福庵的道士先后有真宗师、浪宗师、平开师、觉华师。1944年冬日本侵略军进入新庵后,把觉华师抓走了,最后不知下落。日本投降后,双金的赖远成曾到万福庵祀奉庵内的菩萨,居住管理了一段时间。大约1951年至1952年期间,常住万福庵的是觉因师。

195912月白盆珠水库动工兴建,19608月因国民经济调整而停建,19774月复建,19871221日工程全面验收合格。万福庵被水淹浸后,觉因师就到汤坑大队下营生产队(下营与山下合并为一个生产队时)解糖一间小屋居住,汤坑大队把他定为五保户,由下营生产队负责供养。

1960年后,汤坑大队福隆生产队的村民罗佛安,将万福庵内的菩萨座像,移送到他的小林场田心菠萝园内的树头下安放。后来,罗佛安请道士觉因师把万福庵的菩萨座像移送到白马村双二(原属上围村)左后方山上的青莲寺观音庙内安置。

1980年,汤坑双门村的村民迁移到白马村双二。1989年,村民倡议复建青莲寺观音庙,在选定日期动工复建时,才发现万福庵的菩萨座像(又称佛像)安放在青莲寺观音庙内。为此,复建青莲寺观音庙的负责人就决定在白马村白新路白马岗顶(又叫白马高坡)复建万福庵,然后发动大家自愿捐款,其中得到香港同胞杨文伯、赖木等人的大力资助。

第一次重建万福庵于19991月动工,20019月竣工,20011218日(农历十一月初四)举行了安龙谢土仪式。现万福庵位于白马村白新路白马岗顶(又叫白马高坡),交通非常方便。从初建至今,已经过多次扩建和改造完善,成为白马村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交通最方便,并且有常住法师主持管理的庵寺。2012年以来,常住万福庵的有释体贤、释顿勤、释用慈、释用能、释顿如、释顿意等6位法师。

万福庵历史悠久,声名远播,香火鼎盛,每天都有不少信众前往上香朝拜。特别是重大节日,到万福庵上香朝拜的各方信众更是络绎不绝。目前,万福庵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扩建。

 

(根据万福庵法师和李汝松提供的资料及杨清茂口述整理)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