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浅析纪实文学《山歌剧团回来了》作者的立意
惠东剧团团友联谊文艺晚会是在2014年12月20日晚在惠东县文化中心举行的。文艺演出后,深受各界的好评。不久,县文广新局的几位领导与我们团友联谊会的几位老同志举行了座谈会。我清楚地记得,钟土清副局长深情地说道,看到了剧团团友们成功的演出,我和惠东的观众群众一样感到十分的感动。观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赞叹声和一束束鲜花,足以说明老一辈文艺工作者在他们心目中深受欢迎和赞赏!他说精彩的演出再现了惠东剧团当年的风采。由此,也使我想到了近年来老一辈的文化艺术工作者,他们当中有的离开惠东二、三十年了,但他们心中永久眷恋着家乡故土。他们自筹经费,返回惠东举行文艺演出;有的老画家回县城举办画展;老书法家在惠东文化中心大堂泼墨挥毫;诗词作家也在惠东文化讲坛上互相交流,培训与辅导,作诗吟诵......这种景象多么令人感叹!他对我说,要深入地探讨和研究,挖掘出那闪光的精神亮点。
由此可见,作者不仅仅是在记述和赞叹那个年代惠东文化艺术的一段辉煌,也是在激励和弘扬那种爱业敬业精神,更是在努力探索惠东优秀文化艺术的保留传承与创新发展从而得到新的启示。
二、不忘初心的宗旨
在《山歌剧团回来了》这篇几千字的纪实文学中,作者用不长的篇幅,记述了团友们重返阔别了四十多年高潭革命老区慰问演出的场景,描绘了当年文艺宣传队、剧团上山下乡为人民群众送戏上门演出的动人情景,也勾起了作者青少年时与当地千百群众观看演出的往事记忆......
回想七十年代,我们来到全县最偏远的甘溪、禾多、马山、宝口和龙坪这些山村演出,看到乡亲们星夜里点着火把在崎岖的山路来回奔走几十华里,赶来观看我们的演出,乡亲们手里的火把照亮了山间小路,也照亮了演员们的胸膛,让我们看见了乡村百姓多么的渴望文化艺术生活!
当年我们下乡体验生活,与当地的群众同住、同吃、同劳动,我们的汗水洒在了山村的田野上,与乡亲们亲如兄弟姐妹般地相处。当我们要离开住户和乡亲们,握手告别之时,我们彼此含泪道别,乡亲们依依相送,一程又一程......多么真诚纯朴的感情!
每当我们到村镇演出,当地的干部和男女青年赶来途中相迎,在村口打鼓敲锣放鞭炮,就像逢年过节般的热闹。1980年秋,我们到粤东汕头巡演,在汕头市郊的朱埔村镇上演《美人鱼》、《刘三姐》,第二天转点到汕头市工人文化宫了。没想到,朱埔的书记带着几个青年,扛着一早刚宰的一头大猪,手擎着一面锦旗,送到工人文化宫我们团的住地来。此情此景,我们感动的泪花在滚动!啊,这就是深爱着我们文艺工作的群众啊!
作者笔下描绘的不仅仅是惠东文艺队伍的身影,它由此而展现的是我们惠阳地区乃至全省全国千千万万支这样的文艺团队,他们心系人民群众,牢记毛主席“我们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艺工作者必须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必须联系群众而不要脱离群众”的教导,始终不移地坚守文艺为人民服务的这一初心,上高山,下海岛,进工厂,到军营,大地处处当舞台,蓝天白云繁星作布景,送戏上门,为人民群众和子弟兵送去一台台精彩的文艺演出。践行着那个年代文艺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民群众心心相连的初心。
三、一份厚重的舞台情结
惠东剧团团友的一场联谊活动的文艺联欢晚会,是怎样演绎成为了三场富有意义的公益演出呢?
正如作者笔下所写到的:“时间在这里定格,2014年12月 20日晚,目光在这里聚焦,惠东文化中心!......“惠东县山歌剧团,文艺宣传队歌剧团、轻音乐团团(队)友联谊晚会”26个大字熠熠生辉。”
“山歌剧团回来了,刘三姐回来了,五十年后的今天,一百多位来自四面八方的团友,饱含着对惠东这块土地的眷恋,对父老乡亲的挚爱,用歌声、舞姿、用深情、厚意,完美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聚会,也再一次唤醒了惠东人民对当年山歌剧团的美好回忆。”
我作为这次团友联谊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清楚得记得,在原来剧团、宣传队的十几位老团长、队长商量筹备这次活动期间,历时近半年,不知开了多少次筹备会了,最终达成了几个共识:一是要周密地做好联谊活动的各项具体工作,五十年一次的大团圆、大聚会,不能只是见见面,叙叙旧,吃吃喝喝,吹拉弹唱,跳一跳乐一乐的那种简单乏味的形式,而是要在我们的夕阳之年,再用对惠东文艺挚着的爱,对惠东人民眷恋之情,重返惠东的文艺舞台,再现五十年间我们这几代文艺工作者的艺术风采,再一次让惠东人民欣赏到惠东文艺的精彩!
为此,团友会自筹资金二十多万元,挑选了一批经典优秀的保留节目,如:《江姐》《春满渔港》《渔家四季尽春光》《洗衣歌》等,认真组织排练,购置服装、道具。在历时四个多月的排练中,老团友们体现出来的那种热情,真的不减当年啊,七十二岁的黄赛儿大姐,每次坚持排练《洗衣歌》,汗流夹背,大家这种精神难能可贵!最终,一台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艺晚会节目,在惠东文化中心向惠东的父老乡亲圆满顺利地献演了!“掌声、鲜花、合影、拥抱、握手、祝贺......”团友们沉浸在激动、欢乐和喜悦、欣慰的海洋之中。我为之而深深地感动了,这是一种珍贵的舞台情结啊!这是一种多么深厚的故乡情怀!
团友联谊演出活动结束后,有的老团友说;“我们这台文艺节目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耗费了近十几万元购置了演出服装和道具,不能就这样划上休止符,可不可以在县文广局组织下,到乡镇演一演?”这一提议深得团友们的赞同,也得到文化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决定重返阔别了四十多年的高潭革命老区进行慰问演出。为此,局里拨了二万元给当地镇政府作为慰问演出活动经费,当地的民营企业家也热情捐款一万元。2015年2月3日晚,一场《无悔青春,情系老区》的慰问演出,在高潭革命老区纪念堂上演了,演出后的情景,就如作者在《山歌剧团回来了》描述的那样:
“山歌剧团的团友们,您用年迈的身躯,再次慰藉了老区人民的心灵,这块英雄的土地,又一次留下了你们闪光的足迹。因为,在老区人民看来,剧团的演出,不但是送去了文化艺术,更是带来了党和政府对老区人民的尊重和关心。”
一位县政协副主席,随着几位文化局领导到高潭老区观看了演出。他包含深情写下了观后感:“惠东剧团团友会同志们自费到革命老区高潭慰问演出,演员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同志,舞台上也没有华丽的灯光布幕,只有一幅《无悔青春,情系老区》的背景,演出的节目有的是二、三十年前的老节目,但台下竟然是座无虚席,掌声雷动。我是怀着敬意和感激的心情看完演出的。这些老文艺工作者心里还装着老区人民,着实难能可贵。人是老了,经历过岁月风霜的磨砺,他们的艺术人生依然青春勃发;节目是老了,它依然是火炬、是号角,是当下传播正能量的精神食粮。”
2015年的春天,春潮涌动。剧团联谊会的兄弟姐妹们也是热情涌动!大家又萌发了赴深圳特区献演一场文艺晚会的想法,并提出了《唱响春天的故事》文艺演出的主题。从高潭革命老区再到深圳经济特区,这是多么美妙的联想!团友联谊会决定,积极筹划,争取重新踏上深圳文艺舞台,为改革开放,为深圳特区的建设而放歌!2015年 9 月 8日,深圳东门商业街举行的旅游购物文化节活动期间,受罗湖区东门商会的邀请,一场《情满东门》的文艺晚会在深圳戏院成功上演了!圆了团友们四十多年后再登深圳舞台表演的梦!
四、寄望明天
少小离乡聚梨园,
励志勤奋敬为业,
舞台隧怀数十载,
鬓添华发叙当年。
我自离开校门,告别了家乡,与团友们相聚在惠东文艺舞台,与大家一起,勤勤恳恳精益求业,不忘初心,心怀人民群众,牢记宗旨,风雨兼程十六载,把我们的足迹留在了惠东大地的山间小路,高山海岛;把我们的青春岁月奉献给惠东家乡。当我们惜别家乡故土到了特区、到了广州、惠州、香港......澳洲,三十年后又再次相聚惠东。又再一次回到阔别几十年的舞台,激情放歌,尽情表演,舞出了华丽人生,绽放了未老青春的光彩。我想,这一切的一切,就是一种不忘初心的舞台情结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的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示:
“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是引领时代风尚,是铸就民族魂魄的精神食粮”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能沾满铜臭气!”“文艺工作者要去商业化和功利性思想,坚持天道酬勤的信念,甘于寂寞书写忠诚。”
习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讲话精神,正是文艺工作者坚守的职责,也是新时期应坚持的理念和方向。习总书记寄言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悔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我们坚信,惠东和惠州市的文化艺术工作,将会在新的历史时期,续写新的辉煌!
展望未来,在党的十九大光辉照耀下,文化艺术将迎来万花绽放的春天!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也将创作出无悔于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时代的精品,奉献以伟大的中华民族!